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平台» 媒体师大» 【人民政协报】周秀平:请克服千难万难,把孩子带在身边

【人民政协报】周秀平:请克服千难万难,把孩子带在身边

经过调查,证据显示,铅山县高中少年胡某宇系自杀。有报道称胡某宇生前曾多次向家人表达不想读书想回家的心思。厌学或者说惧学,的确容易导致、加剧城乡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失衡问题。


青少年厌学抑或是惧学,与其说是他们不喜欢学习,还不如说是他们真的忍受不了单一升学目标导向、单一教学模式下的高强度知识型学习的压力,尤其是对于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的乡村留守或流动儿童青少年而言。他们当然知道好成绩意味着进入“好高中”、意味着能考入“好大学”,进而获得一份名声好、收入高还稳定的“好工作”。


表面上看,他们是跟不上学校的统一进度的集中式课程学习、不能有针对性地克服学习中的各种难题,但就笔者观察,他们真的是很难啊。他们身处的家庭教育环境不但给予不了稳定的情感支持,甚至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差异不仅会持续拉大城乡教育的结构化差距,也可能是造成乡村社会内部分化的主要致因。


笔者近期返乡,去看望罹患帕金森病的大舅妈,出发前特意叮嘱表哥,请他一并邀请他的五姐——我的五表姐——也小聚。众多表姊妹中,五表姐打小是最疼爱我的。作为家族里所谓最有出息的我,断断续续了解到她的窘境,一直想着怎么帮助她教导子女。她的丈夫没技术没文化,一场重病,不仅耗光了原本不多的积蓄,也失去了打工所需要的体力,不得不赋闲在家。大儿子,轻微智障,一年级就复读了三次,不得已在小学三年级时辍学。目前跟随他父亲在自家周边零星做点体力活,或是靠卖竹子来维持生计。女儿多妹,虽早产,好在四肢大脑都正常,已读到六年级,成绩是一年不如一年。表哥的说法是,“五姐太不知事,日夜打牌。没钱了借钱都要打。多妹也没带好”。这个女儿曾被五表姐自己和家族视为五表姐家的希望。这次在大舅家聚会时,五表姐居然安安稳稳地和我聊了一个多小时,换平时,这样的场合,她是绝对不会下牌桌的。我妈妈说,这是因为我回家少,也是因为她尊重我。


饭桌上,我看到,那个他们一家的“希望”——多妹,一直紧盯手机,眼神都不曾瞟向我们。我自然少不得劝诫一番。回家后,妈妈批评我唱高调、讲玄学,对五表姐的劝诫不会有任何成效。“你们已经是不同世界的人了”,妈妈说。


相比之下,表哥对儿子的教育成功得多。表哥自己只有小学文化,胜在心胸宽阔,待人忠厚。表嫂为了让儿子远离家族的“打牌文化”,抛下小馆子的营生,一心一意陪读。好在她儿子也争气,本科毕业后,已在省城谋得一份年收入20万元左右的稳定工作,三四年的时间就帮助家里建起了三四百平方米的基建房,又找到了一位情投意合的女友。表哥表嫂一谈起这事儿自然是乐开了花。而我挂念的五表姐,沉醉于牌场,她家的情况看似难以乐观……


这次,我还见到了二舅家的表弟。算上疫情的阻隔,我们差不多五年没有见面。他是个货车司机,前妻打零工为生。表弟离婚前,他的一对儿女主要是由二舅妈带着,离婚后就完全是爷爷奶奶照顾了。表弟儿子的眼里只有手机,除了他妹妹,几乎不跟任何其他人多交流,包括天天带他的奶奶和爷爷。他的妹妹说,哥哥和她一样,都认为是爸爸嫌弃妈妈,妈妈才走的。从我的观察来看,表弟儿子已有较为明显的社会交往排斥心理。表弟的前妻已经再婚,他自己也在再婚的过程中,女方也是二婚,带着一个女儿。即便二舅最终妥协首肯,表弟重组后的“家庭”,想来也可能面临非常复杂的局面……


这样的故事在农村有很多很多。如果说高中阶段教育分流是城乡青少年人生发展的一道分水岭,那么分流前的儿童青少年成长,才是把这道水引向何方的真正关键。大量的教育、心理、社会学、公共管理等跨学科的研究反复证明,比之不完整家庭,一个健康的、结构完整的家庭,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就是非常有效的家庭教育支持。所以,已为家长或即将成为家长的人们,请克服千难万难,把孩子留在身边。为促进孩子和父母“在一起”,也希望人口集中流入地的城市,能够不断地改进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程序等教育政策,而众多教育类公益组织则有必要继续大力倡导,或直接提供帮助。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


《人民政协报》( 2023年02月15日   第 09 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