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党的百岁诞辰,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感激党的教育培养。
我开始认识党是在解放之后。北平的和平解放,老百姓普遍对共产党心存感激,解放军纪律严明,也给我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当时,我正在北平宏达中学读高二。教我们英语课的王老师,毅然决定改换英语教材,学习毛主席刚刚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的英译本。逐字逐句的研读,不只是学了英语,还使我初步了解了阶级、政党、国家、民主等等新观点,开始有了一点政治意识。也在那时,我第一次走进西单新华书店,看到那么多新书,心情格外激动,于是课后成了书店的常客。赵树理的几部小说,阮章竞的长诗《漳河水》等,我就是站在书店里读的,对解放区的生活有了形象的了解。也是在那里,发现了一本讲人生观的小册子,书中列举了各种不同的人生观,使我茅塞顿开,才知道人是社会的人,人要思考为什么活着的问题。不久学校办墙报,我就按照那本书的思路,写了一篇关于人生观的稿子。这是我第一次在课外写文章。墙报的主编(后来才知道他是一位地下党员)送给我一本《唯物史观精义》,我才了解这些观察社会、思考人生的新观点,叫做历史唯物论。开始学习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目睹京城的巨变,思想亮堂了,逐渐有了主心骨。我开始懂事了,是源于党的教育。
读高三的那一年,我跟随学校的队伍参加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礼成之后,我们的队伍从广场走到天安门前欢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喊“人民万岁!”这句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颂词,我第一次听说,就永远刻在我的心中。
上大学不久,就赶上抗美援朝。“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震撼人心,我和同学们多次在一起讨论如何肃清崇美、媚美、恐美思想,如何正确地认识“国”与“家”的关系等等从未遇到过的大课题。这时我又想起了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讲的武松打虎的故事。毛主席说,对付国内外反动派即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们,并不发生刺激与否的问题,刺激也是那样,不刺激也是那样,因为他们是反动派。“我们要学景阳冈上的武松。在武松看来,景阳冈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总之是要吃人的。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我从现实生活中感悟到党的力量。因为有党的领导,我们真的是站起来了!
在大学,我参加了两期积极分子培训班,上党课,接受组织的培养。后来入党,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我庆幸,在成长的初期就受到了革命的启蒙;我感激,精神的洗礼使我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当时受益最深的几个基本观点:“走历史必由之路”,“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做人民的勤务员”等等,一直激励着我。后来,无论是在什么岗位上,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都能有追求、有阳光,都要认真地做人、做事,这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因为我是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员。现在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系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的教导,真的是倍感亲切,我怎么能不感恩呢!
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业,前进途中也会有曲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党和人民都得到了历练,改革开放应运而生,使社会主义事业驶入快车道。改革永无止境,恒久不变的是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不知见过、说过多少次,惟有经历了风雨,我才对它有了越来越深的感悟。“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我长期在学校从事思想教育工作。工作的方式方法在不断更新,但基本内容还是和青年一道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社会,思考人生,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明确责任担当。工作是有难度的,各种思潮的干扰连连不断,但这也恰是磨练立场、观点、方法的好机会。我在党的领导下,边学边干边总结,不断在实践中锻炼成长。1982年北师大创办“共训班”(后来改名为党校)我从那时开始讲党课,直到现在,从四十九岁讲到现在八十多岁。在讲台上好像是在教育别人,其实也是在教育自己。讲党课,就不能不想自己对党是否忠诚;讲理想信念,就不能不想自己是否存在消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得好,重要就是“不忘初心”。他指出:“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
思想教育是铸魂育人的工程,也是净化自己灵魂的场所。在这个岗位上,经常会遇到新问题,学习思考就永远不能停止,特别是探究青年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充满活力和乐趣的课题。
这些年,我获得了一些奖励。可是冷静下来思考,这一切是从哪里来的?说到底都是党教育培养的结果。我是伟大的党的一个小小的成员,所做的事,只是把党的宗旨、纲领,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党对我的教育,再传递下去。党是力量的源泉。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任重道远。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是最有说服力的思想教育。现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不断增强;新时代的广大干部和青年渴求进步,思维敏捷,勇于创新,这一切都使我深受鼓舞。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常温“青蓝”之说,常颂“后浪”之歌,我确信,红色基因一定能够代代相传,革命传统一定能够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人是会衰老的,但党的事业则会长盛不衰。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本文为教育部老干部局征文入选作品。供稿/北京师范大学离退休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