为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科技与教育双向赋能,北京师范大学于2021年12月27-31日举办“第七届智慧学习学术周”,邀请业界人士和高校师生,共同探讨智慧教育、教育设计和知识科学等前沿理论和实践。学术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活动包括:“智慧学习”系列学术讲座、“青少年人工智能项目优秀成果征集活动”启动会、“知识科学”课程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学术总结会。
12月27-30日,学术周共举办了15场精彩的“智慧学习”系列学术讲座。邀请来自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与参会观众共同探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相关前沿理论和实践案例。
中国教育装备研究院副院长施建国分享的主题是“数据驱动教育创新的原理和路径”,详细分析了相关理论知识,展示了丰富的教学实践案例;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杨俊锋分享的主题是“数据支持的智慧教学”,从大数据的研究角度,探讨智慧教学的方式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张进宝分享了“中国人工智能教育研究现状的反思”;渤海大学教授马玉慧介绍了在智能导学系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西南大学教授余亮分享了在线学习的多影响因素研究的最新成果。
来自企业的多位行业专家也带来了精彩的实践案例:网龙副总裁陈长杰与参会嘉宾和观众分享了参加“乐高大师”节目录制的感受和体会,结合教育教学实践,阐述了他对兴趣和跨界的看法;网龙高级副总裁林伟则从赋能教师内在成长的角度分析了按需供给的重要性;华渔中国区董事长俞飙则从福州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工作中的要点和难点;网龙首席设计师林嘉泉阐述了教育元宇宙视角下的未来实验室;华渔首席技术官陈宏分享了区块链技术相关案例。
智慧学习研究院多位科研成果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也分享了各自工作领域的前沿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案例。讲座内容丰富多彩,为与会观众提供了一场场思维盛宴。
12月2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发起,联合多所高校、中小学和科技企业组织实施的“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计划”(又称“元卓计划”)在京举办了“青少年人工智能项目优秀成果征集活动”启动会。会议邀请多位国内知名高校专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以及企业代表出席,并围绕推进我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元卓计划”自2019年年底启动以来,北京师范大学作为牵头单位,积极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共识》及中国政府《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要求,组织了多个线上线下活动,搭建了开源支持服务平台,并上线了一系列优质资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教授鼓励青少年利用原创和创新算法解决真实问题。本次征集活动负责人、张进宝副教授介绍,征集活动面向广大青少年,征集成果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视觉、语音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智能硬件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标研制组组长熊璋介绍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的标准,并充分肯定了“元卓计划”的价值。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马涛分享了学生呈现项目成果的方式,为活动征集提出了建议。来自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的人工智能专家,浙江、四川、深圳等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以及网龙、阿里、科大讯飞、联想、威盛等公司的代表,分享了各单位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成果,表示将积极参与“元卓计划”及征集活动的实施。
12月3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开设的“知识科学”课程特别邀请到了来自国内外高校及企业的学者、专家,同参与课程的博士生及博士后,以网络研讨会的形式,共同探讨面向未来教育的教师与机器协同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Ahmed Tlili副研究员,介绍了面向用于教师和机器协作教学的STAR框架,为本项研究计划招募全球合作伙伴。来自国内外高校及企业的4位专家学者也从元宇宙+教育、元宇宙STEM实验室、元宇宙在教育研究中的趋势、教育元宇宙项目及研究合作、触觉交互与触觉互联网等多个角度对元宇宙与教育的融合做了分享。参与课程的博士生及博士后也做了分享并与各位专家就课程议题进行充分交流和讨论。
12月31日,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2021年度学术总结会召开,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光巨、教育技术学院院长武法提等领导出席会议。总结会上,研究院各个部门负责人总结一年来本部门工作要点和重要成果产出,展望未来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与会嘉宾和领导对研究院一年来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鼓励大家再接再厉,积极进取。
2021年度学术总结会共评选出学术成果奖10个,突出贡献奖10个,卓越团队奖5个。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学术周自创办以来,围绕“VR教育应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设计教育”“教育发展”等主题持续开展了7届活动,举办了一系列论坛、大赛、研讨会、工作坊、成果展、作品展,并发布了一系列优秀成果。教育部以及国内外知名学术组织的领导、知名专家、校长和教师、科技企业负责人等出席会议,带来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实践案例和技术解决方案,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及在校师生通过各种方式参会,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各级政府和企业界沟通信息、交流经验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