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被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其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甚至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人工智能+教育”的融合发展成为业界人士探讨的热门课题。8月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与科大讯飞联合主办“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2019”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来自政府、学界、头部企业等多个领域的领导和专家参会,共商教育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
人工智能究竟能为教育事业带来怎样的改变?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在助力因材施教和实现教育均衡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学生学情数据价值,实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将优质教学资源输送到偏远地区,比如双师课堂就将城市教师与边远地区的学生连接在一起,通过终端,教师远程实现智能批改和学情分析,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发言
在安徽金寨,人工智能已然渗透进日常教学中。教育超脑通过实现资源搜索智能化、教学过程数据化、课堂形式互动化,构建出智慧教学环境,中心校的教师和教学点的孩子形成双向互动,课堂氛围得到激活,教学效率充分提升,助力课堂减负增效。
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未来社会人才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在这样的趋势下,人工智能和教育的融合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更为智能、科学的评估。
在本次峰会“跨界融合·推动教育创新发展”主题分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授表示,智能化教育评价能够使教育评价更好地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素质教育的实施产生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建议将智能化教育评价纳入国家战略,进一步加强高校间、高校与政府、高校与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国家层面建立智能教育评价平台,共同解决教育中的真问题、难问题、热点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授发言
记者了解到,本次会议为期两天,期间将进行“精准管理与区域教育现代化”“脑科学与语言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与智能教学系统”“人工智能教育的制度、政策与伦理”“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育质量评估”“因 A.I.而能 共创智能教育新未来”六大分论坛。
在8月1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教育部科技委主任赵沁平院士,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教委主任刘宇辉,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刘朋建,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执行总裁吴晓如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此外,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来自全国28个省180多个区县的地方教育局长、电教馆长、中小学校长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师生近千人,直播实时观看人次超过1000万。(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睿宸常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