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中华文明传统对于世界文明多样性应有的独特贡献角度,就中华民族自近现代以来已经和正在开创的现代新文明的实质及其地位作了新概括。这意味着将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未来及其世界性意义加以贯通,指向一种世界文明新形态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标志着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多样性建设中承担着一种独一无二的新文明建设的重任。明确这一点,对于当前中国文艺界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即揭示了文艺作品精神力量的又一重要源泉。
关于文艺的源泉,毛泽东指出文艺创作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民的活生生的社会生活,这是文艺创作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从而也必然是文艺作品精神力量的“唯一的源泉” 。不过,同时还应当看到溯源于这种“唯一的源泉”的另外两股重要源泉:一是作为以往社会生活源泉的历史积淀物或历史遗存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另一个就是这次提出的作为未来社会生活源泉的预示或先导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如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当前文艺创作的丰沛的传统历史资源,那么,立足当代现实而指向未来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则可以成为当前文艺创作的新生的和指向未来的又一重要历史资源。
当前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对于文艺界的突出启迪意义在于,从中华民族伟大文明为当代世界文明多样性奉献独特建树的角度,就文艺创作的更加深广而又厚实的文化价值蕴藉提供了一种深度阐释框架,从而为深入发掘和领会文艺作品精神力量确立起又一重要源泉性话语体系。首先,当前中国文艺创作及文艺发展说到底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事业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且是其中富于审美魅力和闪耀时代精神光芒的部分之一。这要求文艺家悉心深入当代社会生活世界,运用想象力熔铸出文艺作品的新的媒介、形式、形象和意义系统,在其中蕴蓄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精神元素,让观众在文艺作品的审美鉴赏中得以领略到。而这样的文艺家会成为本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自觉的精神志愿者和向导。其次,观众一旦从文艺作品中领略到来自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元素的精神力量,就可能会通过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等传播方式将其潜移默化或自觉自愿地推衍到自身社会生活言行中,转化为个人或他人的自觉行动。再次,文艺评论界需要深入学习和领会这种现代文明的内涵和意义,涵养一种善于从文艺作品中捕捉和提取这种现代文明的精神旨趣并在文艺理论评论著述中加以表达和阐发的理论素养和传播能力,尽力将其缝合到中华民族伟大文明发展链条中,使其成为可与中华民族伟大古典文明相异而又相媲美的新文明元素。最后,当前需要从当代世界文明多样性语境中的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独特精神和特征视角,将当代文艺作品中可能蕴蓄的本民族现代文明元素切实发掘出来,按照当代世界文明的通用传播惯例而加以概括和提炼,转化为外国普通观众能够识别和认知、国际文化界和学术界能够理解和承认的从文艺通向文化或文明的东西。
(王一川 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