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师大人物» 闫东鹏:做一名谦虚的求学者

闫东鹏:做一名谦虚的求学者

这是一个青教赛一等奖得主的北师大故事


人物卡片

20190115154752283227201956.jpg


闫东鹏,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无机超分子化学,自组装有序功能薄膜,分子共晶材料的功能调控等。近5年来,以通讯联系人在Mater. Horiz.、Nano Energy、Small等刊物发表一系列论文,有20篇论文被期刊推选为封面或插图,如H-index 38。相关工作被Nature Chemistry、Nature China, ACS Noteworthy Chemistry, Chemistry Views, Materials Views和Science Daily等以“News and Views”和“Research Highlight”等形式进行评论和报道。担任无机和结构化学领域学术丛书“Structure and Bonding”第166卷Photofunctional Layered Materials共同卷主编,我国《应用化学》和《中国化学快报》等期刊青年编委。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18项。获得2018年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1项,北京市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获得了第20届中国专利奖,北京市科技新星和北京市自然基金优秀青年人才,以及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北京市高校成才表率,北京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科技社团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指导的研究生9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


青教赛中有这样一位选手,他不是第一次参加,却是第一次登台。他用自己的努力和积淀赢得了掌声。曾经作为志愿者评委的他,在台下暗暗钦佩台上教师的神采飞扬,如今在学校、学院的培育与自己的努力下,他也站上舞台,表现自我,留下属于他的精彩。谈及过去的成长和这次比赛的经历,他有着诸多感触,愿与我们分享。


1、蓦然回首,浅谈经验和收获


回望青教赛的参赛历程,闫东鹏首先想到的便是感谢。他十分感激学校和学院能够给予青年教师这样一个平台,并如此用心地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指导。在正式比赛之前,闫东鹏已经在学院里经历了五六次“历练”,而每一次的赛前试讲,都让他受益匪浅,从中汲取了诸多经验。


在闫东鹏看来,教师的教学理念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需在教学理念和模式上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开门见山,平铺直叙,给概念,摆证明,说结果是一种方式;先设问让同学们思考,再让同学们设计实验,最后得出结论也是一种方式。重要的是要学会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运用多样的模式去吸引学生们来学习这门课程和相关内容。但理念和模式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要求教师们还是要在平时下功夫,不能像以前那样坚持灌输的理念,现在更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他提到,尤其是大理科改革,改革的根本在督促教师,使教师们意识到需要努力让课程变得更加有吸引力,让学生不仅觉得这个课程有用,同时也适合现阶段的学习。教师需要让课程的难易程度匹配大多数同学的能力,不仅要有普适性而且要有区分度。


比赛期间,闫东鹏对教学的技巧和手法也有了新的认识。他总结道,教学方法和技巧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第一,就是方法要灵活多样。在讲授过程中添加一些动画,包括视频、在线实验等会更有利于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知识层面的印象。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协商探讨等得到结论也是激发课堂活力的一个好方法,开放性的讨论会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更加深刻。其次是语言要生活化。教学要贴近生活,要注重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和日常生活实例结合起来,使得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辅相成,这样才能方便理解。第三,还要多注意细节。比如设置疑问时,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或提出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同时要注意问题答案的不唯一性,“不唯一”有利于发展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另外,闫东鹏也特别注重授课时一些细节的规范性。教师要学会通过语言、眼神、语音语调的运用,强调知识的重点,引起大家的注意。“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的细节方面多注意,要注意平时授课的语音语态,不能太随意,一些口头语要尽量避免和改正。”


比赛对教案的严格要求,让闫东鹏深刻认识到教案书写的重要性,也让他意识到在教案书写中需要从宏观上明确整个学科的框架,并在上下衔接中明确每节具体课程起到的作用。这样学生才会明白内容之间的衔接和联系。他把教案写作过程,概括为教师明确整体与局部的联系、知识的连贯性以及内容的系统性的过程。闫东鹏举例说道,他在比赛时讲授的是“缓冲溶液”,上节内容衔接“酸碱平衡”,下节联系“酸碱指示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就要在教案书写和教学过程中都有所明确,让学生懂得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连贯的体系。“如果每一节课,都能加深同学们这样的印象,让他们知道知识体系是一棵树,现在所学的内容在树干或者树枝上起到怎样的作用,就会有利于同学们形成一个系统的逻辑思维和知识框架。”


20190115154752306795300361.jpg


2、华丽转身,教研相辅相成


今年,是闫东鹏来北师大的第六个年头,之前在北化工任职时,闫东鹏上课比较少,多以科研为主。来到北师大后,才开始真正教授基础课。在他看来,讲授基础课程也促进了他的科研。基础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重要且有用的,他在科研过程中也经常会用到他教授的基础课程。闫东鹏坦言,在此之前自己对一些基础知识也存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但是每上过一遍、讲过一遍后,就会对基础理论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而这些深刻的认识反过来又能促进实验室的理论研究。“研究本身要解释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在我们无机化学、基础化学的课程中都有提到,这也对教学和科研起到了双向促进的作用。”


除了是科研方面的一把好手,闫东鹏也曾担任班主任一职。在他担任班主任期间发现,有些大一的同学,学习的方式还没有完全改变,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闫东鹏认为,要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就一定要注意学习方式的转变。 “能考到我们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应该不错,但是我发现有的学生到了大学会很吃力,通过答疑就能看出来,有的学生理解不了,而且觉得学的内容很难。”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同学们没有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问题,很多时候是用一种简单记忆的方式。如果纯记,到了大学知识点太多了,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所以闫东鹏总会在授课之初就向学生强调,“一定要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闫东鹏还非常注重学生的提问,因为他在授课期间发现课堂上问问题的同学不多,总是那么几个。而他明白问题如果日积月累就会越来越多,导致学不懂、学不会。闫东鹏一直致力于和大家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在英国剑桥读书时,闫东鹏发现那里每两个学生都会有一个责任导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指导。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能保证今日事今日毕。闫东鹏也努力朝此方向发展,经常为大家答疑解惑,同时他也鼓励学生每一次的作业、每一次出现的问题都要及时与他沟通。“知识是一环扣一环的,前面不懂,后面懂的可能性也比较小,有问题要及时解决。”闫东鹏多次表示同学们一定要养成多和老师交流、讨论的习惯,要让老师及时地帮助你,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20190115154752312234005046.jpg


3、任重道远,注重硕博培养


在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上,闫东鹏也有自己的策略和见解。总体来看,他有三大法宝。


第一大法宝,他非常注重学生课题的选择。“带研究生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所选的研究课题,如果能选择一些在这个领域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并进行深入研究,无论是科学层面上还是工程技术层面上都具有先进的指导意义。选题的前瞻性和重要性是研究生未来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选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未来三年或者是五年六年的学习。”闫东鹏一般都会建议刚进实验室的同学,不做难度过大的课题,因为他们本身的实验经验、知识结构、个人积累还相对薄弱,需要找一些合适的课题去研究,以此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但是,课题仍要保证创新性、前瞻性和挑战性并存。


第二大法宝,他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旨在锻炼其敏锐的洞察力,知道什么问题是重要的,明白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可能带来的启示和启发。“找问题的能力比找答案更重要”,闫东鹏表示这种能力是基础理论学科发展的关键。与此同时,他经常向学生强调学习的整个过程都需要批判思维和问题导向。一方面,看文献要及时实现知识自身化,达到知识的灵活迁移的境界。要及时去总结别人文献中的创新点,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旨,同时还要归纳出存在的弱点和不足之处,以便取长补短。另一方面,文献和经典的教科书要相辅相成地来看,要用一定的怀疑、批判、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文献。“经典的教科书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些基本的问题,因为物理和化学这样的学科有很多抽象的内容,看一些大家写的书,包括一些特别经典的书,会有助于我们更深刻、更形象地理解问题,更加清楚明白地认识问题。”


第三大法宝,是与学生真心交流沟通。闫东鹏也特别重视在科研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多交流对做科研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他经常会鼓励和支持学生多参加会议、论坛,与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面对面的交流,让他们亲身感受,主动思考。他也会指导学生反思文献,与未曾谋面的作者去交流,让学生通过交流迸溅思想的火花。


“学习”是闫东鹏最常提到的一个词,向优秀的教师和前辈取经,从比赛中反思,通过教学提升,与学生交流探讨。从始至终,闫东鹏都将自己当作一名学习者。为教为师,闫东鹏珍惜每一次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始终秉着学习者和感恩者的心态,不断前进。获奖不是终点,而是他自我提升的开始。


20190115154752316345502432.jpg


 寄语 


我们学校培养学子的目标,一方面是塑造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另一方面则是培养各领域的拔尖人才,这两者可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卓越的教师其本身也是拔尖人才,这两者在生活、学习、科研方面都需要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我认为,如果未来想从事教师职业的同学目前需要跟上时代的先进教学理念,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教学的改变,用国际化的视野去强化自己的学习内容,这就需要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如果是未来想要从事科学研究,要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除了把基础知识学好之外还要尽早进入实验室。充分利用学校与学院为大家提供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在最好的年华找到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的使命感,找到自己未来人生的定位,明确自己未来想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努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