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师大人物» 张子青、郭平、古丽加汗·艾买提:百年疆业心中悬

张子青、郭平、古丽加汗·艾买提:百年疆业心中悬

新疆,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连通东西。自古为举足轻重之地,如今发展潜力不可估量。这里为年轻人们提供了锻炼自我的舞台,也正因此,有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们扎根于此。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就有这样的三位青年,满怀抱负与热忱,从祖国的心脏奔赴边疆——

 

“人生无处不青山”

 

2018年夏,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来了一位新老师。

 

他叫张子青,1988年出生,是一名生长在新疆的汉族人。200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他在这里待了十年,成为“四师人”。十年后,他选择离开北京,再次回到新疆。现在任教于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回想起求学往事,他仍然感触颇深。

 

20190703156215145863209696.jpg

 

“有力量”,他用这三个字来形容师大和历史学院。他解释道,历史学院有着近百年的学术传统,在问题意识、知识体系、文献功夫和书写能力上有着全国一流乃至超一流的专业训练,有着陈垣先生的根柢之学、白寿彝先生的古今贯通之学和刘家和先生的中西会通之学,更有着一大批以学术为志业的老师和同学将它们代代传承,发扬光大。待得越久,越能感受到师大历史学院那种深沉宏大的力量。

 

“他们会把追求真理当作人生的自由之境”。2016年1月的新年,他留在师大写博士论文。大年三十晚上,他去麦当劳买了汉堡做晚餐,期间路过主楼。“我路过师大主楼底下的时候,我发现几乎整个师大主楼的灯都是灭的,唯独咱们历史学院的六楼中国古代史教研室的灯是亮着的,原来是晁福林老师还在里面做学问。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晚上导师杨共乐先生也在办公室做学问。”“老师们在学问上的谦逊和努力,那种内在的生命的蓬勃力量,是很有感染力的。”

 

就在这样一批优秀学者的熏陶、影响下,他将王开玺老师所说的“老实做人,踏实做事”铭记心中,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2010年,他获得全国史学新秀奖二等奖,2017年,他的博士论文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荣誉。在师大求学期间,他始终对古代中西大国形态的差异、丝绸之路与古代世界史的形成、新疆问题的历史与现状仍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在离开博士后流动站后,回到他一直牵挂的新疆,“新疆,是解开这三个问题的关键”。

 

回到新疆后,他仍然与师大的师友们保持着联系,关注着师大的变化与进步,并对师大新一代同学寄予厚望。他希望师大的同学们能传承师大的学术传统,珍惜在师大的求学机遇,以历史人特有的洞察力去追溯人类社会百代流变、起承转合的发展历程,探索人类文明不断扬弃的发展道路,总结长时段的、规律性的认识,以明大志;要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继承师大“朴重”的校风和传统,养成“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人格,以涵大德;也要志存高远,“致力于一流学问的创新,致力于为了咱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解决真问题和大问题上多做贡献”,以致大用。小确幸是一种生活,但带着使命感蓬勃向上也是一种生活。“人生中、尤其师大的学生需要有追求一流和卓越的志向,做到‘以志帅气’。我觉得这才对得起师大的光荣传统和历史地位,对得起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

 

“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他很喜欢的一句话。他说自己不论走到哪里,都永不忘师大历史人的本色,不忘母校和学院的培养之恩,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回馈国家和社会,报答母校,活出无悔的人生。

 

“多为百姓做点事”

 

2016年,郭平在北师大历史学院取得硕士毕业,面临选择,他直接服从国家战略需要来到了新疆。

 

 

20190703156215165733004562.jpg

郭家宏书记与郭平夫妇(左一、右一)合影

 

谈起对新疆的认识,郭平道:“新疆的发展对我们国家非常重要,这里必须有人来。”但新疆对于自幼成长在山西的郭平而言还是有些陌生,到新疆前他也曾担心过气候与治安,但是到了之后却发现很不一样,新疆非常美,治安也别好,治理效率也很高。

 

来到新疆三年,郭平在岗前培训还未结束时,就主动申请赴新疆阿克苏地区最偏僻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柯坪县,作出年轻人该干的事。

 

郭平现在在柯坪县阿恰勒镇负责社保、就业与民政等,面对的是一些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有时只愿意享受低保,却不愿意主动进行就业赚钱致富的情况。看到这样的状况,或许会不解甚至有些情绪。但社会现实远比想象的要复杂。

 

当地农民习惯了农耕的无拘束的状态,尚未培养出工厂企业所需的纪律感,对准时上下班、长时间工作还不适应。再加上工作上班的企业与家里存在一定距离,工作奔波而辛劳,因而部分群众对就业工作有些抵触。而又由于群众刚入工厂企业,技术不够熟练,效率低,企业需要付出培训成本和适应成本,这个时期对务工群众和企业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适应期。  

 

“建工厂、促进就业是个过程。”郭平语意里满是对老百姓和企业的理解,当然还有对解决问题的乐观。“老百姓也想挣钱,但是工厂离家太远、吃不上早晚饭、顾不上家里、工作又辛苦,如果工资再低的话,老百姓肯定再也不工作了。”郭平理解百姓的难,于是提议连通社区与企业间的公交线,促进企业培训老百姓,给予合适的培训补贴和底工资。老百姓方面,一家一户地走访又开村民大会,慢慢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求百姓真的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他们当然也忘不了企业的难,与企业一起想办法,在线上线下帮企业拉订单,而这也是郭平近期给自己定下的小目标。

 

而历史中呈现的促进社会发展的方法对郭平后来的工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企业的经营存在问题,那么就再引入一些企业,形成竞争,以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百姓待遇。百姓不愿意到太远的地方工作,那就结合社区优势,筹办合作社。谈到合作社效果不错,郭平十分欣慰,“这是我们在一次次走访中发现的机遇。合作社是不错的发展方向,百姓又满意,那么我们就支持。边疆治理需要综合统筹,既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支持,也需要自下而上地激发老百姓活力,引导支持百姓自己创业就业,这样能够起到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能够减少发展的风险。”这能让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好,能够为社会提供帮助,这其实就是实现郭平自我价值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体现。

 

采访中郭平说到的最多的词就是“老百姓”。而老百姓的反馈也是他最大的动力。“我们一到老百姓家,水果干果都摆出来了,真的很亲。老百姓病了,也来政府找我们帮忙,我们可不敢怠慢,对于我们是一个居民病了,对于他们是家里的大事。”郭平带着朴实的理解,与百姓紧紧站在一起,而在他看来这并不需要崇高化,而就是朴实地为社会做点事。

 

最后,谈起想对师弟师妹说的话,郭平师兄说:“我们历史学是一门入世的学问,化到我们个人身上,就是为社会做点事。我们都年轻,年轻人就要做自己该干的事情,到需要你的地方去。”

 

​ “因为这里需要我”

 

拨通古丽加汗的电话时已经是凌晨零点,电话那头的古丽加汗刚刚结束健身,尽管北京这里已是深夜,但是远在两千多公里外的叶城,这个祖国西北部的边陲小镇,大概才刚刚入夜,电话中的古丽加汗兴奋地讲着在健身娱乐生活和工作,让人想象不到,这是一位独自来此支教的二十多岁姑娘。

 

曾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古丽加汗,作为师范生的一员,毕业后分配于乌鲁木齐23中任教,刚来到这里她就接到了去叶城支教的工作,这一去就是一年,没有想到一年支教期满,她反而舍不得离开了——“我要留下来,这里更需要我。”

 

20190703156215197387107023.jpg

 

“调工作的那些心酸泪都是我一个人扛过来的,我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提起申请调动工作的过程,这位一向要强的新疆姑娘也忍不住感慨其间的辛苦不易。旁人难免不解:“为什么从一个大城市调到一个小县城,她还要这么高兴、这么期待、甚至这么迫不及待?”而面对这些古丽加汗说:“大家都用那种特别奇怪的眼神看着我,但我也无所谓,这是我自己的路,我自己走。而且我当时心里面的想法就是,一定要坚持下来,当坚持下来了以后我就看到了自己的变化,这也带给了我很大的成就感嘛!”

 

对于这位长在乌鲁木齐的姑娘来说,叶城带给了她很多不一样的感觉,有生日时学生送来的惊喜,有平日里同事之间的点点温情。而当看到孩子们眼睛中满满的求知欲时满满,她说:“我觉得我被需要了。”说到这,她向我展示了一位学生发来的微信消息——

 

20190703156215158209709632.jpg

 

“当学生说到这些话的时候,你心里的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比不了的,我心里面慢慢的改变了——那些竞争都不如学生带来的温暖”,古丽加汗有些激动地讲道。

 

义无反顾地孤身一人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叶城,扛过不适应期、走过弯路、甚至也萌生过挫败感,回头看这是否是一次理性的选择时,她说:“其实从大学毕业一直到现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当中没有绝对的理性,没有绝对的对错,也没有绝对的头脑发热。有些事情你真的想要你就去做,不要犹豫太多,不然有一天你真的会有很多的遗憾、会后悔。我不敢说我现在的决定就是百分百对的,但是至少现在的我是幸福的,至少现在的我觉得我的工作和生活都挺充实的,这一切就足够了!”

 

“在我刚毕业时曾立志要做优秀的教育家,那时候做梦也没有想过会来到叶城。”——在古丽加汗看来,对未来一定要制定什么目标并不太重要,“做任何事情的目的性不要太强,我觉得就应该把眼前的这些事情做好,每一天你把它做好了,你还怕第二天吗?我觉得人都总是会变的。所以未来的很多东西我们还不知道,我们能做的只是脚踏实地把每一天都给做好,并且享受这个过程,这才是我最想要的。”

 

现在,这位乌鲁木齐长大的姑娘,已经把叶城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张嘴提起便是“我们叶城……”。在她眼中,新疆是一片属于青春力量的土地,“现在年轻人需要的是锻炼的机会和舞台,我觉得新疆能提供给每一个人!”她的语气中带着些许期待,我们也一定可以相信——将会有更多优秀的人才来建设新疆,这片土地未来可期!

 

毕竟古丽加汗在最后这样说道:

 

听一听你内心里面最真实的声音,有时候也要静下心来,好好地想一想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趁着还年轻,应该多去经历一些挫折,多去经历一些事情,你未来的成功才会有更坚实的基础。

 

1949年,新疆地区经济上是封闭的农牧业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十分落后;基础设施上,没有一寸铁路;教育上,全新疆只有一所大学、九所中学,文盲率达90%以上,全新疆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而建国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1978年-2008年新疆财政收入由7.12亿元增加到817亿元,增长近114倍;1952新疆开工修建第一条铁路;到1990年新疆15-40岁青壮年文盲率已下降到7.8%。

 

现如今,新疆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端口,发展前景一片大好。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无数人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将自己的生命和这片土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追逐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也成就了今天的新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