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想当一名科学家,还是想培育一批科学家?”今年7月,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面对家人的发问,广东省河源市考生骆秋瑾思考一番,最终遵从了自己的内心。
9月初,骆秋瑾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大一新生,同时也拥有了一个新身份——公费师范生。和她一样,今年北师大共招收436名公费师范生。
2007年,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大学开始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10年间,已累计招收10.1万人,他们中的90%毕业后赴中西部省份中小学任教。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履约任教服务期调整为6年”;8月,配套文件《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颁布,我国“免费”师范生教育升级为新时代“公费”师范生教育。
从“免费”到“公费”,政策调整的背后有哪些内涵改变?履约服务期由10年变为6年,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如何选拔、培养乐于从教的公费师范生,又如何让公费师范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带着问题,记者展开采访,探寻师范教育从“免费”到“公费”的升级之路。
1、“免费”变“公费”,履约期10年变6年
“称谓由‘免费’变成‘公费’,履约期限由10年变为6年,这两点印象最深刻。”今年8月,《办法》一发布,陈海业就关注到了政策的明显变化。
陈海业是北师大哲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4级免费师范生,今年6月毕业后,他回到家乡青海,在大通县朔山中学担任高中政治教师。在他看来,“免费师范生”改称“公费师范生”,意味着这一群体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和认可。
“‘免费’是对学生而言,而‘公费’是对出资人来说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改称“公费师范生”更能彰显政府财政支出的担当。
“‘公费’与‘免费’虽是一字之差,在概念上却有本质区别。”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党怀兴分析说,“公费”更凸显师范生的优秀,更正了部分人认为免费师范生只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才报考的误解;公费师范生的说法进一步体现了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能,使学生更具自豪感与使命意识;同时,称谓的改变也更强调契约精神和法律意识,能使国家政策更好地贯彻落实。
2007年起,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大学开始试点招收免费师范生,免费师范生可享受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2012年,《关于完善和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意见》发布,增加了建立免费师范生生活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优秀免费师范生可享受其他非义务性奖学金、鼓励设立免费师范生专项奖学金等规定。而此次出台的《办法》,提出支持各地探索免费培养、到岗退费、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多种公费方式,逐步健全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体系,还明确支持部属师范大学遴选优秀公费师范生参加国内外交流学习、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
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宁本涛看来,11年间的政策变化,正是师范生培养不断向高质量迈进的过程,相应地,教育经费在今后也将有更充裕的投入和更全面的保障。“不仅是‘两免一补’,还要有更好的专业实习基地、更高的培养成本。让师范生感受到优越性,最主要是在培养环节。”宁本涛说。
《办法》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内容,莫过于履约任教服务期的改变——此前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二年”的规定,改为公费师范生“承诺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6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公费师范生,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至少1年”。
相比于过去10年的任教服务期,6年期限刚好能完成中小学的完整教学周期,这被视为使政策进一步焕发生命力的重要举措。
“这和切身利益最相关。”陈海业说,身边的同学有一些在填志愿时并不清楚自身的兴趣志向,在学习和从教过程中才发现自己不适合做教师,6年的履约期能让这一部分人适时调整人生方向,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职业。
宁本涛表示,调整后的履约期更为灵活、更具人性化,能让公费师范生在求学和就业过程中轻装上阵,有利于培养和激发他们对于教师职业的认同。
在储朝晖看来,10年变6年降低了学生报考的门槛,使很多犹豫不决甚至本不打算报考公费师范生的学子能加入进来,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
此外《办法》还规定,公费师范生按协议履约任教满一学期后,可免试攻读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6年的履约期,获得硕士学位的同时还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不少学生认为这样能够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
2、严格把关,选拔乐于从教的学生
对公费师范生教育而言,选拔乐于从教、适于从教的学生是第一步,同时也是个难点。
根据《办法》,部属师范大学招收公费师范生实行提前批次录取,重点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倾向和从教潜质。但在目前的实际操作中,依据高考分数录取仍是主要的选拔方式。
“如果高校有更大的招生自主权,不同专业组建相应的团队,设置一些面试和其他测试环节,就能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储朝晖说。
作为6所部属师范大学之一,自2007年以来,陕西师范大学每年通过提前批次录取招收免费师范生2000名左右。同时,鉴于专业特点,2016年起,学校在部分省市开展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自主招生试点。
“参加学前教育专业自主招生的学生,须在音乐、舞蹈、美术、语言表达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能提供省级以上三等奖获奖证书或艺术水平测试9级以上证书。”该校招生办主任辛向仁介绍,在符合综合素养要求的前提下,学校会组织学前教育学科专家、幼儿园园长对通过初审的学生进行教师专业教学能力面试。
能否将公费师范生录取前的面试环节拓展到更多专业?从高考成绩公布到提前批次录取,短时间内如何完成大量学生的考察?辛向仁建议,可参考目前高考英语口试的做法,由省级教育部门牵头进行。而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下一步,陕师大还将探索在实行新高考的省份依据学生综合评价录取公费师范生。
高考高招并不是学生走上公费师范生之路的唯一机会,求学期间想要加入的同样拥有“晋级”机会,相应地,不适合从教的学生也有退出机制。
《办法》对于公费师范生的进入和退出予以进一步明确。文件提出,有志从教并符合条件的非师范专业优秀学生,在入学2年内,可在教育部和学校核定的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内转入师范专业,公费师范生可在师范专业范围内进行二次专业选择。录取后经考察不适合从教的公费师范生,在入学1年内,按照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补助,并由所在学校根据当年高考成绩将其调整到符合录取条件的非师范专业。
华东师范大学自2007年招收免费师范生以来,一直实施优秀非师范生和非免费师范生可转为免费师范生的政策。
“申请转为免费师范生的学生,学校组织教师教育专家和学科专家对其进行教师素养和品德方面的重点考察。”华东师大教务处副处长谭红岩说,“此外,学校会统一寄送免费师范生协议到学生所在生源地的省教育厅进行签署,自转入专业日期起,学生享受免费师范生待遇。”
“非师范生转入涉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订单需求,这是工作中的难点。”辛向仁说,“希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订单需求,一是能够稳定,二是能够足量,并且在具体专业方面,给学校一定自由度。”
此外,陕师大还将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让不适合从教的学生退出公费师范生队伍。“我们将重点考察师范生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情怀。对无从教意愿的、不符合条件的学生,要求其退出。”党怀兴说。
如何避免误判,准确甄别不适合从教的学生?“要做真正的专家诊断,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宁本涛建议。
3、知行合一,助公费师范生站稳讲台
在宁本涛看来,选拔乐于从教、适于从教的学生仅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公费师范生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
王宇晨是北师大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大二一次以平遥古城为例、以传统文化为题的课堂试讲,让她深感做教师的不易。
“你准备了很多东西,以为把这些东西讲清楚了,你的接收方——台下那些学生其实理解不了你的重点。”王宇晨思考,那次试讲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照顾到学生的感受。
“目前,培养做教师的职业能力,总体来说做得还不够。”储朝晖说。
师范生站不稳讲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部属及地方师范院校一直在进行尝试。
2010年起,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开始招收初中毕业起点的6年制本科免费定向师范生,打破高中、大学界限,培养小学全科教师。“6年制模式能够实现高等教育共性、高等师范个性、小学教师教育特性‘三性’融合,技能、理论学习时间也相对充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彭小奇说。
而此次《办法》提出,各地、各部属师范大学要构建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与高校共同培养公费师范生的机制,遴选一批县(区)建设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公费师范生主要到实验区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同时,要建设国家教师教育基地,打造公费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实训平台,全面提高公费师范生培养质量。
陕师大经过多年探索,开创出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3—3—2”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内容按照“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段设计,包含实习指导课程、微格教学、“多学科混合编组+单一学科编组”实习、“实习现场指导+网络远程指导”等形式;坚持“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主体,学校先后建立6个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600余个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探索建立促进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免费师范生实践培养发展共同体;为了让免费师范生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还向“国内+国外”两个维度延伸。学校积极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拓展实习基地,同时探索遴选优秀学生到海外实习的新机制。
除了学习平台的外延,这次《办法》还明确,实行“双导师”制度,安排中小学名师、高校高水平教师为公费师范生授课。
这方面,华东师大有其独到探索。2007年,全国首家以师范生为主体的书院——华东师大孟宪承书院成立,2012年,书院启动实体化建设。十余年来,孟宪承书院形成了一套“课程教育与养成教育”相融合、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师范生创新培养方式,通过学习生活社区建设、立体化导师制度的推行及多样通识教育的开展,助力免费师范生的成长。
孟宪承书院党委副书记杨艳红介绍,书院通过对社区宿舍楼的改造,打造出一个师生共享、随时随地可融入的学习生活公共空间和人际交往空间;为了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多元融合、互补长短,书院实行文理混寝;为了促进师生交流,书院还建立了人生导师、社会导师、朋辈导师等多元导师制度,人生导师帮学生在专业上答疑解惑、规划人生,社会导师给予实践方面的指导建议,朋辈导师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方面予以支持。在导师参与下,教师技能大赛、师生读书会、师生午餐会等多样活动全面铺开。
4、校地合力,让公费师范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实施师范生公费教育的目的是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毕业后从教。而保障公费师范生有编有岗是其履约、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前提。
依据《办法》,公费师范生在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同时《办法》明确,要做好招生培养与教师岗位需求的有效衔接,各地统筹调剂使用省内事业编制,动态调整,周转使用,采取优先利用空编接收等方法,解决公费师范生到中小学任教所需编制。
“我们会调研本地学校的师生比、教师人数和教师结构,结合具体状况确定所需各学科专业人数。”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2月,陈海业参加了青海省教育厅组织的招聘双选会,并与大通县教育局签订了就业协议。陈海业说,早在大三结束时,省教育厅就对6所部属师范院校的免费师范生应届毕业人数、学科专业进行了统计,并要求各县市上报用人需求,以完成匹配和对接。
“作为人才的提供方,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提高培养质量。”杨艳红说,学校通过尽可能增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减少被动派遣,保证学生有编有岗。同时,将就业工作前置,及早启动专项招聘会。
“对于免费师范生生源数量较多的省份和地区,学校每年派出调研走访小组,主动上门介绍学校生源信息、专业情况,邀请各地组织单位来校招聘,同时听取各地主管部门对学校招生、人才培养、就业工作的建议意见,做好后续的调整。”党怀兴介绍,陕师大还与100余家招聘需求大、供给岗位质量好的中小学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设立了实习就业基地,通过实习,让学生搭乘就业“直通车”。此外,学校还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人社部门建有专门的网络群组,定期沟通师范生需求信息和生源信息。
在全国一些地方,教师缺编的情况仍然存在。对此,储朝晖建议,或可考虑设立退出机制。“在把关教师准入机制的同时淘汰不合格师资,以及时引进优秀师资。”宁本涛说,在编制问题尚不能完全解决的情况下,要做到同工同酬,此外,县管校聘也是一种灵活的管理机制。
在政府部门和学校保障公费师范生有编有岗的同时,如何提升他们在基层一线长期从教的意愿,也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认为,仅靠6所部属师范大学,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发挥地方师范院校的作用。
此次《办法》提出,各地可开展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地方师范院校招收的本地生源比例较大,本地学生从情感上更愿意留在本土任职。”宁本涛说。
2011年至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共有9400余名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全省110个县市区的1900多所学校任教,履约率96.59%,乡村从教率95.86%。
彭小奇分析,从协同培养来看,地方师范院校有着更大优势。“每一个学生的指标都是地方政府申请、省教育厅同意的,每一个毕业出来的学生能不能成为合格优秀的老师,对地方政府而言也很重要。所以,地方在学生培养上是有主动性的。”但他也坦言,地方师范院校生均教育经费不足,同时缺乏教育学硕士培养权,这造成了免费师范生毕业到基层后学历没有上升空间,成为未来人才流失的隐患。
储朝晖认为,留住教师的关键点在于改善中小学的管理、评价制度,激活公费师范生的教学自主性。年轻教师在教学上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要积极鼓励,采取措施支持,让他们发展得更好”。
“在参教任教过程中,务必要使学生由‘规约式’留下向‘自愿式’留下转变。”宁本涛说,真正留住公费师范生应从3个方面入手:情感上,让其对学生有感情、对同事有感情、对当地有感情,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提高教师对职业角色的认同感;事业上,切实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为教师提供物质保障,保证其安心从教、“以教为志”;职业生涯发展上,建立教师成长系统,为教师成长提供充足机会,使教师不仅“以教为志”,更能“以教为乐”。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30日第4版 版名:新闻·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