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综合新闻» 何克抗先生纪念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何克抗先生纪念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为致敬何克抗先生的学术精神、科学精神和奋斗精神,传承其教育思想,5月28日至2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与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GCSCE)承办的何克抗先生纪念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举行。


此次纪念活动,是在第二十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 2023)、第二届未来语言学习国际会议(ICFULL2023)期间的特别活动。


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香港大学等4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200多名教育工作者代表以线上线下形式参加活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开放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杂志》《现代远距离教育》等18家期刊、媒体代表参会。北京师范大学官方微博、抖音等平台对活动进行直播,累计5.1万人次关注。


会议现场


纪念活动分为何克抗先生的教育故事、何克抗先生的学术思想两部分内容,围绕五个核心议题展开:一是何克抗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教育理论的探索与创新;二是何克抗先生对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情怀和不懈耕耘;三是何克抗先生对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理论、研究、精神贡献;四是何克抗先生顶天立地、扎根一线的研究精神与教育实践;五是何克抗先生知行合一的治学风骨,传道授业的教育风范。


一、何克抗先生的教育故事主题纪念活动


5月28日下午,何克抗先生的教育故事主题纪念活动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武法提主持开幕式。


武法提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陈丽教授致辞。她指出,创新是教育技术学者的使命。何克抗先生的试验课堂为其播下创新的种子,明确了要做创新学者的使命。何克抗先生科学、严谨的学术品格影响了学术价值观,受益终身。她强调,当下,我们要在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教育研究范式和工具创新上继承和超越第一代教育技术学前辈的研究,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繁荣发展。


陈丽致辞


中国台湾中央大学教授陈德怀致辞。他指出,何克抗先生是一个领域的开创者与典范,让其在学术成就、学术精神、学术生活上有所反思。他表示,何克抗先生从实践中进行研究,在真实教育现场的实践与观察中得到启发,发展力量、印证理论、修订理论。专注、投入,勤于学术、重视实践,开创新思想、建构新理论,不仅是终身学习者,更为教育技术学培育了众多年轻学者。


陈德怀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荣怀致辞。他表示,何克抗先生是人民教育家,常年奔波于边远乡村学校,喜欢和老师、孩子打交道;是时代的大先生,探索真问题、研究真学问。他指出,此次纪念活动不仅是回顾先生的学术贡献,更是来梳理和认识我国数字技术变革教育的发展史,跨越历史的经纬来看当下和未来。


黄荣怀致辞


开幕之后,围绕“何克抗先生的教育故事”主题活动,与会嘉宾对何先生学术思想脉络与贡献、何先生对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开拓、何先生扎根实践的教育精神与探索等进行了回忆、交流、探讨。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马宁主持“何克抗先生学术思想脉络和贡献”主题论坛。她表示,何先生曾带领团队扎根实践,构建中国特色创新型教育信息化理论体系,产生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理应思考其对当下和未来的借鉴意义。


曲阜师范大学教授赵可云表示,包含创造性思维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教学设计理论,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语觉论的“4+2”理论体系,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指向创新人才培养,从中观到微观,从顶层设计到实施方法,为一线教师教学指明路径。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张文兰表示,何克抗先生提出的教学设计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指出了教学基本要素及其稳定作用关系的重要性,以此形成的不同教学结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切合中国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就是在当下,依旧在中小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顾小清表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对理论的适应性改进。伴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的落地,教师的应用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将继承何克抗先生顶天立地的研究范式,以扎根中国教育实践,解决中国人的实际需求。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吴砥表示,新文科建设要求高度契合何克抗先生提出的教育理论,实现教育哲学与技术哲学的深层次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落实,要从问题解决角度出发,要探索跨学科融合发展可能。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郭炯表示,何克抗先生是开展长周期、大规模、复杂情境的实证研究的代表。她指出,先生给我们指明了中国特色的教育研究之路,“顶天立地、中国式实证研究、学科教学法和让实验落地生根”是关键。她期许从中收获力量与责任,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与实践者。


“何克抗先生学术思想脉络和贡献”论坛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魏顺平主持“何克抗先生对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开拓”主题论坛。他指出,何克抗先生是教育技术学重要奠基者和开拓人,1993年成为我国第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基于教育实践,构建了教育教学理论体系,为信息化教学理论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谢幼如表示,“大师垂范,我等后来者自当努力向前”。她指出,何克抗先生著作等身,先后撰写并出版了《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等六本教育技术学领域重要著作,推动了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和新型教学系统的构建与研发奠定重要基础。她强调,何克抗先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研究方法,一是与时俱进,服务国家战略,扎根教育实践,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二是推动科研反哺实践;三是立足本土,兼容并包,展现中国特色。


北京大学副教授尚俊杰表示,何克抗先生的理论特点,一是直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启示;二是体现学习思维,指导学习科学,培养创造力;三是踏实研究,多年扎根课堂的理论开创结果。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袁磊表示,何克抗先生提出的技术与学科深层次的融合,具备“主导-主体”和教学结构的改变两个特点。他深刻领悟先生“推进教学改革一定要走进课堂教学”这一谆谆教诲,并以何克抗先生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态度,共勉不忘初心。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杨现民表示,对学校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深受与先生进行项目研究时的影响。在人才培养理念上,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证和研究规范。在学术投入上,要肯吃苦,扎根一线课堂。注重培养跨学科的创新方法研究教育教学,提升学科竞争力。


“何克抗先生对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开拓”论坛


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王济军主持“何克抗先生扎根实践的教育精神与探索”主题论坛。他表示,“教育研究的实验室一定要建立在一线课堂”这是先生的格言,为此,何克抗先生围绕着实践与育人在教育系统研发、信息化教学应用、立足教育公平与均衡而开展的试验、中国创客教育、高质量教育体系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值得我们探索。


清华大学教授韩锡斌代表清华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团队向何克抗先生致敬。他表示,何克抗先生团队关于教学平台的研发给清华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给予了有益的启发,多次参与论坛、对清华团队的工作予以高度肯定等都给予清华大学教育技术团队极大的支持,将继承何克抗先生开拓创新精神,发展教育技术学科的硬技术。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继华表示,先生有着交叉思维的创新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教育家情怀,这种精神品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将“小我”升华成“大我”,改变我们的思维和格局,我们将传承先生乐观的态度、知行合一传道授业的教育家精神。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郑燕林表示,何克抗先生是东北师范大学的终身教授,在东北师大博士点的建设和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上,先生给予了巨大支持,代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团队感谢何克抗先生。她指出,何克抗先生的创客教育关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对创客教育的研究具有方向性指引作用,要向大先生学习,从小事情做起,在实践中成长。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编贾玉超表示,何克抗先生的跨越式教学探索对于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两个创新:不仅关注教育起点,还关注教育过程公平,真正关注教育质量提升来实现教育公平;两个超前:超前二十年探索不增加课业负担的前提下的高效教学模式;超前考虑如何自主构建教育信息化理论体系。作为晚辈,向扎根大地、实践的先行者学习。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孙众表示,何克抗先生的跨越,一是强调信息化大投入后要有大产出,不增加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掌握教育技术的理论方法,深入课堂;三是注重育人本身,关注创新思维;四是从城市优质校跨越到边远乡村校;五是超越学者身份,做社会教育工作的协同者、问题困难的解决人。


“何克抗先生扎根实践的教育精神与探索”论坛


西南大学教授刘革平表示,三个论坛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何克抗先生的学术人生。一是顶天立地,基于“四结合”和“跨越式”的长期实践提出中国特色的信息化教学理论,开创了中国学者提出中国特色信息化教学理论的先河;二是自信自立,坚持“四个自信”,敢于把华人的研究成果推向世界;三是交叉融合,将各类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的应用中,这是教育技术学科的特色,也是先生留给我们的财富。当下,全球华人教育技术学者正在开拓新的领域,让我们加倍努力,用更优异的成果和实践案例来告慰先生。


刘革平发言


二、何克抗先生的学术思想主题纪念活动


5月29日上午,在第二十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 2023)、第二届未来语言学习国际会议(ICFULL2023)开幕式上,开展了何克抗先生的学术思想主题纪念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教授致辞,对何克抗先生表达深切缅怀。他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何克抗先生在主持负责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工作中,深深扎根于中国教育实践,在教育技术学科定义的完善、信息化教学核心理论建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拓展、教育学理论创新等方面产出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强调,我们要以何克抗先生为旗帜,深入推动实施“强师工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师培养水平,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和教育强国建设,积极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和高质量发展。


周作宇致辞


随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艳主持“何克抗先生的学术思想”主旨发言环节。


董艳主持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以“为学、为事、为人‘大先生’”为题,致敬一生扎根教育事业的何克抗先生。他指出,何克抗先生作为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的重量级学者,一生忠诚于教育事业,扎根于教育实践,引领了理论创新和扎根本土的研究走向,为推进教育技术的学科自觉、领域自信和研究自主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在教育技术学科创建、教育信息化实践、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工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实践指导。他强调,为学,何克抗先生是教育技术理论的探索者;为事,先生是教育信息化事业的推动者;为人,先生是深入一线课堂的大国良师。


任友群发言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李克东表示,何克抗先生对于中国教育有四大贡献:一是统筹指导完成了教育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指导了第一届中国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制定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高等师范院校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改革体系的征集和汇编等学科建设的重要工作;二是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和方法的倡导者和大规模教育实验的实践者;三是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国际学术交流的推动者;四是国外教育理论的引进者、批判者、发展者和创新者。他强调,何克抗先生是一个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坚持实践的教育家,在开拓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促进我国教师人才培养,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李克东发言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雍潜在主旨发言中指出,顶天立地、敢为人先,何克抗先生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的匠心“开创者”。行为世范、知行合一,何克抗先生是致力于做扎根教育事业、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时代“践行者”。


刘雍潜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回顾了何克抗先生的主要学术思想,在理论创新上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技术探索,对中文信息处理系统的研发及教育应用;二是理论省思,AECT94定义的引介与思考;三是体系构建,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系统建构;四是学术原创,“创造性思维理论”“认知发展新论”与“语觉论”的创建。在理论践行上,围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实践研究、新型教育技术系统开发研发,教育技术规范标准制定研究三条主线开展。


余胜泉发言


此外,会议举行了何克抗先生中英文系列著作成果整理发布仪式。李克东、陈德怀、刘雍潜、黄荣怀、香港大学教授王敏红共同启动发布。大会还举行了中央电视总台-中央新影老故事频道《印象东方》栏目关于《走进教育名家何克抗》纪录片开机仪式。《印象东方》主编杨丽、武法提、余胜泉、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柯清超、黑龙江崇文实验学校校长张梦鸿为专题纪录片进行打板开机。


克抗先生著作整理发布仪式


克抗先生纪录片开机仪式


心注一境,矢志耕耘,著作等身;学贯中西,知行合一,不懈精进。向我国教育技术学科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有着博大情怀的著名教育家、毕生忠诚于教育事业并扎根于中国教育实践的何克抗先生致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