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成果]全球院极地遥感团队与国外专家合作成果在《遥感》上发表

[成果]全球院极地遥感团队与国外专家合作成果在《遥感》上发表

海冰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因子,但目前对于大范围海冰表面形态的精细刻画仍存在诸多困难。日前,全球院极地遥感研究团队博士生李腾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诺桑比亚大学及加拿大环境局有关专家合作,利用海冰无人机遥感数据,首次系统评价了无控制点摄影测量的精度分布,并揭示了海冰表面的精细结构特征。相关成果于4月14日以封面文章发表在国际期刊《遥感》上。


2016-2017年,参加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的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利用新型“极鹰III号”小型无人机系统,对“雪龙”号通往中山站的海冰断面进行了无人机遥感作业,并获取了3个架次的南极夏季固定冰无人机遥感数据。


李腾介绍,“这是我国首次将固定翼无人机技术用于南极大面积海冰测绘工作,支持‘雪龙’号破冰和卸货保障,之前都是由海冰判读员手持GPS乘坐直升机进行目视探路。”


研究表明,在无控制点的情况下,无人机摄影测量能够达到亚米级制图精度,在经过地理校正后的正射影像和数字表面模型上,能够准确地识别冰貌起伏形态,尤其是冰脊的精细特征。


“冰脊是海冰形变的主要表现形式,它的结构与分布能够从动力和热力两个方面影响海冰与海洋、大气的相互作用,而这也正是利用传统卫星平台研究海冰的难点所在。”加拿大环境部资深研究员、海冰物理专家默罕默德·克尔说。


该成果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三位匿名审稿人表示:“很有趣的研究成果……数据独特,论文填补了重要的空白”,“乐于见到作者所用的直接地理配准方法有效,在海冰研究中将会十分有用”,“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得以恰当地展示”。


“利用轻小型无人机平台对固定冰进行测图,在未来的海冰研究和极地考察中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基于时间序列刻画海冰消融过程,揭示海冰形变的力学机制指导‘雪龙’号破冰路线,规避后勤卸货和冰上运输的风险等。”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程晓表示,未来将继续利用无人机平台,与国内外的学术同行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