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师大人物» 邱晓璐:援助一线,迎接健康中国

邱晓璐:援助一线,迎接健康中国

因为疫情而不平凡的居家平凡日子里,媒体给我们开了一扇窗,窗里是晒着太阳刷新闻的“抗疫留守阵营”,窗外是忙碌于救治病人、运输物资、维持秩序的“抗疫第一线”。


对多数的师大学生来说,除了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变化,我们不得不承认其他时间大多被看书、网课、追剧、网上冲浪等活动占据了。然而,我校2014级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生邱晓璐的生活却异常忙碌。


这次疫情中,邱晓璐在一线奋战,帮助调配物资、解决床位、组建志愿者联络群,与武汉五家一线医院以及湖北省的其他若干医院和方舱、武汉大学北京校友会、武汉大学校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华科校友总会、德国华人华侨驰援群进行对接,并且协助多家媒体进行采访工作,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许多力量。


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岁月静好时,我们各自过着平凡的生活。而困难来临时,我们彼此帮助,走向前方,成为英雄。


1584324520440017930.jpg

2月26日 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节目组开具的捐赠证明

感谢邱晓璐参与众筹活动



成为信息“中间人”


邱晓璐来自湖北武汉,在师大读博士生前曾是一名大学老师,是一名资深的传媒人。这个冬天她选择了留在北京的小姨家过除夕。


大年三十晚上,她在微信群中接到了来自武汉市各个医院的朋友的医用物资求助信息。最初出于对朋友的帮助,她在朋友圈中随手扩散了这些消息。发现春节联欢晚会上临时增加了关于疫情的诗朗诵节目之后,基于曾经央视中秋晚会和元旦晚会的直播工作经验,她深知临时增加节目的难度,从那时起切实地意识到这次疫情的严重性。


人在北京的她心系家中。作为家中唯一一个学习传媒专业的人,邱晓璐觉得自己首先能做的就是让家人不要恐慌。网络谣言层出不穷,她便在朋友圈更新一些自己过滤过的消息,尽量呈现事实,告诉亲朋好友当下的实际情况。


而她作为湖北人以及传媒人的身份优势,让她在这次疫情中发挥了更多的作用。


1月22日,她发现自己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涂亚飞,现在在湖北广播电视台做交通广播主持人(播音名“涂小涂”),自发做起了抗击疫情的广播节目,呼吁大家不恐慌、不乱跑、不信谣、不传谣,提醒大家应该如何做好防护。看着别人录制的视频里,涂亚飞戴着口罩站在电台过道中间,举着写有“请在武汉的市民 尽量 留在武汉”的A4纸,邱晓璐心里很是触动。


而她真正开始有所行动,源于一名2012届学生王弘涛某天在班级群里上传的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他在武汉封城第一天的一些见闻。他可以说是全网第一个拍武汉封城见闻视频的人,这段视频成为被人民日报法人微博转发的第一个封城见闻的视频。视频后续在快手和B站等平台得到推广,王弘涛也因此成为了一个拥有百万粉丝的微博博主,所以后续拍摄的几个视频也收获了很好的反响。


1584324539994009546.jpg

王弘涛的微博名称——伊利蛋蛋

他用微博记录下封城后的武汉


学生们的行动对她的感染,加之她在电视台的朋友希望她和学生们可以提供一些素材给电视台,让她决定建一个微信群,为同事、朋友和学生们对接采访、交流素材搭建一个平台。通过这种形式,她希望给那些到不了武汉,但又想知道武汉真实情况的一些媒体人提供帮助。


疫情一日不结束,她们的工作就不会终止。信息流动在每个人所在的四维空间里,每隔几小时确诊人数的数字跃升,各种公共事件的接连发生,让身处其中的人随时处于信息过载的状态。邱晓璐坦言,由于自己专业上没有系统学习过新闻方面的知识,这次机会让她真正体会到了学新闻的同学和做新闻的同仁的感受,一个月以来,她时常感到心力交瘁。


但心中的迫切总是给人动力,置身于微信群忙忙碌碌的工作日常,她时常庆幸自己当初无心插下的一把柳。


央视军事频道、电影频道的主持人和导演陆续加入,影视公司的朋友们入群。橙雨伞爱心公益的发起人、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师、三联的老记者、三联中读的创始人,也曾经在群里了解信息。在美国访学的暨南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的师姐,邀请了海外华人媒体。还有新媒体志愿者,建立了大数据平台的武汉传媒学院同学,帮助凤凰卫视和台湾一电视连线采访的武汉某小学教师,都来贡献相应的信息。


群友们孜孜不倦工作着的摄像机下,有对武汉生活的日常见闻的记录,有对社区核查疫情的跟踪采访,也有对意大利华人黑布蒙眼、举牌称自己不是病毒的呈现。


这段时间以来,德国一个互联网公益团队的发起人也在通过她们,核实海外口罩等医疗物资信息,试图给一线医护爱心加餐。邱晓璐也加入了向日葵孕产妇公益团队,正在帮助他们修改宣传片,展示该公益团队在疫情期间为孕产妇做的心理疏导、信息鉴别、答疑等工作。


从信息的一线,到物资的一线


微信群所发挥的能量是邱晓璐最初没有想象到的。它不仅为传媒人的信息流动发挥了作用,也帮助到了一线的医护人员。


邱晓璐和朋友们在群里联系摄制的过程中,武汉等地医疗物资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


既然知道了他人有难,邱晓璐和她的朋友们很难做到无动于衷。邱晓璐一经知道物资紧缺的情况,就把一些自己用的口罩寄给了中心医院的ICU护士,又给武汉的各医院寄送了80只护手霜。除这些个人捐赠外,她和朋友们发动了多方力量,给病人寻找床位,为湖北的医护人员邮寄防护服等医疗物资;得知一线短缺防寒衣物、女性卫生棉等生活用品时,她和她的一些师姐也多方搜集,全力相助。


1584324569174066216.jpg

武汉中心医院的护士李梅的朋友圈


1584324577782014291.jpg

一线医护人员收到邱晓璐捐赠的抗疫物资


春节期间,物资采购并不容易,全国的工厂大多没有复产,邱晓璐和她的朋友们只能通过多种渠道,亲自鉴别、人肉扫货,同时监督整个物资捐献流程,确保物资都能捐献到位。不管是口罩的采购、还是物流的选择,为了消除信息不对称,她们去掉了所有能省去的中间环节。


在她们的微信群里,有一位中信集团的退休职工,他早年参与创办中日友好医院,在改革开放的时候也曾到许多地方参与建设。这次疫情期间,哪怕是下楼买菜的功夫,他也要到处看看哪里可以买到医疗物资。一发现药店里有医疗帽之类的物资,他就全部都买下来,赶紧寄给武汉市中心医院。


邱晓璐所在小区的购药群里有手套卖,40盒现货,每盒100只,总共需要2300元钱,她决定在群内发起众筹,在平台群里发出消息:有手套了,我们可以众筹买了捐。一位师姐马上便转了500元,但为了让大家都能有机会献爱心,她限制捐款最多不超过100元。尽管如此,群友们仍然十分积极踊跃。下午发出消息,晚上众筹就做完了。


除了邱晓璐以前的同事、朋友等参与了众筹,很多师大的老师也参与了进来,邱晓璐的导师得知此事后也来找她:“晓璐,捐物资算我一个。”


随着捐赠队伍的壮大,邱晓璐和朋友们发现,医护人员面临的难题不仅在于缺少医用物资,生活保障上也存在缺口。


武汉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一位护士说,因为武汉没有暖气,呼吸科的重症监护室又不可以用空调,所以ICU里非常冷。即便有人捐了带电热丝的电暖器,因为电热丝是暴露在空气当中的,重症监护室里面那些仪器很贵重,不能出一点点意外,因此电暖气也不能用。后来下了雨,天气就更冷了,护士们说需要羽绒背心。邱晓璐一位在迪卡侬工作的同学听说这件事情之后,马上对接了物资,给武汉的一线医护人员送去了羽绒背心和棉衣。


这些工作看似容易,做起来却会面临许多实际困难。


尽管邱晓璐她们之前在世界各地购买物资的时候,都在认真比对欧洲标准、日本标准、美国标准、澳洲标准和中国标准的区别,单拿口罩来说,邱晓璐觉得对自己而言某品牌的KN95口罩是没问题的,发给医院的护士看,护士说可以用于上下班,但不能进ICU。


他们也遇到过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倒买倒卖,友人筹款捐赠防护服却被多位中间人和无良商家的三无产品欺诈,专供湖北的口罩被抢等等,这让她们这拨不算规模宏大的民间自发力量受到了很多影响。


一次又一次的物资筹集与捐赠让邱晓璐逐渐认识了各个环节的志愿者,从北大国际医院的医生,到武汉大学校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再到接手医院分管物资的书记,也不乏跟随医疗队驰援武汉的同学和志愿者们,众人一同捧起了这条物资传递的线来。熟悉或是陌生都不重要,大家都心系着湖北,在发一点光、放一点热的初心之下走在了同一条路上。


湖北省肿瘤医院的医生又介绍了自己医学院同学进入微信群。小小的群,力量越来越大。


有了这些熟悉的线路之后,邱晓璐的工作便容易了许多,可以直接定点定向地对接和帮助。负责摄制和捐赠的微信群构建了一个直接的信息沟通平台,这也减少了很多的沟通成本。

 

回归平凡生活


谈及疫情的发展,邱晓璐表示自己比较安心。接受我们采访的当天早上,她还听到消息说,武汉现在在用查电表的方式来地毯式搜查疫情,一旦哪个老房子的电表有走动,就给户主打电话询问谁在居住、什么情况。“我感觉全世界都在帮助武汉找bug,各种各样的bug,找出来,然后就解决掉。”在她看来,武汉现下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物资的缺口,只要工厂年后复工,这个缺口很快就会消失。


随着媒体和物资的对接日益走上正轨,邱晓璐的压力也小了许多。她希望自己在疫情方面花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慢慢变少,因为大家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所以其实不需要她个人做更多的事情。回顾这一个月来的努力,她觉得自己达成了当初的设想,就是搭建一个平台,让信息和物资流动起来。


邱晓璐笑称,自己读博多年还没有毕业,如今必须得好好学习,写完论文,拾起毕业的事宜来。大家也都要“该干嘛干嘛”,做好当下的工作。


至于自己各种因素下做的这些事情,她觉得,作为学生,我们的担当就是要想想自己能做些什么,有一份责任感,平时精进专业,“时刻准备着”,然后在事情来临时踏踏实实地行动。

 

后记


最初拿到邱晓璐师姐的资料时,我们惊异于她在不到一个月内做了这么多的事情。


但在我们的采访中,她却觉得自己没有做多少宏伟的事。自己只是抱着帮助亲朋好友的初衷,机缘巧合地成为一个媒体信息和物资的中间人。


她说,她并不认为自己是个受教育程度多么高的学生,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把一件事情做到位,这是任何一个师大学生都可以做到的事。不了解寄件的政策,就去给顺丰、EMS打电话核实政策。顺丰不能发液体和膏体,护手霜就去EMS寄。了解好政策,去想相应的措施,把控好流程,每个环节盯到位就可以。


师姐对生活、对工作、对他人的热情时时刻刻感染着我们,她和朋友们的工作一直在进行中,我们的采访稿写成之际,师姐还在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新的材料。只叹文章篇幅有限,我们不能将他们所做的工作一一列举。


跟随邱晓璐师姐将这段历程走一遭的过程里,我们深刻体察到,这些成果绝不仅是靠一个人就能促成的。邱晓璐背后还有千千万万个邱晓璐。


灾难面前,无人能够置身事外。不需要宏大的话语,只是同为国人的守望相助。我们选择将她的故事记录下来,为平凡人的能量增添一些佐证。


没有见不到黎明的黑夜,无数个如邱师姐这样的普通人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战“疫”。可以预想,在不久的将来,千千万万的人走出家门,彼此拥抱,街道重归繁华、人声鼎沸,摘下口罩放声大笑,没有顾虑的呼吸着洁净的空气。


邱晓璐说,健康中国,我来迎接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