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头条关注»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实地考察工作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实地考察工作举行

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文利带队实地考察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的筹备建设情况。


当天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马骏会见罗文利一行。马骏对考察组入校表示热烈欢迎,并向考察组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学校始终高度重视革命文物的内涵挖掘、展示传播和铸魂育人。未来将进一步完善机制,大力支持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建设,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道,将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红色资源研究高地、共建共享中心和红色文化育人基地。



座谈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晓兵向考察组介绍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筹建的相关情况。李晓兵表示,校内由历史学院、教育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艺术与传媒学院组成学科群发挥学科优势,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发挥辐射全平台基础教育学校的资源优势,高标准协同推进中心建设。学校将坚持“开放共享,协同发展”原则,依托中心这一科研平台,构建多学科、跨领域的研究体系,推出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发挥学校教师教育特色,将研究成果服务立德树人,培养好未来的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志东汇报了中心的发展规划、建设基础和建设保障,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介绍了在革命文物活化与教育应用方面的特色优势和工作基础。



座谈会前,考察组一行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革命文化融合教育汇报展演,副校长刘长旭参加活动。


93a4781bfe180754b18ba26607b2c8e7.jpg


下午,考察组一行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主题展览,观摩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故事宣讲,考察革命文物库及馆藏珍贵革命文物收藏保护情况,并了解抗战馆为中心提供的办公场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向考察组汇报了抗战馆的馆藏情况以及中心的筹建情况。罗存康表示,抗战馆有着独特的历史底蕴、较为丰富的文物收藏、良好的学术积淀和相对成熟的基础条件。在协同中心建设中,抗战馆将深入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出一批高质量展览陈列和研究成果;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内涵价值,编辑出版行业刊物《纪念馆研究》,努力把中心建设成革命文物理论研究和阐释平台、研究成果发布平台;围绕铸魂育人开发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品牌,建设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红色课堂”;发挥平台优势,通过多种传播渠道讲好抗战故事、人类命运共同体故事,不断增强抗战馆在国内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经过实地考察,罗文利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文物工作。革命文物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的目的就是发挥高校优势,整合各方力量,打造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红色资源研究高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革命文化学术交流重要平台、红色资源共建共享中心,构建多学科交叉、跨领域融合、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革命文物研究新格局。北师大和抗战馆高度重视中心建设,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双方合作基础坚实,中心建设目标明确。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的建设一是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精神、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论述开展研究,将研究做实做透,打造引领性的红色文化和伟大抗战精神的研究高地。二是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国家需求,打造创新性的革命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中心。做好校内协同、校馆协同、社会协同,发挥好北师大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协同好抗战馆丰富的馆藏资源、研究力量,办好《纪念馆研究》。三是要紧紧围绕讲好党的故事、共产党人的故事,打造示范性的红色文化育人基地。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抗战馆的资源禀赋和育人价值,推动文物进校园,创新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辐射到北京师范大学全平台基础教育学校,推进社会“大思政”格局形成。



考察组成员、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司长岳志勇表示,希望中心聚焦几个协同创新的核心问题,致力于构建国际社会反法西斯战争的话语体系和话语权,致力于发挥艺术表现形式在革命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希望中心以高质量、标志性的成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献礼。



考察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二级巡视员梅红表示,希望中心依托各优势学科开展思政育人工作,建议更多地发挥校内协同作用,整合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优势参与中心建设。



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室,北京市文物局有关负责同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相关部门同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育学部、艺术与传媒学院、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科研院的相关负责同志和教师代表参加了考察活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