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于吉红,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左小兵出席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孙红培主持开幕式。研讨会由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指导,九三学社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高校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九三学社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承办。来自九三学社中央有关部门、九三学社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中心、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九三学社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北京高校统战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等130余人参加了会议。
邵鸿发表讲话,回顾了九三学社与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渊源。他说,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现代师范教育的先驱、高等教育的重要学府。一百多年来,始终秉持“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传统,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北师大与九三学社素有渊源,在九三学社早期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九三学社创始人黎锦熙、黄国璋、袁翰青、侯外庐和早期社员汤璪真、董渭川、鲁宝重、叶丁易等都曾执教于北师大,周廷儒、启功、郑华炽、刘若庄等一批师大学术名家也是九三学社成员。建国前夕,毛泽东来到学校教员宿舍看望黎锦熙、黄国璋、汤璪真诸位先生,商讨九三学社在新中国的发展大计,鼓励九三学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之后,在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九三学社被正式确认为中国民主党派,成为参加新政协的45个单位之一。新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正式确立。
邵鸿指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治格局。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孕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植根中国土壤、彰显中国智慧,又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是我国发展进步的突出优势,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十八大以来,着眼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进一步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加强了顶层设计,在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和实践创新方面,都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全国人民正满怀信心地按照中共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而努力奋斗。新征程为民主党派发挥作用提供了更大舞台,也对民主党派履行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于吉红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鲜明特色,强调要坚定制度自信,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着力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彰显出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加快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是彰显制度优势,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基础和实践要求。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强化政治引领,完善制度机制,创新方式方法,从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两个方面着手,把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要求落到实处。在理论研究方面,面向新型政党制度建设新情况、新问题,集聚学科优势、集中力量攻关,开展了一系列专业性、系统性的理论探索。在工作实践方面,支持协助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加强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认真听取和积极采纳党外人士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监督,助力党外人才发挥优势作用。九三学社北师大委员会作为学校民主党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服务学校、北京市和国家的发展大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师大期待与九三学社进一步深化合作,携手为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左小兵表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5周年。在全国上下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谋划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召开此次理论研讨会,深入总结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经验,加强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阐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通过深入探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中国式现代化二者之间相融共进的内在关系,使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内涵和优势,更好发挥新型政党制度效能,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更广泛的共识。
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炳林以“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为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浙江(嘉兴)中外政党研究中心主任周淑真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逻辑”为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研究室主任王汝芳以“进一步健全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不断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为题,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祁金利以“社会主义学院在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的独特作用”为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理论研究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李丽萍以“基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政党专项民主监督实践探索”为题,浙江社会主义学院参政党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教研室主任黄天柱教授以“在文明比较传播互鉴中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为题,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淑兰以“着力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研究”为题,九三学社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吴向东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观基础”为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长聘副教授谈火生以“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题,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九三学社江苏省参政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林乐芬以“新时代新征程民主党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使命”为题,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副主委陈张铭以“强化制度建设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自身建设的路径探索”为题,先后作大会发言。吴向东,王汝芳,九三学社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原北京化工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朱良,分别主持了当天的大会发言。
九三学社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刘金龙,九三学社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罗道全主持了分组讨论。九三学社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九三学社江西省委专职副主委肖礼庆作大会总结。
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进一步彰显其独特优势、发挥其更大效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重大时代命题,深入交流,碰撞观点,贡献智慧,深化了认识,取得了积极成果。大家认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各党派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合作共赢的结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具有独特优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团结、民主、和谐构成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观基础,体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精神品格;要逐步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形成具有中国气派和时代特色的政党话语体系,深刻揭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在积极参政议政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平台,扩展渠道,提高参政议政效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要保持开放进取的姿态,在传播、比较、鉴别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等等。会议讨论热烈,激发了大家学习研究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热情。大家表示,要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活实践,不断拓展理论探索的广度与深度,努力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