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无疑是2020年新年的最热词。随着对病毒认识的逐步深入,全国各地为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都采取了严格的隔离和管控措施。教育部在1月27日就根据对疫情的预判决定全国各级学校延期开学,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决定具体开学时间。教育部也就“停课不停学”给出明确的解释,指出“停课不停学”不等于网上上课,不普遍要求教师录制课程。并指出:“要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特别注重疫情防护知识普及,加强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认真学习防疫阻击战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弘扬社会美德,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多读一些经典名著名篇。“(新华社,2020年2月12日)
学校推迟开学,没有了之前线上线下快节奏学习安排,这个时候正是我们可以踩一脚刹车,让孩子的教育慢下来的时候。
为什么教育应该慢下来?
长久以来,教育部门都试图通过各种改革来减少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素养。但在强大的竞争文化中,收效甚微。每个学生、家长、教师都被裹挟其中,不敢有丝毫松懈。而现在,因为疫情而延期开学为学生从高强度、高压力的知识学习中获得了一丝喘息的机会。这也是真正的教育得以发生的机会!
教育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如果把学生成长的真实环境、挑战从教育过程中抽离出来,教育就被压缩为抽象知识,是无益于积极健康的生命成长的。现在,一个真实、具有特别挑战的环境就在我们身边,影响着我们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把它推开呢?
疫情是最好的自然教育。病毒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为什么它会从动物身上跑到人身上,并在人身上飞速传播?是否我们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出了大问题?
疫情是最好的生命教育。当看不见的病毒随时可能潜伏在每一个人身上时,我们既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也会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我们会为在疫情严重地区因重症逝去的患者而扼腕痛惜,也为战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祈祷平安。“生命”这两个字,从来没有像在这个2020年的寒假这么真切而沉重!
疫情是最好的生活教育。在没有博物馆、游乐场、景区或辅导班可以去的日子,孩子们有大把的时间在家,可以和大人一起参与日常生活的劳动及疫情下的日常卫生。比如,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如何洗手,如何正确使用酒精消毒;如何进行居家健康锻炼;如何去超市买菜;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并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等等。
疫情是最好的人文教育。我们要隔离病毒,是否也要隔离我们的同情心?我们如何理解处在疫情中心的人?比如处在疫情最严重地区的人、不幸染上病毒的人、战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以各种方式进行志愿服务的人,等等。在疫情中,一己之私的危害得以放大,无私大爱也得到彰显。这个时刻,给我们补上人文课提供了最真实、切肤的素材。同情、关爱、理解、信任……都是每一个孩子需要认真学习的人文大课!
疫情还是最好的科学教育、社会教育、历史教育、文学教育……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年代。这一次突发的疫情,就是发生在和平年代没有硝烟的战役,我们的敌人是“新型冠状病毒”这个闯入人类生活的陌生者。卷入这场战役的,是前线的医务人员、科学家、志愿者……还有无数在后方提供支持以让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人们。全国、全世界都有无数的人在为这场战役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教育者的家长、教师,如何帮助孩子认识这场战役,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看到在艰难处境下人可以发挥的主动性、创造性、勇气和爱心。这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课,也是在舒适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们最急需的一课。
作为教育者,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记住:当下,是艰难的时刻。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自己作为社会一份子,可以有何担当。如斯,幸哉?不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