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师大人物» 苗兴伟:在语言路上砥砺前行

苗兴伟:在语言路上砥砺前行

    编者按:为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学校广大师生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学校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新闻传播学院共同策划,集中宣传今年“七一”表彰的10名“教书育人模范党员教师”典型事迹。

 

人物卡片

 

20180719153200832719403842.jpg

 

苗兴伟,男,1967年出生,山东沂源人。复旦大学外文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文学博士学位,教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从事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语篇分析、文体学和语言教学研究。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中的这句话用来形容苗兴伟再恰当不过。在英语语言学习、教学和研究的道路上,苗兴伟默默地走了35年,未曾停歇。他说,自己从未刻意追求什么,只希望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走得问心无愧。

 

磁带里的英文梦

 

苗兴伟和英语的结缘,离不开那一盒盒老旧磁带。这些磁带承载着他最初学习英语时的记忆,也蕴藏着他年轻时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憧憬。

 

在山东沂蒙山区长大的苗兴伟,高中前从未接触过英语。第一次听到的英语,是高中英语老师的录音。当时,老师把自己朗读课文的录音在课堂上一遍遍放给学生们听。悦耳的英语回荡在静悄悄的教室里,也回荡在苗兴伟的耳畔。慢慢地,苗兴伟发现自己对这种带有几分神秘的拼音文字越来越喜欢。

 

1985年,苗兴伟参加高考,满分100分的英语试卷,他考了94分。苗兴伟最终被临沂师专英语教育专业录取。这个18岁的少年,第一次走出了大山。

 

在大学校园里,苗兴伟继续保持着自己对英语的热爱。他放弃午休时间,用奖学金和助学金买来一盘盘磁带,把句子、单词甚至音标的发音录下来反复聆听、跟读练习。

 

教书育人的梦想,也从这个时候起在苗兴伟的心中埋下。这个从大山里走出的年轻人,希望改变家乡英语教育落后的面貌。当时的苗兴伟,打算毕业后回到沂蒙山区做一名中学英语老师。

 

曾经那些帮助苗兴伟打牢英语基础的磁带,也成为他渴望为家乡播撒希望的种子。“我当时认认真真把每个字母音标的发音都录进磁带里,准备把这些磁带带回家乡,教给那些中学生。”

 

时代的浪潮总会把机遇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两年的师专学习为苗兴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7年,山东省刚刚开始专升本考试,全校118名学生中只有四个人有资格去省里参加考试,而最后成功考入本科的只有两个人,苗兴伟是其中之一。

 

热情和勤奋让苗兴伟的人生实现了又一次跨越。1987年,苗兴伟被曲阜师范大学外语系录取,两年后,他留校任教。曾经当老师的梦想也在更广阔的平台上绽放。而刚刚留校的他也意识到,大学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要找到自己的研究领域。

 

透过语言看中国

 

苗兴伟最初感兴趣的是外国文学领域,之所以走上语言学的研究道路,是因为学校当时亟需一个语言学方向的老师。

 

“有时候不是选择问题,你需要做的只是顺势而行。”

 

沿着语言学的道路,苗兴伟越走越远。在曲阜师范大学工作期间,苗兴伟考取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96年,他又考取了复旦大学外文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在苗兴伟看来,语言学不只探究语法、词汇,其更重要的价值在于通过表面的语言现象来挖掘和理解背后的话语意义和话语功能。

 

带着对语言学的一腔热情和笔耕不辍的研究激情,苗兴伟先后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当代语言学》《外国语》《现代外语》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出版《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等专著,并多次荣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在学术研究领域上取得累累硕果的苗兴伟,却一直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知识,越学越会觉得不够用,这就是为什么我老是在读书。”

 

2010年,在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10年后,苗兴伟被北京师范大学引进,继续着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语篇分析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2011年,苗兴伟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功能语言学的研究,通俗的说,就是通过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功能,为社会研究、时代研究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一种不同的理论角度。”

 

苗兴伟从未把自己完全封闭在语言学的象牙塔里,他时刻关注着社会动态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从“生态文明”到“中国梦”,苗兴伟拿着语言学这枚放大镜观察蓬勃发展的中国。

 

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概念,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2015年,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十三五”规划首次将“美丽中国”纳入五年计划。2017年4月28日,在“第一届中国生态语言学战略发展研讨会”上,苗兴伟作了题为《生态话语分析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径》的报告演讲。在苗兴伟看来,通过发掘语言中与生态相关的一些问题,可以更有效地促进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比如,生态话语中体现出怎样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什么样的话语能够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中国梦”,这个充满时代气息的话语符号,同样激发了苗兴伟的学术热情。2018年3月,苗兴伟出版了论文集《“中国梦”的话语建构与传播》,收录了16篇反映当前中国梦话语研究热点问题的文章。苗兴伟通过大规模文本取样分析的方法,提取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用来建构“中国梦”的语言成分,借助哲学思想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体现的未来观。

 

“这种意义在于,通过功能语言学研究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社会发展的轨迹,更清晰地了解这个时代所蕴含的文化和思想,更透彻地领悟语言所表达的信息。”苗兴伟说道。

 

从教书中发现灵感

 

2011年,来到北师大的第二年,苗兴伟担任了英语专业研究生的班主任。从学习到日常生活,从班级到宿舍,从校内学术论坛到校外实践活动,苗兴伟经常出现在学生们的视野中。

 

20180719153200765247504894.jpg

 

当班主任这三年,让他更加懂得怎么和学生们相处,怎么去解决学生们的问题。“我会大胆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做,我主要充当把关人和引领者的角色,鼓励他们从事各种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活动,引导他们学有所成。”

 

从2011年到2014年,苗兴伟所带的班级荣获了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班集体”荣誉称号,苗兴伟也被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评为“优秀班主任”。

 

在博士研究生雷蕾的眼中,导师苗兴伟为人谦和朴实,治学严谨,始终将学生的事情放在首位。

 

苗兴伟非常尊重学生们的想法,虽然他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功能语言学,但他经常鼓励学生们关注语言学其它领域的研究,要具有更加宽厚的知识面。每个学期初,苗兴伟会给自己的研究生开具一份阅读清单。阅读清单上划分了不同的研究方向,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来选择。

 

在大多数学生眼中,语言学是一门既抽象又枯燥的课程。但苗兴伟的《普通语言学》却成为外文学院的经典课程之一。他的课堂上呈现出有趣的语言现象及背后的语言学理论。让雷蕾记忆深刻的是,在讲授认知语言学领域中关注的不同识解方式时,苗兴伟运用方言中有关“吸烟”的不同表达,如“呼烟”“吃烟”“抽烟”等,生动形象地解释了抽象的语言学概念。

 

苗兴伟的许多研究灵感也来自于教书过程。在备课、讲课和学生们的提问中,苗兴伟一旦发现某种有意思的语言现象,便想要了解背后的机制,为此开始看书学习,投入到学术研究中。用一种合适的理论向学生们阐释晦涩难懂的语言现象,在苗兴伟看来,“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入党是一种荣耀”

 

1987年夏天,在临沂师专校园的一个会议室里,苗兴伟和同批的二十多名毕业生,在党旗前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20岁的他,光荣地成为一名大学生党员。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苗兴伟既惊喜又激动。“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耀。”他至今记得,班主任回到自己家乡政审时,父亲脸上自豪的神情。

 

入党之后的苗兴伟时刻不忘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既然是党员,业务能力应该非常突出,不管教学还是科研,都要做得更好。”

 

2017年,苗兴伟成为外文学院新一任院长。担任院长之后的他更加忙碌,除了繁杂的行政事务,苗兴伟一学期还要承担2-3门课的教学任务。早晨7点半,苗兴伟就开始办公,白天公务繁忙,苗兴伟就利用晚上和假期时间搞科研;出差时,他利用在高铁或飞机上的时间写文章、批改学生论文。他笑称,“挤出业余时间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苗兴伟深知自己肩头的担子比以前更重了,“人不管走到哪个位置,发展到什么程度,在做人做事上都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全国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进入了A类学科行列,比上一轮学科评估前进了一个位次。但谈及外文学院未来发展时,苗兴伟清醒地认识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任重道远,学科发展永远在路上。

 

当谈及大学生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时,苗兴伟说:“大学生入党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对中国共产党有着清晰的认识,要看到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此,要坚信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其次,大学生党员应成为引领学校风气和社会风气的重要力量,从细节处体现端正的态度,认真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