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的关键环节,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作为中国教师教育的排头兵,北京师范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秉持“为民族复兴办教育、为国家富强育英才”的办学初心,不断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完善师范生培养体系,切实服务国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01
坚持“乐教适教”要求,招生阶段验初心
如果说教师教育是一门艺术,首先需要寻找好的“毛坯”,发现真的“璞玉”,在招生环节遴选出职业信念坚定、乐教适教的好苗子。
多年来,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招收培养公费师范生,一批批立志从教的学生踏上教师成长之路。北师大也不断优化师范生招生选拔机制,吸收更多乐教适教的学子接受师范教育。“十三五”期间,我校有6700多名毕业生投身基础教育一线,很多人已成长为当地教学骨干。
今年,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必先扶智”的重要思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我校在教育部指导支持下启动实施“志远计划”,面向52个尚未摘帽国家级贫困县,持续5年定向招收、培养、输送师范生。今年首批150多名学生录取工作已经完成,考生报考踊跃,生源质量良好。
02
瞄准“四有”好老师目标,培养过程育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勉励广大师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北师大将这一目标落实到教师教育实践之中,全方位培育“四有”好老师。
一方面,做强“第一课堂”。形成了“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教师职业教育”贯穿全学段的“三维度、一体化”创新培养模式。我校在珠海校区建设中,最先成立的就是未来教育学院,通过构建交叉学科课程体系,建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拓展互联网+教育新模式,致力于培育引领未来教育变革的卓越教师;今年又试点建设乐育书院,与未来教育学院相辅相成,兼顾学生教育思想引领与教师能力素质培养。
另一方面,做实“第二课堂”。突出师德教育,培养学生崇教爱教情怀,打造了未来教师素质大赛、“四有”好老师大讲堂、“名师领航”计划等教师教育特色品牌。在“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过程中,专门组织学生寻访“四有”好老师榜样,实地调研在基础教育一线、特别是老少边贫岛地区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优秀教师,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很多人立志成为这样的好老师。我们还聘请这些师德榜样担任师范生的校外辅导员,在润物无声中坚定学生们立志从教、终身从教的信心和决心。
03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输送到位持恒心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优秀师资对教育均衡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北师大也积极响应《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为基层特别是中西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地区输送优秀毕业生。“十三五”期间,我校共有5600多名毕业生赴中西部工作。例如,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我校优秀毕业生古丽加汗同学,2015年毕业后志愿回新疆从教,主动申请到南疆国家级贫困县叶城支教,并最终选择留在了叶城,她也成为很多北师大学子的青春偶像。
为了鼓励和引导更多毕业生到中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今年起学校筹资实施“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对赴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从教的毕业生进行专项奖励,并持续为他们提供职后培训和能力提升支持,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服务终身”。目前已入选毕业生270多人,签约县级及县级以下基层基础教育领域的毕业生人数是往年的4倍。
截至2019年,我国共有中小学教师1270多万人,在确保增量教师质优量足的同时,如何提升存量教师的能力与学历,是教师教育需要考虑的问题。2014年起,我校在教育部指导下,实施“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与各兄弟高校、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通力协作,持续为广大教师发展提升搭建重要平台。北师大正在积极探索,同时也呼吁兄弟高校携手合作,利用互联网+教育新技术,优化设计新的“国培计划”,构建在职教师成长提升体系,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高质量在职培训的机会。让我们结成新时代教师教育发展共同体,努力打造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