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头条关注» 【光明日报】聚焦高质量发展 描绘共同体蓝图 ——“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三人谈

【光明日报】聚焦高质量发展 描绘共同体蓝图 ——“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三人谈

20190422155589531389206697.jpg

由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承建的莫斯科地铁第三换乘环线维尔纳茨基大街站至米丘林站右线隧道4月5日贯通。

这条隧道是中国企业在俄罗斯承建的第一条地铁隧道。图为4月4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拍摄的米丘林大街地铁站标牌。新华社发


编者按


  “一带一路”建设基于开放合作,聚焦互联互通,意在开放共赢。六年来的实践表明,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因而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通畅。当前,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沿线国家的普遍愿望。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召开之际,本报特邀三位将出席本次论坛的中外政商学界代表,从政策、学理和实践角度总结“一带一路”建设经验,展望“一带一路”迈向高质量发展之道。


20190422155589545181808546.jpg

维托·佩德罗切利 卢重光画

20190422155589548971203613.jpg

胡必亮 卢重光画


20190422155589556779009160.jpg 

陈奋健 卢重光画


嘉宾:

  维托·佩德罗切利 意大利参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

  胡必亮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

  陈奋健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曹元龙 陈晓晨


  主持人:自2013年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受到普遍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在维护多边主义、深化国际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佩德罗切利:我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一带一路”倡议最伟大之处正是在维护多边主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我是构建多极化世界的坚定支持者,坚信世界各国日益开放的历史发展潮流势不可挡。纵观当今世界,欧盟、俄罗斯等在世界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力量,都不可能仅仅从单边主义立场出发制定自身对外关系政策。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只有从多边主义的战略视野出发,各国才能携手应对21世纪共同面临的各项发展挑战。我认为,中国早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就已经深刻认识到各国共同应对挑战的重要性,特别是认识到21世纪将对人类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我之所以非常欣赏这一伟大倡议,还在于“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涉及两个国家间的双边关系,更涵盖了许多第三方,这一点对意大利而言至关重要。“一带一路”倡议为意大利提供了重要机遇,意味着意大利在同中方深入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时,还可以同中方一道发展同非洲国家的互利关系。一直以来,意大利对自身开展对非合作的模式和成效感到自豪,意大利在对非合作过程中建立的各项原则和标准获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与此同时,中国同样在非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互利合作。尽管中国同非洲国家发展互利关系的特点和模式与欧洲国家有着较大不同,但这些不同之处正是意中两国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下开展第三方合作的重要机遇。因此,意中两国在开展对非合作方面具有高度互补性,可以共同帮助非洲国家有效应对经济、社会乃至政治领域的种种危机和挑战。这正是意中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所应当具有的重要附加价值。


  胡必亮: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世界上所有国家在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基础上,都可以参与其中,开展各方面的互利合作。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不论是大国还是小国,不论是亚洲国家还是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都可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目的在于各自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从而促进共同发展。


  比如,双边或多边共建的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可以为多国所用,中欧班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目前的中欧班列主要使用新亚欧大陆桥铁路线,把中国与欧洲的15个国家的40多个城市连接起来,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与这些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另一个例子是,沙特阿拉伯投资100亿美元,参与中巴经济走廊中瓜达尔港的有关项目建设。此外,中国与日本、法国都签署了在第三方市场开展经济合作的协议等等。这些都说明“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开展多边合作的良好平台,将有利于促进多边合作的发展。


  正是由于“一带一路”平台具有完全开放、充分包容的特点,因此基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也就兼备了区域合作、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全球合作等特点,属于一种全面开放的合作方式,而不是基于传统地缘政治的合作方式,可以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开创了新时代国际合作的新模式,是对传统国际合作的一种深化与发展。


  主持人:经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向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一带一路”建设未来面临哪些新机遇,如何走深走实?


  胡必亮:基础设施建设大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大发展以及国际贸易的深入推进,都为“一带一路”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机遇。首先,发展中国家经济要想实现腾飞发展,必须优先发展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为经济“起飞”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投资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日本、韩国、欧洲国家等的一次很好的机遇,共建“一带一路”正好为相关各方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其次,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水平一般都相对落后,通过“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产能合作,中国和一些拥有产能优势的国家可以为其提供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发展所需的相关设备、技术、资金等。再次,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促进贸易便利化,降低贸易成本,有利于促进贸易的共同发展。此外,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下,各相关国家在金融、旅游、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也有大量新的合作机会。


  为了更好地抓住合作机遇,共建“一带一路”必须走深走实、向高质量发展。一是要选好项目,所选项目既要对所投资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长远的积极促进效果,也要充分考虑其老百姓的现实需要,能及时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要对所选项目的财务可持续性进行深入研究,既不给投资国带来大的负担,也要充分防范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二是坚持市场原则,遵循市场基本规律,按照市场规律处理一些基本的关系。三是要鼓励多方参与,国有企业应该积极参与进来,也要给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留出空间,尤其是要鼓励一些全球公司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四是合规经营,严格遵守所投资国的相关法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履行社会责任,为项目所在地社会发展作贡献。


  陈奋健:6年来,“一带一路”蓝图已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跨入精耕细作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参与其中的企业责无旁贷。中国企业面临着如何更好地用中国经验为世界经济带来新活力,同时也面临着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新机遇,这反过来也有助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以中国铁建为例,未来的中国铁建将不断推动海外建设由关注铁路向关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转变,向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转变,由承包商、建造商向投资商、运营商、服务商、制造商、集成商转变,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首先要高质量。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通过建立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支持,全力推动新进展。去年,中国铁建提出“海外优先”战略,优势资源开始向海外倾斜,目前已形成“总部机关统筹管理、外经单位主体拓展、其他单位补充经营、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海外发展格局。在开拓市场上下功夫,搭建更多贸易促进平台,不断增添发展新动力。据有关机构初步测算,2018年亚吉铁路沿线形成的铁路与园区、港口的“互相促进”的联动效应将让埃塞俄比亚国内经济增速提高两个百分点以上。


  其次要树形象。要有效带动当地就业,中国铁建大力推进本土化经营,仅旗下中土集团目前在尼日利亚的当地雇员就多达2万人;不少海外市场当地员工占比超过90%。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严格遵守国际通行规则和当地环保法律法规,通过开展第三方环境评估、节能减排、废弃物管理等加大对当地环境的保护力度。要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中国铁建多次组织参与所在地道路修复、灾民转移、粮食运输等抢险救灾行动,赢得了当地赞誉。


  最后要化风险。要根据全球发展趋势和企业自身特点进行周密的规划,不断丰富企业国际化经营经验、提高国际化管理水平,不断加强合规管理,加强项目协作。


  主持人:作为一项国际经济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挖掘新动力。如何评价“一带一路”在推动世界互联互通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陈奋健:“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6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度和成果都远超预期。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及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理念,有力促进了全球互联互通合作,“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等硬联通和政策、规则标准等软联通合作不断深入,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注入了磅礴力量。


  以中国铁建为例,6年来,我们借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主场外交活动机遇,深度对接多国发展战略规划,全面加快走出去步伐。目前中国铁建海外项目已突破900个,境外经营网络和业务已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6年来,一个复合型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中国铁建在其中完成了一大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包括首条中国标准的海外铁路——尼日利亚阿卡铁路,中企首条海外高铁——土耳其安伊高铁,非洲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铁路——安哥拉本格拉铁路,首个进入欧洲的地铁工程——莫斯科地铁等。


  一个值得注意的新现象是,中国企业在为沿线国家带来活力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基础设施网络的形成,中国基建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逐步迈向高端,合作领域也不断拓展。中国铁建已经从过去简单的承包施工逐步转变为技术、标准和装备输出,从传统的劳务输出、工程承包逐步转向了投资、建设和运营一体化。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企业竞逐国际市场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佩德罗切利:与19世纪、20世纪相比,21世纪的互联互通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历史上,人们谈及互联互通时往往指的是铁路、公路和航空领域的相互联通。进入21世纪,互联互通已经涵盖了更多内容,具有全球化这一本质属性。这意味着新时代的互联互通除包括基础设施联通外,更应包括各国历史和文化遗产等各领域更加广泛的交流和互动。世界各国应该以更加高效的方式相互连接,特别是加强非物质领域的互联互通,这就涉及各国文化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当前,人们谈论较多的是5G网络建设,这一数字通信领域的前沿科技无疑可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我成长于意大利南部城市马泰拉,马泰拉是今年欧洲的“文化首都”,并且正在积极同华为公司一起建设当地5G实验网络。十分有意思的是,以5G网络为工具,结合马泰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向人们很好地展示了21世纪人文领域互联互通的发展模式,这对那些在某一领域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与中国相比,意大利的互联网络建设显然处于落后地位。意中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同样可以在上述领域充分发挥互补性,利用自身具有的优势资源,帮助对方实现较快发展。我愿强调,21世纪的互联互通是全球化、多领域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意中两国实现互补发展、促进世界各国更加紧密连接提供了可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