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前沿问题,提高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培养质量,2018年5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教育研究》等杂志在成都举办"新时代新思想新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高端学术论坛",来自全国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教授、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长骆郁廷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教授、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伯海教授、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小飞教授、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让新教授、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实伟教授、《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主编唐景莉博士等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做了研讨发言。
一、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与会专家学者研讨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断向前发展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要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也必将在这一过程中汲取营养,获得新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要深化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与会学者认为,要依照党的重大战略部署,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自身属性和研究优势,瞄准党和国家的长远需求,强化学科的决策服务功能和智库作用,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回应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视野始终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全局、社会主义发展的全过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视域之中,深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及教育研究,以专业化的学术品性努力揭示社会主义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大逻辑。
三、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课程建设的关系
研讨认为,不应该简单地把课程等同于学科,学科应该覆盖课程、支撑课程,二者的关系应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出研究课题,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学理支撑。课程与学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形成课程等于学科这样的思维,一个学科可以涵盖不同的专业和很多课程。要运用学科力量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含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化水平,重点解决好三大规律性问题:一是将理论体系转化为课程体系的规律,二是将课程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规律,三是将教学体系转化为大学生素质培养体系的规律。
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建设
专家学者研讨强调,要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对话沟通机制,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学科开展交叉研究,做大做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有的学者谈到,比如在共建双一流学科的环境下,高校哲学学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可以支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学科建设,中国哲学可以支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外国哲学可以支持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伦理学可以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而有利于在交叉研究中形成高质量的协同创新成果。
五、着力完善人才选拔和培养体制机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要形成多方面研究合力。要拓宽人才选拔视野,健全激励机制,从人才队伍结构、科研支持、业务培训、条件改善等方面,努力建立科学有效、具备可操作性、符合理论工作特点的人才保障体系,从而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要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求,创新完善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各环节的机制,加强管理体系建设,统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