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师大人物» 【中国教师报】教育之光点亮佤山未来

【中国教师报】教育之光点亮佤山未来

 跨越了3000多公里的路程,云南省沧源县班老乡中心校教师田永明的第一感受是北京初冬的凛冽,但随之是收获的喜悦。“每一次培训都有不一样的收获,让我学到了很多技能和方法。”田永明兴奋不已。


田永明所说的培训就是“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助力沧源县教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3月26日,由教育部牵头,在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的资助下,北京师范大学受委托针对云南省沧源县教育管理干部、教师培训团队、校长和教师四类人群开展教育管理、教学专业水平能力提升服务,以三年一周期的跨年度、递进式培训,着力为当地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管理团队,一支带不走的种子团队和一批优质骨干教师校长。


25期集中研修活动,累计2000课时,1574人从沧源出发,跨越3000多公里的路程,分批来到北京接受培训,然后再把变革的种子播撒进佤山的山山水水。


聚焦教师,“四位一体”精准培养


沧源,位于滇西南边境线上,素有“世界佤乡”之称,这里山青、水绿、竹翠,有壮观的佤山云海,是不少户外运动发烧友眼中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与原生态的自然美景相比,这里的教育曾经是大家提起来摇头、说起来叹气的“洼地”。进入新时代以来,特别是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沧源教育在十几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茅草房到现代化教学楼,从“无书读”到“有书读”……直到2018年,沧源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过了“及格线”,是否就高枕无忧?


答案显然不止于此。基本均衡之后,就是优质均衡,淳朴的沧源教育人把眼光放得更远。


义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关键在师资,如何培养一支“留得住、教得好”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基于问题导向,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支持下,2020年10月24日至26日,由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专家工作组秘书长黄贵珍带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明全和湖北省教师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金涛一行,对沧源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建设、中小学规范办学与内部管理、学校常规教研活动组织与校本研修、各类教师校长培训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拿出了一份翔实的调研报告。


有了目标,说干就干。2021年3月26日至27日,教育部—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北京师范大学助力云南省沧源县教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启动会举行,目标就是培养造就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尽管疫情期间经济形势严峻,但中国东航党组还是决定每年投入500万元,连续支持6年,克服千难万险也要帮扶沧源县教师。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我们就是要为边疆教师插上腾飞的翅膀。”东航人一如既往地努力着。


作为项目的主要实施方,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同样立下誓言,“北京师范大学是全国师范教育的排头兵,助力扶贫攻坚、助力边疆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院长朱生营表示。


传统培训容易出现大水漫灌、实践指导力度不够等“雨过地皮湿”的问题,基于县域发展的痛点和难点,项目组突破性设计了“点—线—面—体”四位合一的系统培养模式。


所谓“点”,就是挖掘最具潜力的卓越教师,全力打造一支县域本土的领军人才队伍;所谓“线”,就是帮助卓越教师团队组建本学科的教研力量,提升各学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创新,以点深耕,带动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所谓“面”,就是面向全县教师的分层、分段、分科、分专题的精准化培养;所谓“体”,就是在学校这个最小生态单位中,引导县域教育管理者、校长和教师共同参与,以学校为单位的县域教育生态为体,探索实践沧源本土化的教育生态变革之路。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EDP中心主任秦晓虹告诉记者,项目每年培训管理者、校(园)长100人,学科教师和教研员每年450人,各进行10天的北京集中培训研修和为期3天的沧源县培训跟踪、现场诊断指导;遴选沧源县优秀校长学员40名、遴选卓越教师学员50名,每个月对学员进行针对性跟踪指导,同时对任职不足5年的新任校(园)长和从教经历不足3年的新入职教师专门进行培训。


“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通过企业、大学的协同创新,我们就是要发挥多种力量,创新多种形式,全力支持乡村教师与校长的专业成长。”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不止一次强调。


走出大山,感受变革的“第一次”


“作为一名边疆一线的普通教师,我渴望有外出培训的机会,让自己见见世面,接触更高效的教学模式。”民族中学教师钟宝柱得知沧源项目后,第一时间报名,获得了这个机会。


项目启动之时正值疫情期间,但作为主办方的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还是抢出时间开展了赴北京、遵义和厦门的集中培训,分别完成优秀校长、教育培训管理者、优秀教师、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新手教师和新校长共15期集中研修活动。


“2021年首次培训的目的地是北京,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来过北京,真挚地感谢北师大、东航给予此次培训的机会。”钟宝柱的话说出了很多沧源教师的心声。


从北京到贵州遵义、福建厦门,三期的培训旅程,聆听并参与28位专家32个专题的讲座,参培教师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


第一次接触项目式学习的沧源县单甲完小教师赵治梅开始察觉到自己教学的种种问题,她尝试转变课堂教学角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项目式教学的方式运用于课堂,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第一次真正了解课题的勐省中学教师韩维娥返校后牵头成立了课题研究团队,针对数学课堂上学生思考习惯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开始尝试和同事做起了课题。


沧源的教师感受到了无数个第一次,也小心翼翼地迈开了尝试的第一步。


而这也是此次培训的特别之处,项目组对全体学员的发展阶段和学习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分层设计。对骨干教师、校长采取集中式培养,以打开视野、看见未来为主题,设计了系列教育前沿理论、实践观摩、课堂评议等课程;对优秀校长和教师采取针对性跟踪培养,以夯实基础、个性化提升为主旨,设计专题性系列课程;对卓越教师团队采用导师制培养模式,师生比高达1:3,每个学习小组配备一位学科专家,开展一对一精细化指导。


不仅如此,项目组还将优秀教师成长的核心素养进行解构,拆解出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学生发展、课标与教材理解等几项关键能力,结合沧源教师在教学中的难点和需求,设计模块化系列专题。


以教学能力提升系列专题为例,项目组分学科设计6节递进式课程及3节课例分析课程,有效帮助教师提升教学理解与实践;课题研究系列专题,则从课题选题如何切入,到常用研究方法、报告撰写与答辩,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教师表达能力提升系列专题,通过阅读开放麦、即兴表达开放麦等环节,指导教师结构性思考和表达,凝练语言,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接受如此系统的培训,第一次体验先进的教育理念,参培教师感觉大变样。”沧源县教体局局长张立亚亲眼见证了教师的变化。


“此前,总感觉自己是‘后进生’,对不起‘卓越教师’这个称号,整个培训中从来不敢到讲台上做学习交流,也从不敢在台下积极发言。”岩帅小学教师田秀萍坦言,现在的自己更有自信和力量了。她还在班级的醒目位置设计了班级之星栏,设置了学习之星、纪律之星、礼仪之星、阅读之星、礼貌之星、劳动之星、写作之星、美术之星……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了自信的理由。


辐射引领,把教育的光传递出去


将近3年的时间,900多个日夜,沧源的翠竹拔节向上,见证了每一位沧源教师的成长。


3年的行动计划取得了哪些成绩?数字是最好的证明。项目组培训校长教师3000余人,全县89名教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24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获得省级奖项4个、市级奖项9个,2022年完成市级课题申报15项、立项并结题10项,县级课题立项35项……国门小学教师石艳荣获“云南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骨干教师”称号。


“近3年的学习,教师的课堂发生明显变化,他们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始以为未来培养人才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学工作。”参与项目的北京师范大学教师高子涵由衷地说。


AR课堂、PBL项目学习法……这些以前听都没听过的理念开始在沧源的课堂落地。参加项目的7位教师在参培后,不约而同将所学的PBL项目式学习这一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实践。教师钟云直言,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课堂。


勐董中学教师李玲从北京回到学校后,给全校教师汇报的题目就是“让科技走进课堂”,赢得了所有老师的掌声。因为看到北京师范大学蔡苏老师利用AR技术让平面的地图变得直观,还能不断变化、演示,她也想让自己的地理课变成“AR课堂”,让学生领略科技的力量。


“以前上课,学生打瞌睡,老师也没劲。现在,孩子们上课有动力了。”不止一个参培教师这样说。在他们的辐射引领下,沧源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全县2022年中考500分以上考生251人,比2021年增加139人。


改变不止于此。项目研修还带动了沧源及周边县域的整体教育发展,参培教师将所学内容消化理解,形成本土化经验,向本校、本县的教育同行进行分享。据统计,参培教师累计校内分享168场,送教下乡50余次,呈现展示课、示范课、研究课530余节,经验分享、学习分享、讲座等30余节。


成长一旦启动,就不会停止。许多教师开始期待下一个三年行动计划。


“接下来,我们将以教师发展中心—基地校—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和一支专兼职教研员培训团队建设为核心,以数字化转型下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为基础,以优秀学科教师培养为抓手,助力沧源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带动沧源教育走向优质均衡。”朱生营表示。


而这也是沧源教师的心愿。


“期待三年规划、五年规划、十年规划甚至更长的教师发展规划行动,让沧源的全体教师都有所转变,只有教师高质量发展,才有可能改变佤山教育的生态,才能让佤山越来越好。”田永明说。


原文刊发于《中国教师报》2023年12月6日第13版。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teacher.com.cn/zgjsb/html/2023-12/06/content_632558.htm?div=-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