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存,教育学部教授,教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亚洲比较教育学会会长、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执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常务理事、《比较教育研究》副主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比较教育学科组成员等职。主要从事国际与比较教育、高等教育、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出版《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为未来培养领袖: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重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等著作多部。
这是他在北师大的第5110天
一封顾明远先生的回信
说起与北师大的情缘还要从考取研究生谈起。从外语到教育学,跨学科考研的刘宝存当时还不到20岁,对北师大以及北师大的教育学科都知之甚少。他经常开玩笑说:“我甚至不知道北京师范大学比聊城师范学院还好。我报考北师大的比较教育学专业,是因为觉得它比其他学校和专业更适合我这个学习外语专业的学生。”当时全国范围内一年只招收两万多名硕士研究生,考研难度系数不小,教育资源和手段没有今天这样丰富和便捷,再加上跨学科考研,刘宝存心里面没底,便鼓足了勇气给顾明远先生写信,期盼得到指导。
令他没想到的是顾先生亲自给他回了信,并指导他如何准备考试如何复习。一个世界知名的教授如此用心地对待一个素不相识的学生,这让刘宝存很受鼓舞。三十多年过去了,刘宝存依旧保存着顾先生写给自己的回信,这段独特的经历也深深影响着他自己对待学生的态度。“只要有学生需要我的帮助,我一定竭尽所能提供帮助。”在刘宝存报考北师大研究生时,聊城师范学院的刘大文老师也默默给予了刘宝存很多支持。“当时刘老师在北师大做访问学者,北师大的老师向刘老师了解我的情况,刘老师为我说了很多好话。这件事情是我到北师大读研究生后顾先生告诉我的。其实刘老师并没有教过我,但在我求学之路上刘老师的帮助弥足珍贵。”人生有幸,得遇良师,刘宝存很感激在成长道路上得到了这么多老师的关怀。
硕士毕业后刘宝存到山东大学任教,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当时山东大学没有教育学科,他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中感觉到了局限性。为了更好地致力于他喜欢的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他又回到北师大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后继续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便留校任教。一路兜兜转转,刘宝存重新回到了北师大。北师大作为全国师范院校和比较教育学科的排头兵,有着悠久的历史、宽广的舞台以及一大批像顾先生这样的杰出学者,所有这些都为刘宝存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也不断地激励着刘宝存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
“要对得起老师对自己的栽培”
在研究生期间,有一门课是刘宝存的硕士生导师符娟明教授开设的“外国教育名著选读”的课程,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名著,课程作业是交一篇基于名著研读的学术论文。当时教育学专业科班出身的同学选择了很小的问题去切入来进行深入研究,而刘宝存则是泛泛而谈杜威的生平以及教育思想,不免流于肤浅。这次的课程论文让他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所在,需要实现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转型。
从此刘宝存便埋头于书香墨海之中,从最基础的教育学术著作读起,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研究生期间的苦读开启了刘宝存学术生涯的大门,他慢慢地明白了如何从事教育学术研究。刘宝存的硕士生导师符娟明教授是新中国最早从事比较教育研究的学者之一,是著名的比较高等教育专家,她主编的《比较高等教育》是我国第一部比较高等教育著作,影响甚大。1999年刘宝存再次回到师大攻读博士学位时,博士生导师王英杰教授也是我国著名的比较高等教育专家,他治学严谨、胸襟宽广、淡泊名利、谦逊儒雅,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和敬畏的学者。在自己的研究生阶段跟这样的名师学习是一种幸运,同时也是一种压力、一种动力。刘宝存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作为一名学生不能给自己的老师丢人,要对得起老师对自己的栽培。”
现在已经是国际与教育研究院院长的刘宝存,虽然行政工作繁忙,却从来没有松懈过学术研究,始终紧密跟踪学术前沿和发展动态。他每天早上坚持6点半出门,到了办公室就开始工作,直到晚上才入家门。刘宝存笔耕不辍,如今已经发表了18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多部学术著作,学术之花连年盛开是他用勤奋浇灌出来的结果。刘宝存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机遇和伯乐是非常重要的,但机遇和赏识都是建立在自己勤奋、努力和坚持的基础上的,没有自己的勤奋、努力、坚持作为基础,当机遇和赏识来临时也不会抓住。”
在培养学生方面,刘宝存提倡目标管理。他会向学生提出总的要求,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生不仅是让他们学好课业、完成科研任务、发表学术论文,提高专业能力,还要教学生诚恳做人、踏实做事,大方向选择对了,未来的路才能走得更远。”每周一刘宝存会安排固定的时间召开师门会,与学生进行交流,一般由学生来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论文进展,师生共同点评,帮助汇报人更好地进步。刘宝存带过的学生众多,培养了不少人才,学生们自称为 “刘府弟子”,从这个戏称也可以看出刘宝存与学生的关系密切,但这并不表明他会放松对学生的要求。“我这个人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做事情会提前计划,按照计划完成各项工作。我对学生的期望也比较高,要求自己的学生也这样做。心中有规划,遇事早准备,方能走长远。”
连任亚洲比较教育学会会长
刘宝存经常说比较教育学科有两大特色:一是服务性,即为政府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实践服务;二是国际性,即担当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培养国际化人才。国际性是比较教育学科的特征之一,也是北师大比较教育学科的重要特色。作为比较教育学科的负责人,为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刘宝存积极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在2010年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合作联合开发了“教育领导与政策”全英文教学国际硕士项目,2011年正式招生,这是我国比较教育学专业第一个学术性全英文教学国际硕士项目。
长期以来,北京师范大学一直是我国比较教育学科的重镇,这使得刘宝存有较多的机会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代表中国比较教育学界在国际上发出中国的声音。2016年1月亚洲比较教育学会理事会在菲律宾召开,刘宝存当选为亚洲比较教育学会会长,这是亚洲比较教育学会自1995年成立以来,第一次有中国比较教育学者担任此职务。2018年5月在柬埔寨召开的亚洲比较教育学会理事会上,刘宝存连任亚洲比较教育学会会长。“作为亚洲比较教育学会会长,我会致力于提升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比较教育在世界比较教育学界的影响力,推动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比较教育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亚洲和世界比较教育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刘宝存也是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执委会的委员。作为来自中国的学者,他积极推动中国与亚洲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扩大中国教育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维护中国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