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平台» 媒体师大» 【中国教育报】打开视觉文化研究的修辞视角 ——评刘涛教授著作《视觉修辞学》

【中国教育报】打开视觉文化研究的修辞视角 ——评刘涛教授著作《视觉修辞学》

 3_2110999530_b.jpg

《视觉修辞学》
   刘涛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从柏拉图著名的“洞穴隐喻”开始,视觉被认为是最高贵的感觉器官,它激发人的情感、构建社会关系、形成独特的文化观念,人类总是以图像为媒介、以目之所及的各类符号产生对世界的理性认知。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涛教授的著作《视觉修辞学》,系我国第一部视觉修辞学的研究成果。该著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后,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全书共56万字,在学界首次厘清了修辞性和视觉性的对话关系,建立了严谨、规范的视觉修辞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对新闻传播学、人类学、艺术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次构建视觉修辞学的理论坐标


       自视觉文化与图像学研究学者W.J.T.米歇尔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图像转向”取代了“语言学转向”以来,从人类的视觉经验出发研究并构建当代文化的文化逻辑成为人文学科的显学,许多与视觉相关的学术议题不断被重新发现,形成了以图像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研究学术领域。但是,人们对于图像的关注,尤其是关乎图像所承载的符号学系统的研究,以及人类之于视觉象征实践的认知逻辑,都与20世纪60年代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有着深刻的联系。


      在此意义上,《视觉修辞学》并不满足于对于图像的艺术形态研究,而是从语言学的以生产劝服性话语为目的、引发受众认同的修辞学出发,强调研究文本应从语言转向为视觉文本,从而构建起区别于传统语言修辞学的、“以视觉文本为修辞对象的修辞学知识体系”的视觉修辞学范式。


      从外部的学术史脉络来看,该著从理论问题、修辞议题、学术机构这三个问题意识出发,提供了清晰的视觉修辞学的理论坐标。


      在理论问题层面,20世纪60年代肯尼思·伯克为代表的新修辞学研究,“解决了视觉修辞学理论的合法性问题”,首次将非语言符号纳入修辞学的研究范畴。以广告、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为标志性的修辞议题,则形成了视觉传播这一传播学科的重要分支领域,视觉修辞学的奠基之作、罗兰·巴特聚焦广告视觉议题的《图像的修辞》在此语境下应运而生,托马斯·W·本森聚焦电影议题的《电影的修辞批评》亦紧随其后,视觉文本的修辞学分析维度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最后,视觉修辞研究得到学术团体的认可,从而促发了集体性的研究转型,修辞学和传播学两大学术脉络在此汇聚,视觉修辞学得以诞生、独立。


      再来看视觉修辞学的内容方面,该著以修辞学的思维范式,厘清了研究对象、意义机制和介入路径等,从而构建起立体而系统的视觉修辞学知识体系。


      作者认为,视觉修辞研究范畴的“实物”转向拓展了图像的外延,视觉修辞不仅仅是图像修辞,而是关注物质符号的视觉物体。该著由此构建起关于视觉的语法体系,将视觉修辞的研究对象划分为媒介文本、空间文本、图像事件,不仅清晰地界定了视觉修辞学的三重应用维度,同时也拓展了电影、游戏、建筑、雕塑等各门类学科的研究深度。基于对视觉修辞研究的大量文献研究,该著进一步明晰了视觉修辞研究的三条介入路径:围绕古希腊修辞思想的“经典式”、强调视觉文本的新修辞学的“伯克式”、旨在揭示社会结构与权力批判的“批判式”,由此绘制出完整而清晰的视觉修辞坐标系。


    拓展视觉修辞研究的多重学术内涵


      基于《视觉修辞学》所搭建的研究坐标系,作者将视觉性和修辞性统摄到一个总体的分析框架中,为视觉修辞给出了一个清晰的概念:“以视觉化的媒介文本、空间文本、事件文本为主体修辞对象,通过对视觉文本的策略性使用,以及视觉话语的策略性建构与生产,达到劝服、对话与沟通功能的一种实践与方法。”以此立足于视觉修辞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元命题,编织出庞大的视觉修辞学体系,展现出值得进一步开拓的研究空间。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上编从认识论视角出发,旨在厘清视觉修辞学的学术规范、意义原理和认知机制,下编则从方法论入手,探讨视觉修辞学的分析方法和批评范式。在上编部分,该著首先通过对视觉符号学、视觉语用学、视觉心理学等在内的十余类视觉议题研究的代表性学术范式,以及所隶属的学术传统和代表性成果的文献研究,明确了视觉修辞学作为一种研究范式的独立性,进而从语图关系、释义原则和隐喻/转喻这三个修辞研究维度确立了视觉修辞的意义原理,最后结合视觉心理学处理意象和图式这两大命题,将视觉修辞的认识论引入关于人类认知机制的讨论之中,勾勒出清晰的视觉修辞学认识论架构。下编部分则致力于认识论层面的应用实践,作者先是明晰了话语分析和框架分析、构建起视觉修辞研究的分析模型,进而建立了分析图像话语生产的修辞原理与深层权力运作关系的批评范式,最后基于中国图像史学的视觉文本,从知识社会学视角展开晚清西医东渐等中国本土议题的视觉修辞实践研究,揭示了文化观念生成的视觉逻辑和机制,并形成了图像史学的视觉修辞研究路径和方法。相关探索的可贵之处在于,完成了以本土经验为基础的视觉修辞学知识体系拓展和完善。放眼全球的视觉修辞研究知识地图,《视觉修辞学》的系列原创性理论建树,构建了中国自主的知识话语。


      由此,该著展现了视觉修辞作为一种独立的学术范式所具有的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它提供了一种“观看世界”的新视角、新方法。例如,在21世纪“第四次工业革命”业已发生的今天,作为第九艺术的游戏修辞研究、虚拟现实(VR)影像研究,甚至近年基于互联网媒介技术和数字资本逻辑而备受追捧的“元宇宙”概念等,该著所厘清的视觉修辞理论体系有助于我们处理凡此种种语义模糊、结构尚不明朗的各类视觉议题,而这就需要不同领域的学者继续深入研究。


       总之,《视觉修辞学》不仅是一部宏大的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著作,还对于21世纪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观念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正如作者刘涛教授所言,视觉修辞学的中心命题在于“探讨人在修辞意义上的生存方式及底层的视觉逻辑”。对于今天我们所身处的拟象符号内爆、图像信息不断自我增殖的数字影像时代而言,如何从学理层面的纵深维度构建关于符号修辞的学术研究范式、如何打开学科交叉的横向视野进行符号修辞的文化实践,则是这本学术著作所构建的丰富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作者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