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6月6日(周日)8:30-18:40
地点:英东学术会堂演讲厅
一、 开幕式及颁奖
主持:谢华平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领导
黄晓新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领导致辞:
陈存根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正部长级)
杨文明 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
崔新建 京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
征文评奖情况介绍、宣读获奖名单:
陈 弘 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二、大会演讲
主持:沈湘平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陈 弘(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如何发挥农业的文化传承功能
宋亚平(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当前农村社会治理最基础的工程是重新组织化
李昌平(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成条件与活化困境
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乡村振兴与小镇美学
邹广文(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乡村振兴的时代定位
朱启臻(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
邢云文(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城乡关系重构与乡村文化创造性重塑
杨 华(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研究员、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通过文化组织起来——乡村振兴中的文化与治理问题
董磊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从生存到发展,当代中国农民行为逻辑的变迁
三、大会演讲
主持:梁胜红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范玉刚(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教授)在中华文明与全球化双重视域中领悟乡村文化复兴的意义
强乃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文化反思
彭维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新农村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与乡村文化振兴
张 志(《小康》杂志社编委、政务大数据中心主任,山东大学特邀研究员)大数据时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
卫 宏(北京农民之子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城市、乡村、自然的交汇与融合——燕山学堂实践与思考
四、专题演讲(一):思想与方法
主持:陈雪虎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张 国(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王 鑫(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以美为媒”:乡村振兴的“软实力”与审美文化系统建设研究
李冰潇(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振兴“农道”——略论我国农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蒋 帆(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为乡土留存记忆:乡村老年人生命口述史研究
周世江(山东省烟台市图书馆馆员)中华历代乡村美治国策
渠桂萍(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乡村振兴视域下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再审视
钟科代(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
五、专题演讲(二):实践与反思
主持:周尚意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部教授
张智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中国网络影视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兼论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和农民精神风貌
郭永平(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晋陕豫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
张 敏(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副教授)河南乡村振兴的六种模式
邱 晔(北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讲师)以美学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修武实践
张清源(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生)新型城镇背景下乡村协作治理研究——以苏州柳舍村为例
邹毓莹(青岛农业大学讲师)乡村振兴视阈下中韩“非遗”传承与保护比较研究
曹永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教授)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变迁与利益调整引发 “民转刑”案件的主要类型、特征、成因及对策研究
六、专题演讲(三):聚焦新时代
主持:张昭军,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刘建荣(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文化自信:乡村振兴的精神驱动力
高 源(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重拾乡村文化自信与重建乡村精神家园
王 钊(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精神扶贫:后脱贫时代贫困治理的新重点
刘惠玲(南阳理工学院建筑学院讲师)新时代乡村文化实践活动研究
田 嵩(吉首大学师范学院讲师)乡村教师:话语现状、困境与突围
萧子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优势治理”:制度优势何以服务我国乡村文化振兴?
张佰明(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副教授)嵌入式共生开启城乡相成新时代
七、大会总结:沈湘平 北师大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