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师大人物» 段安清:愿做云岭红烛,在教育中发光发热

段安清:愿做云岭红烛,在教育中发光发热

受益于“教育扶贫”政策,段安清通过高考走出大山,进入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习。他始终以“四有”好老师作为努力方向,自立自强,获评北京师范大学第21届十佳大学生、自强之星、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公费师范生等荣誉称号。2021年5月4日,他的优秀事迹在《人民日报》刊登。作为一名公费师范生,段安清毕业后回到云南任教,他秉持校训,砥砺前行,做“云岭红烛”,回馈社会。



教育之种,播在心上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地处乌蒙山深处,那里自然风光秀丽,历史底蕴深厚,然而经济长期落后,直到去年年底才摘掉了省级深度贫困县的帽子。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劳动力素质、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会泽县将教育扶贫作为重点内容,加大教育投资,引进先进教育方法,段安清就是其中受益的一员。


受初中班主任的影响,段安清很早就萌生了要“考上大学,改变自己人生”的想法。他格外感谢班主任的启迪,对“教师”这一“引路人”的角色也格外崇敬,但那时的他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公费师范生,更不敢设想自己站上讲台,拥有桃李成蹊的未来。


本科四年,段安清参加了十余次社会实践,他坚信种子种在心上,总有一颗会发芽。在四省六市的乡镇学校里,他认识了一个个和曾经的他一样渴望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的农家孩子,在给这些孩子带去启迪的同时,段安清也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想法。


赴江西广昌的一次暑期支教,成了他对师范生身份认同感的转折点。段安清和那里的孩子们分享自己坚持学习、走出大山的经历和心路。临别时,一个原本被家里人建议辍学的孩子塞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我决定了,我要上高中,以后到省外读师范,像您那样”。这句话给段安清带来了极大的触动,他的心情刹那间因为教育的使命感而汹涌澎湃。


在学生们送别的歌声里,一个女孩给段安清送来了一株当地特产的莲花苗,请他带到北京种下,作为纪念。段安清觉得自己或许也在这些学生的心上种下了种子,这些种子总有一日会发芽,或开出高洁的花,或长成参天的树,为他们追求美好生活和个人成长输送精神力量。后来,他发现这段经历还在自己的心上种下了一颗种子,一颗以温情和仁爱培育的,以知识和实践滋养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理想种子。


把小事做到极致,用行动书写担当


获得国家奖学金、作为师大学子的代表登上《人民日报》,让段安清既高兴又惶恐。不管是科研、学习,还是社会实践,他都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然而,在同学们眼中,段安清获得国家奖学金是实至名归。


“他对待事情的认真劲儿就足以证明他的优秀”,和段安清在同一个实验室做科研的简倩楠这样评价道。正是事无大小、尽力而为的态度让段安清脱颖而出。从打扫实验室到做科研实验、撰写学术论文,段安清总会将大量精力放在细节和基础。


实验室里,很多长久不用的仪器,密密麻麻地堆放在一起,打扫时,很多人都不会在意,只有段安清会一件一件拿下来擦净,再一件一件小心翼翼地放回去。为完成毕业设计,他用近三个月的时间构建前期材料。为了将“本基”课题的价值最大化,他和同学用三年的时间细化、落实,不断深入探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项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颇丰,他所主持的本科生基础科研创新项目,获评校级优秀项目,后续研究成果被SCI期刊《微生物学前沿》收录。竞赛方面,他获奖颇丰,荣获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IGEM)全球银奖,第四届北京市大学生生物学知识竞赛一等奖,实验设计竞赛三等奖等多个奖项。


离开北师大已快半年,他无时无刻不怀念校园生活,他说虽然读书的时光很幸福,但是他更愿意回到云南,在他的岗位上,履行公费师范生的职责,不负国家、学校的培养。


其实,段安清的这份责任感在本科时就早有体现。大二学年初,他主动申请担任班长职务。国庆专项活动的准备工作刚开始时,面对未知的挑战,当时身为预备党员的段安清带头报名参加。训练过程中,作为专项活动第九中队的小队长,领吃的、搬水、整理服装道具等额外劳动,他都积极承担。尽管身体疲惫,但他觉得胸前的党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是党员就要积极主动一点,就要承担更多的任务,这真正是在为同学们服务。”训练进入重要阶段,段安清和同学们到长安街走场,夜晚就睡在长安街上,凌晨才返回学校。看着长安街两边的灯火,激动的泪水充盈了他的眼眶,他的疲惫一扫而空。


“像他这样,责任心这么强的人,是一定会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的。” 作为公费师范生,段安清回到家乡云南,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走向云岭,做为教育燃烧的红烛


大学毕业后,段安清选择去昆明市滇池中学任教。来到班级的第一天,学生就在班上传播段安清“辉煌”的北师大经历,从北师大抖音号里的毕业典礼发言视频,到他参与的“青春报国”短片,在北师大走过的一点一滴帮助他在班上更好地融入班级。教学工作中,段安清时常思考,北师大的求学经历究竟带给了他什么?随着劳动课程在中学的普及,段安清活用本科时所学的知识,尝试把滇池中学的一片空地开设成生物园。在那里,学生们不仅可以实现劳动教育目标,还能在实践中应用生物学知识。


段安清还期待运用大学所学,在自己的生物课上实现创新。第一年,他计划先站稳讲台,为学生打下牢固的生物基础,之后则考虑开设自己的特色课程,把北师大的教育理念实践下去。


从北师大到滇池中学,从学校踏入社会,段安清不断成长,也对自己有着新的期许。例如每次考试之前,段安清都期待着班级平均分能向他师傅带的班级再靠近一点。尽管每次师傅都安慰他,作为刚入职的新教师,这个成绩已经不错,段安清还是希望能不断进步,取得更好的新成绩。


作为一个原本“内向”“不愿说太多”的人,刚开始上课时,没有PPT作为辅助,段安清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于是他在课上课下认真锻炼和调整。课前,段安清会提前到教室去和一部分学生交流,为开始授课作铺垫。他还会提前写好讲稿,怎么样让逻辑更通顺、课堂连贯,是他每天都要认真考虑一遍的问题。“人都有自己害怕或者说畏惧的东西,但你只要敢于面对,你就可以战胜。”


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段安清认为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作为一个公费师范生,怎样把这些要求落到实处,段安清有自己的见解:坚持认真手写教案,把每节课都备到自己满意为止;对待学生避免过多的指责,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包容;最后,要做到“扎得下去”,向张桂梅校长那样,扎根在教育领域的最基层。


段安清说,自己愿意做“云岭红烛”,在云南、在教育中燃烧自己,释放光芒。他始终以严谨、认真、努力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一路坎坷,终抵群星”,他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许,无论路途中有怎样的困难坎坷,他都相信最终可以到达繁星闪烁的终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