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讲座]北师大举办“我国应急管理的实践与发展”学术讲座

[讲座]北师大举办“我国应急管理的实践与发展”学术讲座

9月22日上午,“社会治理创新大家谈”讲座“我国应急管理的实践与发展”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举办。


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主办,特邀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原国务院参事、原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教授主讲,青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研究专家史培军教授与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教授、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傅昌波主持。


闪淳昌教授主讲“我国应急管理的实践与发展”


闪淳昌教授首先回顾了我国应急管理的70多年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成功应对了一次又一次重大突发事件,有效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安全风险。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一是应对危机最关键的是党中央的高度、集中、统一、权威领导;二是危机决策的目标是人民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三是危机决策的主要特点是超前性、快速性、果断性、强制性和有效性;四是应对危机必须依靠法治、依靠科技、依靠群众,筑牢人民防线;五是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是从容应对危机的坚实基础,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六是危机实际是危险+机遇。党中央总是能够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在应对一次次重大突发事件中,我国的应急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应急管理体系不断调整和完善,突出表现在九个转变,即从单向向综合转变,从以处置为主向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转变,从应急资源的分散向加强优化统筹转变,从单纯地依靠政府向社会协同,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转变,从盲目施救向科学施救转变,从低效向高效转变,从传统安全向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结合转变,从人治向法制转变,从封闭向开放转变。


他强调,要充分认识应急管理的短板与不足。一是风险意识,危机意识不强,责任制有待全面落实;二是监测预警、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和处置救援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四个精准(预警发布、抢险救援、恢复重建、监管执法)上更待提高;三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键全;四是基层基础工作有待加强,城市脆弱性凸显;五是全民忧患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较差;六是法律法规、标准和预案还不够完善,法治工作有待加强。


闪淳昌教授指出,做好新发展阶段的应急管理工作需要把握六个关键点:第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二,要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第三,要充分把握新时期突发事件的新特点;第四,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第五,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第六,“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至关重要。


史培军教授与谈并讲“灾害风险的防范”


史培军教授认为,讲座精彩、深刻。一是引领大家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二是以生动翔实的案例启示研究者和工作者做社会管理研究必须要到社会中去;三是咨政建言要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考虑社会需要和国家需要;四是要坚持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实践和科学的理论相统一。他结合多年的研究,重点谈“防范灾害风险、提升抗御能力”。通过对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区域规律的分析研究,创新地构建了灾害风险防范的“凝聚力模式”。他建议,提高我国防灾减灾能力要在四方面下功夫:第一,要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第二,要制定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划定自然灾害抗御红线;第三,要提高各类设防标准,增强自然灾害抗御能力;第四,要凝聚全社会力量,完善自然灾害抗御体系。


傅昌波教授主持


与会师生积极互动,一致认为,这不仅是我国应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专题讲座,而且是一场生动的党课,从党的防灾减灾史、安全生产史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赵秋雁教授、宋贵伦教授、尉建文教授、刘冰副教授、杜静元副教授等师生60余人参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