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协公布《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北京师范大学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入选,生命科学学院冯利民副教授为基地负责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家关于科学普及的工作部署和要求,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大力加强科普基地建设;深化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活动,构建动态管理和长效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等基地,提高科普服务能力。
2018年,北师大获批建设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成为 “十三五”期间面向国家生态文明战略重点建设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在国家林草局、科技部、吉林省政府等部门大力支持下,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现已建成一个科学平台、一个监测系统、一个北京中心基地、一个野外基地的“四个一”科研研究和科普教育体系。
一个“科学平台”,具体包括4个研究机构。其中,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保护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等3个研究机构均依托北京师范大学设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研究院由北京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共建。这些研究机构充分发挥平台作用,调动各方专家学者力量,为我国开展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科普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监测系统”,即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该系统由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数十家高新技术公司自主研发,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生态物联网监测网络,这是全球首个实现大面积全覆盖的实时监测系统,成功实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1.41万平方公里全覆盖。截至目前,监测系统共实时传输和识别超过3万次东北虎、东北豹以及超过1000多万次其它野生动物活动、人类活动及自然资源监测影像。这些精彩纷呈的野生动植物海量影像将为林草科普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支持。
“北京中心基地”,即位于北京城区的北京师范大学海淀校园内面积超过2000平米的生态北京楼、北京师范大学动植物标本馆,拥有现代化的生态学科研实验室、生物多样性保护智慧实验室、生态大数据中心等,北京师范大学动植物标本馆始建于1916年,历经近百年沧桑,汇集了京师大学堂、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几代学人所采集,收藏的标本。现藏标本三十余万号,其中包括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生物演化中的重要代表以及具有历史和文物价值的珍贵标本,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动植物标本馆之一。
“野外基地”,即珲春科研-科普基地。该基地由北京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和珲春市政府合作共建,面积达4000平米的野外科研实验大楼、科普宣教中心、生态监测大数据中心和一批野外科学观测站点在吉林珲春及国家公园先后落地。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目标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态学术高地、中国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窗口、人才培养的平台和生态自然教育博物馆。截至目前,已有社会各界人士1.1万人参观和访问研究基地,培训基层巡护人员、中学生物教师等技术人员1000余名,为“一带一路”十余个国家300多人提供专业培训。通过长期坚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积累了大量的科普经验,培养了一批业务能力强的科普专业人才。
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珲春科普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动植物标本馆
北京师范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与认定管理办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和科学素质的科普实践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模式转型升级。以建设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北京师范大学特色和优势,整合相关学科和资源,加强资金支持、政策引导和后勤保障,创新开展自然教育、生态体验活动,开展科普作品传作,传播林草科学知识和生态文化,展示林草科技成果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创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科普教育品牌,面向决策、面向社会和面向中小学生,围绕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积极对接学校课后服务需要,普及生态科学知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和弘扬科学精神,把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建设成为展示美丽中国的示范窗口,为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北师大智慧和力量。
长期坚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面向中小学生科普生态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