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0日,香港著名慈善家田家炳先生安详辞世,享年99岁。田家炳先生一生秉持“中国的希望在教育”的信念,倾注心力,支持国家教育发展。自1997年捐资500万元兴建田家炳艺术教育书院大楼,田家炳先生与北京师范大学结下了深厚情缘。
7月22日,田家炳基金会于香港文化中心举行“生命的赏赞——为田家炳先生感恩”追思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联办主任王志民等出席。王志民向田家炳家属转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的慰问,赞赏田老一生爱国爱港、热心公益、兴学重教、悲悯天下的突出贡献和高洁品格。
我校资深教授黄会林先生受邀参加追思会,代表北京师范大学表达了对田家炳先生的悼念和哀思。以下为黄会林先生在追思会上的发言。
2018年7月10日,惊闻田家炳先生安详辞世,我和我的团队感到震惊和哀伤,当即发出唁电。
真可谓天地同悲,太多受惠于田家炳先生的人士都陷入了极大的悲恸中。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0日也代表特区政府向他家人致以深切慰问,她说,“田家炳是著名实业家和慈善家,一生致力服务社会,贡献国家,令人景仰,对其辞世深感哀痛”。
田家炳先生毕生重视教育,以“中国的希望在教育”为信念,先后在全国范围内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大约180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这其中就有我们北京师范大学田家炳艺术教育书院。
我有幸拜识田老整整二十年,被他强大的人格所感染。回想第一次与田家炳先生见面,是1998年随郑君礼副校长到香港,拜访了田老先生的府邸,充分感受了他成功的事业和社会各界对他由衷的尊敬。第二次是田先生返乡,我们去广东与他相会,我后来怀着敬意写了篇文章《金秋十月粤东行》记述此行。第三次,1999年,我们在北京师范大学嗷嗷待哺的艺术系接待他一行前来考察。那时候艺术系恢复招生只有短短几年,百废待兴。田先生起初并不打算捐赠北师大,因为我们在“天子脚下”。但是,经过仔细考察、耐心询问,对我们四处漏雨的简陋办公室感到震动,聆听我们专门创作的歌曲《梦想的田庄》,甚为感动,对我们“上马饺子下马面”的务实作风大加赞赏,最终慷慨捐助兴建了艺术楼,不但使得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获得栖身之所,而且为学院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艺术楼落成典礼后,田先生多次光临北师大,为学校发展倾注了极大的关注!
最后一次见老人家,是2016年5月,我受田家炳基金会及香港教育当局邀请赴香港讲学并担任评委,期间再次拜会田先生。97岁高龄的田老依然红光满面,思维清晰,谈笑风生。我们离开时,他拄着拐杖亲自送我们到门口,久久注视我们离去,直至我们完全走出视线……没想到,那一幕竟然成了诀别!
今天,田家炳艺术教育书院已经成为国内高校全科系全功能的综合艺术大楼,每天在这里进出的师生数以千计,其中戏剧影视学已被国家评为全国“双一流”学科,算是没有辜负老人家的殷切期望。
追忆田老一生,忧思深长。
首先,通过实际接触,深深地感受到田先生对祖国、对人民、对家乡、对后代的拳拳之心。尽管他不事宣扬,但大量事实证明着他为此竭尽全力、不图回报的崇高品格,和他对国家、民族所作的巨大贡献。
第二,田先生念念不忘、反复强调的先父遗训“宁可实而不华,切忌华而不实”;他所阐述的“关心社会,各尽所能,涓滴奉献,宏扬爱心”的人生哲理;“施比受更有福”“留财于子孙,不如积德于后代”等自奉古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余地。
第三,田先生博施济众,而其中情有独钟、萦绕心头的便是“百年树人”的教育事业,因为他认定,这是强国富民之首要工作,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盛衰。对于我们长期从事师范教育的人,“喜逢知音”的感触一直是巨大的精神力量。
第四,在与田先生相处间,有一种独特的感觉是:他把捐资助教当做了自己从事的一项严肃事业,而绝不仅仅是“乐善好施”的业余活动,更不允许以此图务虚名。他讲原则,重许诺,对于已经或将要资助的每一项目,认真地一一具体了解其必要性、可行性、目的、意义,重在“雪中送炭”,轻于“锦上添花”。这一特点在田夫人、庆先先生和他的兄弟姊妹身上同样有着突出的体现,“尊师重教”的田氏家风如涓涓细流,含而不露地渗透于他们的言谈行动之中。
今天,我们在此聚集,感恩田家炳先生。我们在此聚集,是要在他的目光注视下,再次出发!
黄会林
2018年7月22日
相关链接:
中国的希望在教育丨北师大师生深切缅怀田家炳先生https://mp.weixin.qq.com/s/idXWKKJ5LT3GLZ6qzD7P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