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师大人物» 丁瑞常:这个老师有点“偶像包袱”

丁瑞常:这个老师有点“偶像包袱”

20181119154258839131501690.jpg

 

丁瑞常,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新入职教师,研究领域涉及国际组织教育政策、全球教育治理、比较教育财政等。发表文章20余篇,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先后赴加拿大、英国、中国香港、日本等地参与学术交流并作报告,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访学一年。

 

要有一定的“偶像包袱”

 

进入北京师范大学的第七个年头,丁瑞常老师从小丁同学变成了小丁老师。面对这种身份角色的转变,他有着自己的理解。

 

丁老师首先基于自己的教育学专业角度谈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他认为,现代教育本身追求的便是不划分绝对界限的互为师长的师生关系,就如韩愈所提倡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是说毕业前是一个学习者,一个知识的接受者、被管理者,毕业了我就媳妇儿熬成了婆,成了权威,以后就负责教别人,管别人,并不是这样的。在我求职面试时,有位专家问我日后倾向于走科研导向,还是教学导向,我说我会把教学放在第一位,科研固然很重要,这是大学老师安身立命的东西,但终归还得服务于我的教学,研究的本质就是学,你看英文都称study,所以研究者说到底就是个学习者。现在大家虽然称我老师,但我还得当学生啊,而且要当一辈子,况且咱老祖宗也说‘教学相长’嘛!”

 

20181119154258846885404976.jpg

讲授国际学生课程

 

丁老师认为,在大学当老师可能原本也跟在中小学当老师在工作性质上有些区别。“在博士阶段我就是一名相对独立的研究者,现在的主要工作也还是做那些研究,没啥变化。”至于教学工作,丁老师在博士阶段就兼了一些课,对他而言有一个过渡的过程,所以也不会感到明显的角色不适。而且,丁老师希望自己与学生形成的是一种学习共同体关系,而不是一种谁教谁,谁管谁的上下级关系。丁老师班上的学生有时会亲切地称他为“阿丁”、“皮皮常”、“班班”,丁老师欣然接受。“我压根不觉得他们这是不尊重老师,没大没小,我反倒觉得亲切,说明他们把你当自己的小伙伴,我很高兴。”在丁老师看来,在这种融洽的相处过程中,他更容易了解到学生真实的心理状态,进而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20181119154258850849802240.jpg

在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访学

 

不过丁老师认为,成为一名老师后需要有一定的“偶像包袱”。“我不是说自己成了谁的偶像,而是说一个为人师表的问题。当你成为了一名老师,你的言谈举止可能不再仅仅代表你个人,至少在学生眼里看来,你的言行是有示范性的。所以我也不能真跟过去当学生一样太放飞自我,有时候还真不得不端着点,主要是怕给学生形成不好的影响。”

 

常怀感恩之心

 

在谈到对自己所带师范班的期待时,丁老师说除了希望他们未来都能成为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还特别希望他们能常怀感恩之心,能有家国情怀。“一个人的成功固然离不开我们自己的努力,但也离不开多少我们看得见、看不见的人在背后的支持与帮助,我们要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去回报这个时代,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

 

20181119154258854135803021.jpg

与所带班级同学合照

 

丁老师认为,当今社会存在很多“我弱我有理”的病态现象,把别人的帮助视作理所当然,更有甚者以怨报德,这种畸形心态不能不说是因为缺乏感恩教育。“我们的政府以及许多社会慈善组织、人士为我们家境比较困难的学生提供各种帮助,这原本是好事,但有些人感觉‘甘于贫困’,一是穷得理直气壮,感觉谁都该他的,有些人则一边申请贫困补助,一边小日子过得比别的同学还滋润,把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这不仅是没有感恩之心,而且还没有志,这非常可怕。不懂感恩,不懂自强,教再多东西都没用,以后走向社会搞不好还要祸国殃民。我平时就告诉自己要常怀感恩之心,我觉得我也要让学生形成这种观念,这点非常重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丁老师是顾明远先生的第一位90后弟子,当问到顾老对自己的影响时,丁老师首先提到了顾老时常挂在嘴边的第一教育信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说以前看这句话觉得像是心灵鸡汤,但现在越来越能感觉到这话的深刻。“我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北师大这些年,我的两位硕士导师,一位是刘宝存老师,一位是刘强老师,还有博导顾先生,对我都特别特别好,确切来说我们院所有老师对我都很好。所以我对我们院,对我们教育学部,对我们北师大有很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我就发自内心地觉得,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因为我实在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办法来报答他们。所以现在我当老师,我也要努力像他们那样去崇教爱生,把教育建立在爱的基础上。”

 

在新生军训期间,丁老师班上有位同学高烧两天不退,深夜到医院就医,丁老师及时赶过去为其办好了一系列手续,并一直陪护照料。在输液闲聊时,这位同学问丁老师如何走向了高校教师这个岗位,然后感慨了一句“大学老师真好”。丁老师以为他说的是大学教师这份职业很理想,结果该同学又补了一句“上中小学的时候,从来没有老师对我这么好”,原来这位同学是想说大学老师人好。在丁老师看来,这原本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也是他作为老师应该做的。“事实上就是应该的,不是我客气,也不是我唱什么高调。第一次背井离乡,亲人不在身边,那种感觉我们都经历过。烧到三十九度多,同学和其他老师又都在军训基地,我怎么可能放心让他大半夜一人呆到医院。”但对孩子来讲,这却成为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事后,该同学给丁老师手写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并立志今后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以回报老师和学校。“这学生在感谢信中说他刚来学校的时候经常想家,想亲人,但现在他觉得北师大就是他的家。他说他一定会珍惜这个平台,好好学习。心理学家马斯洛就认为,只有当人的安全感、归属感、爱、尊严得到了满足,才有求知的动力,才有自我实现的动力。所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很有道理的。”

 

20181119154258856909701595.jpg

学生手写的感谢信

 

做事情不要太功利

 

当谈到对当代大学生的建议时,丁老师强调大学生一定要珍惜时光多读书,不问目的地读书,要博览群书。“年轻人做什么事都不要太功利,没有什么事你真的会白做,也没有一本书你真的会白读。而且有时候这种‘有用’是你面儿上看不到的,而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能觉得很虚,但你只要跟饱读诗书的人聊上一小时就懂了这话的意思。可惜我知道这个道理太晚了,我自己就吃了很大的亏。我经常跟人说,我非常非常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在上大学的时候没有珍惜时间多读书,而且大多数时候的学习都太功利了。这四年太宝贵了,此后再也找不到这样四年允许你不问西东地去读书学习。现在经常感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但是恨也没用,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四年欠的债可能要用四十年去还,还未必能还得清。”

除了学术,丁老师有很多业余爱好,比如从很小就开始学美术、书法、篆刻。“我还真学过不少玩意儿,就说画画,从一开始的儿童画,到后来学素描、水彩、国画、油画,都学过点。后来又练毛笔字,再后来又玩篆刻。我非常感谢我父母培养我这些爱好,尤其让我感激的是他们让我学这些东西不是为了让我去考级,为了让我升学可以加分,我也确实从没沾过这种光。我觉得那样的话我可能会学得很痛苦,而不会像现在这么享受。”

 

20181119154258858990100101.jpg

丁老师书法作品

 

进入大学后,丁老师又开始学京剧,在当代看来似乎很小众的一个爱好如今却经常让他成为各种场合的亮点。“很多人都好奇我当初怎么想着唱京剧,以为我有这么‘非主流’的爱好肯定是受家庭影响,前段时间我还听说很多人说我是京剧世家,完全没有的事。写字画画可能受了我父亲很大的影响,唱戏就完全不搭边了,我妈到现在都不看京剧,跟大家的理由一样,她说她看不懂。我一开始真的纯粹就是好奇。我这人有点拧,经常主流喜欢什么我偏不喜欢什么,别人不喜欢什么我非要去琢磨一下。但是现在我莫名其妙地经常因为会唱戏而出名。我经常开玩笑说,在学术圈,我的学问得到的认可远不及我的不务正业。但这些年的一些经历真的让我感觉到,很多时候你越是目的性太强,你越得不到你想要的,有时候你无心插柳,反而可能柳成荫。所以还是那句话,做什么事都别太功利。”

 

20181119154258861505409072.jpg

以京剧《贵妃醉酒》在柬埔寨金边参加中寨建交60周年演出

 

学生时期,丁老师参与过许多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他认为在这些工作中得到的锻炼让他现在很受用。“在学生社团、学生会筹备过不少活动,所以现在组织各种活动相对比较得心应手,因为很多事的原理原则都是一样的。”作为新生班主任,丁老师也因此十分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学生工作,但希望他们不要抱太强的功利心,更不能耽误本职学习。另外,丁老师特别强调,最忌讳养成官僚作风,最重要的是学习真本事真能耐。“我特别反感现在很多大学生抱着当官的心态参加学生组织。我们重视培养领导力,但领导力跟摆官架子、耍官威是两码事!名垂青史的领袖都是以德服人、以能耐服人,而不是像现在新闻里说的有些学生干部那样本事没见着,毛病倒是学了个全乎。我们一定要抱着学能耐、长见识的心态去。我在班上很强调这个。”

 

当你看不清未来的时候 就坚持得比别人久一点

 

丁老师本科是化学专业,硕士才转入教育学领域。丁老师回忆,硕士刚入学的时候,巨大的学业和竞争压力使自己一度陷入了深深的自卑和自我怀疑之中。“除了几本考研教材,我没看过一本教育学专著,别人说什么我都不懂。而且我们专业对外语要求很高,我很多同学本科是学外语的,有些还懂多种语言。我有个室友是教育学科班出身,但英语也特别好。而我考研英语是踩着线进来的,并且是典型的哑巴英语,听不懂,也不会说。每次见同学们跟老外聊得眉飞色舞我都很羡慕,也很自卑。”

 

20181119154258864217300543.jpg

在加拿大参加比较与国际教育学会年会

 

但是在入学不久的一次英文学术沙龙活动中,丁老师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我们院有个英文硕士项目,当时学院组织他们留学生跟我们一起搞学术沙龙,每期双方各派两名学生用英文做学术分享,我第一个报名做报告。现在想想也不知道当时自己哪来的勇气,论专业,专业一窍不通,论英语,我当时的口语基本上属于除了“你好”“再见”多一句都不会。怎么办?我就写个中文稿子,然后逐字逐句翻译,完了把它背下来,上去了直接背稿子。但是到了提问环节我就傻眼了,憋得我脸红脖子粗。”

 

而丁老师认为,正是这次经历,在很大程度上让他日后养成了不畏艰难、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性格,对自己的影响可以说是一辈子的。“那天报告其实做得挺烂的,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我导师后来跟我说他其实基本就没听懂我在说些啥,但那天我特别高兴,他也特别高兴。活动结束后,他大晚上开着车带我出去兜风、吃夜宵。他说他特别骄傲,他说你知道那一刻我看到了什么吗,我看到了希望,那一刻我觉得你底子再差也还有救!’这句话我一辈子都记得。”丁老师戏称,在此之后自己的脸皮越来越厚,胆子越来越肥,而自己的英文水平也在多次锻炼中不断提高,而且这种精神也影响到自己其它方面的学习和工作。“那以后,我越来越相信nothing is impossible,遇到什么挑战,我都告诉自己回过头来你一定会觉得这都不叫事儿!”

 

20181119154258866722200012.jpg

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宣传部门官员讲授《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丁老师认为,人有时候要学会去断自己的后路,因为路越多往往越会变得无路可走。“当你有许多选择时,遇到困难你很可能就会立马选择退缩,或者拐弯,但当你身后是悬崖时,你只能闷着头向前冲。”丁老师喜欢的另一句话是“当你看不清未来的时候就坚持得比别人久一点”,这是他这些年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