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校历史学院正式启动2018年“国际文化月”活动,在往年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系列涉外学习交流活动。本次国际文化月的主题是“融合:世界文化的碰撞”,将在未来一个多月时间内,集中展示东西方不同国家文化的魅力与内涵,积极搭建激发学生学习研究世界史主动性与积极性的“第二课堂”。
11月6日晚,历史学院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和“形势与政策”小组共同主办“古今世界,天下大观”系列讲座第十二场。2018年10月23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生效40周年纪念日。本场讲座邀请到日本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前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龙谷大学教授滨下武志(日文名:はました たけし,英文名:Takeshi Hamashita)做题为“全球视野下的近代东亚与日本”的讲座。该系列讲座邀请国别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浅出地讲解当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政治传统与现实国情,从2011年正式启动以来,把历史学院“形势与政策”常规集体学习延展至全校范围,将进一步加强学生会通历史学专业学习和当下时事关注,在全校范围内扩大历史学院的学科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100周年。11月9日,应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塞熙军(Wojciech Zajączkowski)和夫人伊莎贝拉(Izabella Zajaczkowska)邀请,历史学院师生代表将赴波兰大使馆参加“庆祝波兰重获独立100周年”钢琴演奏会,并与波方官员共同商讨下一步双方在教学科研和学生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2018年11月11日前后,历史学院与巴勒斯坦使馆联合主办的“首都大学生悼念阿拉法特逝世十四周年”活动将在巴勒斯坦驻华使馆举行,这也将是我校学生连续第十五次赴使馆悼念阿拉法特主席。今年是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70周年,也是中国同巴勒斯坦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20周年。届时我校学生将与马赫达维大使等巴方官员就中巴友谊和中东地区的历史与现实等问题交换意见。
今年是外交部发言人制度建立35周年。应外交部新闻司邀请,历史学院学生拟在11月21日下午前往外交部观摩例行记者会,在“蓝厅”实地感受外交部发言人的风采与智慧。这也将是2011年11月以来我校同学第五次受邀参加例行记者会观摩活动。
11月26日下午,应丹麦王国大使馆邀请,历史学院学生代表将赴丹麦王国大使馆参访,并与使馆工作人员就丹麦历史文化及中丹关系等问题展开交流。
11月29日是“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也是“中阿友好日”。届时,历史学院学生代表还将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和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邀请,参加“中阿友好日”招待会活动。这将是我校学生连续第9年参加该活动。
此外,我校“形势与政策”小组还将积极联系阿根廷、比利时等国使馆,为开启全方位、多领域、宽口径的国际青年交流开辟创新路径。
“国际文化月”活动自2009年11月首次启动以来,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宗旨,在增进对各国历史文化了解、培养专业课程学习兴趣、提高对外交流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已然成为历史学院推动学生专业学习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的又一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