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意大利语教学研究会会长文铮教授应邀做客图书馆“专家讲座”。文铮以“但丁在中国的百年之旅”为题,结合二十多年对意大利语言文学及翻译研究,阐述了对但丁、对《神曲》及其在中国的译介历史和产生的影响。北师大师生及校外“但丁迷”共六百余人在现场及线上“雨课堂”参加了讲座。
但丁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的巨著《神曲》内容丰富、文辞瑰丽,堪称“中世纪的百科全书”。文铮教授首先以意大利风俗和历史文化开启讲座,令听众对但丁曾经生活的环境有了直观的认识。随后他重点分析了《神曲》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情况,着重阐述了梁启超、胡适、鲁迅等文化巨擘在寻求救亡图存之时都曾受到过但丁和《神曲》的启迪,认为精神文化上的强大和统一才是国家强盛的根本。 他梳理了自1921年钱稻孙将《神曲》翻译成《神曲一脔》以来,这部长诗一百年来在中国的翻译和流传情况,比较了王维克、田德望、黄文捷等每个译本的风格特色和局限性,为师生们选择《神曲》译本提供了参考。他指出国内曾经有一段时间对《神曲》的研究陷于教条,而最新的研究则深入专业内部,体现出前沿性。谈到对《神曲》的阅读,文铮教授强调时隔700年,这部14233行诗句中蕴含的宏大力量,仍然能够穿越历史,跨越文化,不断焕发新生。虽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语言中,人们对《神曲》的诠释会与原作有很大差异,然而但丁仍然能够为读者提供足够的理由来欣赏他的这部杰作。无论世界千差万别,人们都能领悟到但丁通过《神曲》展现的文化,《神曲》的精华是世俗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沟通,它的主题是“回归过去、拥抱未来”。
讲座现场气氛活跃,听众互动积极,其中有6位幸运听众获得了举办方精心准备的《神曲》中译本一套。讲座结束后,文铮教授回答了现场同学们关于但丁人生经历与创作发展、《神曲》与《浮士德》的比较、《神曲》中的隐喻和神秘色彩等问题。他提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部《神曲》”,这部名著具有广泛的受众,从许多角度解读都可以有收获,建议同学们走进但丁的世界,一览诗人的风采。
文铮教授与获奖读者合影
2021年是但丁逝世七百周年,也是《神曲》首次被中文译介之后的一百年。文铮用生动形象的讲述拨开七百年的迷雾,让师生们认识了一个敢爱敢恨、有喜有悲的真实的但丁,同时也对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神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