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头条关注» 培育大国良师 矢志师范报国——北京师范大学实施“优师计划”承担新时期教师教育新使命

培育大国良师 矢志师范报国——北京师范大学实施“优师计划”承担新时期教师教育新使命

20210910163126037220505240.jpg

20210910163126042268202589.jpg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航拍图

 

近日,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优师计划”)。明确从今年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原集中连片特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以下统称“定向县”)培养1万名左右本科层次师范生。


今年秋季学期,来自13个中西部省份的401名学生成为首批“优师计划”本科定向就业师范生,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下称“北师大”)珠海校区接受师范教育培养。


20210910163127686950300533.jpg

校名石广场


2007年,我国在北师大等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为中西部地区培养优秀教师。2018年,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改为“公费教育”,国家公费师范生享受免缴学费、住宿费和补助生活费“两免一补”公费培养。优师计划的提出和实施,必将开启师范教育的崭新篇章。


“优师计划传承了我国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的核心理念,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工作对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担起新时期教师教育的新使命。”北师大党委书记程建平认为,优师计划调动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高水平师范院校等我国师范教育体系内最优秀的力量,尽锐出战,以定向培养的方式,精准为定向县培养优秀教师,建设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从启动公费师范生培养工作到实施“优师计划”,北师大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从北师大毕业的师范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成为我国教育扶贫的重要力量。程建平说:“教师教育是百年师大的特色优势和立校之本。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师范人才,为解决中国教育问题提供有效对策方案,就是北师大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真正检验标准。” 


下得去——扎根边疆寻找个人价值


“对我个人来说,毕业10年的心路历程,就像是一场价值寻找之旅。”北师大首届公费师范生珠曲·邓巴江措说道。


2011年毕业之后,珠曲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主动要求到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江让乡完全小学任教。刚刚毕业的珠曲带着朴素初心,克服荒原戈壁上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等诸多困难,在学校里既当老师又当保育员,决心“让这里的孩子走出大山”。


20210910163127711070907101.jpg

珠曲


后来,珠曲去到县教育局工作,短暂地离开了学校,但是他的心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三尺讲台。2017年,为了支持阿里地区的教育,在河北省的支援下,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在拉萨成立了。珠曲瞄准这次机会,通过公招考试再次成为一名人民教师。2018年7月,再次回到一线岗位的珠曲被委任为初一年级主任,他带着34个老师的教学团队,陪伴了420多个学生三年时光。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中考放榜后,这帮孩子的成绩刷新了阿里地区的纪录。看着孩子们的笑脸,珠曲很欣慰自己做了这样的选择。他说,自己的所学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孩子们,就是他的梦想。


2007年起,北师大培养了越来越多的公费师范生,他们去到西藏、新疆、内蒙古、青海、广西、贵州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将家国大计、良师重任担在肩上,书写无悔的青春。


今年恰逢首届公费师范生毕业十周年。十年间,一批又一批的师范生像珠曲一样,从北师大毕业,奔向祖国五湖四海,扎根国家高原边疆,用一片赤诚之心成为“脱贫攻坚、教育先行”的重要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克拉玛依附属学校中学英语教师叶尔克西,是北师大首届公费师范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是她大学期间最主要的努力方向。除了学校的课程之外,最令叶尔克西印象深刻的,是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她经常跟随支教社团去给学校周边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送课送教。那时候,叶尔克西就频繁地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让自己的所学真正帮助到需要的人。


毕业之后,叶尔克西没有选择留在省会城市,而是主动请缨来到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任教。2012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克拉玛依附属学校建校,叶尔克西和多位北师大师范生校友一同前往这所全新的学校工作,把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播撒到祖国的大西北。叶尔克西个人也通过自我摸索,从一个讲台“小白”成长为屡获自治区级以上奖励的骨干教师,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叶妈”。


“迷人的景色、淳朴的民风,让我深爱这片土地,也让我清楚地意识到,新疆急需发展教育,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第三中学语文教师、德育干事古丽加汗·艾买提说。2011年,作为新疆地区民语系统高考文科状元,古丽加汗毫不犹豫地选择报考北师大,成为一名公费师范生,立志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一分绵薄之力。


20210910163127719229102230.jpg

古丽加汗·艾买提


刚刚踏入大学,地域教育水平的差异让她蒙受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但是,古丽加汗没有气馁,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她恶补古文和英语的短板,利用周末时间到国家图书馆借阅书籍,晚上利用课余时间坚持英文阅读,对着公共水房的镜子练习讲课……为的就是离自己梦想中那方安身立命的三尺讲台更近一点。


毕业之后,古丽加汗回到新疆,成为乌鲁木齐第二十三中学的高中历史老师。2016年9月,她被学校委派赴南疆,来到喀什叶城县第八中学支教,一年期满之后,她主动要求再延长一年时间,并最终留在这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留得住——从教信念越来越强烈


今年6月,北师大“缅怀时代楷模,学习黄文秀精神”交流会上,三位来自黄文秀家乡的师范生深情发言,表示将学习黄文秀对党忠诚的信仰初心和心系基层的大爱胸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贡献青春力量。


黄文秀是北师大法学硕士,广西定向选调生,2018年3月到广西省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


来自广西百色的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志远计划”定向就业师范生农苑从高中时期就看到师姐黄文秀的感人事迹,在心中默默地种下了学成回乡、支持家乡建设的种子。


一名“00后”大学生,作出这样的选择还是遭到周围的反对和不解,农苑的家人和朋友都认为,努力学习考上了名校,选择回到县城工作并非理想。“任何看似不理性的选择,背后都有满满的情怀。”农苑却从来也没有计较这些得失,在她看来,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已经深深扎根在自己心底,她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准备义无反顾地投身基层基础教育事业。


从2007年开始,我国公费师范教育走过了14个年头。在此期间,我国基础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公费师范教育功不可没。但是,也必须看到,一些体制机制的限制也逐渐浮出水面,比如,公费师范生培养规模过小、师范生毕业后未能留在基层任教、培养过程中理论和实践有所脱节等……


20210910163127729489100158.jpg

师范生利用假期进行支教


如何破解公费师范教育的瓶颈问题,北师大直面考题,依托南海之滨的珠海校区,组建未来教育学院承担师范生教育,尝试交上新的时代答卷——


“北师大按照学校‘一体两翼’战略布局,在珠海校区积极开展教师教育的改革创新。通过对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模式的系列创新,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教育理想、适应一线需求、能够面向未来的‘四有’好老师。”北师大校长董奇说。


2019年9月,北师大珠海校区迎来首批576名新生,这些“00后”大学生大多来自四川、广西、贵州等12个中西部省份和地区,被称为珠海校区的“黄埔一期”。


18岁的甘肃女孩梁竞艺第一志愿被北师大“志远计划”录取,于她而言,“人师”二字包含无限重任,能够到全国教师心中的圣地求学,坚定了她做一名好教师的决心。19岁的刘雨鑫来自四川,她青睐于珠海校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学校顶尖的教育资源,让她可以拓展事业、全面发展,为了以后可以更好地投身家乡教育事业。


“优师计划定向师范生要向国家级脱贫摘帽县输送合格教师人才,在这样的育人体系中,学生的信念养成教育最为关键。”北师大校长助理、常务副教务长郑国民介绍,“优师计划”学生毕业后将履行协议义务,经双向选择,由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安排至生源省份定向县县域中小学任教,任教服务不少于6年。


20210910163126059244609218.jpg

名师名校长讲坛


因此,北师大从师范生入学开始,就非常注重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从教信念教育,开展中国师范教育史、北师大校史等课程,引导师范生形成正确史观,明确自身光荣使命。学校还举办世界冠军讲坛、乐育讲坛和沙龙等品牌活动,邀请奥运冠军、名师名校长、各类获奖教师代表来校与学生交流,以榜样力量涵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教师信念。


在一系列特色教学的推动下,埋在师范生心中扎根基层、坚守三尺讲台的精神种子开始逐渐萌芽。


教得好——一代又一代师范生传承奋斗


“选择师范这条路,理由可能不相同,但是目标始终是一致的。”北师大首届公费师范生朱毅说。2011年,完成北师大数学师范专业课程的朱毅带着一份“把好的教育带回家乡”的初心,回到家乡贵州,进入贵阳市第一中学任教。


20210910163127746107902532.jpg

朱毅


在朱毅的数学课上,没有枯燥的公式和解题的套路,取而代之的是数学小故事和数学小案例,令学生们充分感觉到数学的美感。朱毅之所以推崇这样的教学理念,是受到了母校李建华老师的深刻影响:抛弃单纯应试备考的套路,把数学课上得有“美感”。去年疫情防控期间,朱毅为学生上网课时,就经常挖掘一些生活中发生的具体实例,吸引学生去学习应用。


更重要的是,朱毅无时无刻不在向学生们传递着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热爱,他的这份初心也感染了不少学生,不少学生默默地在心底种下了教书育人的种子。


去年9月,北师大在全国率先布局,面向尚未摘帽的52个国家级贫困县所在省份优秀高中毕业生,按照“省来县去”原则,择优招收本科“志远计划”定向就业师范生。学校按照“一体两翼”的办学布局,与北京校区同一水平、同一标准打造珠海校区,并将这批公费师范生安排在这里培养。


经过高中3年的刻苦努力,贵阳一中学生佘政安如愿以偿地成为北师大首届“志远计划”定向就业师范生,学习英语师范专业。作为朱毅的学生,佘政安从老师那里认识北师大,并逐步坚定了自己走上师范道路的信念。今年暑假,刚刚结束大一课程的佘政安就来到贵州省黄平民族中学实习。他说,“扶贫先扶智,我要接过老师前辈们手中的接力棒,在业务上追求卓越,当一名循循善诱的好教师,支持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


“良师宛如一盏明灯,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说起为什么会选择当老师,北师大2012届公费师范生韩加强如是说。韩加强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很差,得益于每个阶段都遇到很好的老师,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支持,让他坚定地走上了人民教师这条职业道路。


20210910163127751640408815.jpg

韩加强


2008年5月,四川发生地震,韩加强的家乡雅安受到了严重破坏,高考被迫延期。北师大为这一年的四川考生增加了招生名额,韩加强得以进入梦寐以求的北师大求学。大学4年,韩加强饥渴地吸收知识,每个周末和节假日基本在实验中度过,暑假都留在学校和老师一起做课题。


“学霸”韩加强毕业后,回到四川省成都市天府第七中学任地理教师。工作十年,他两次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如今的他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之外,还承担起了学校的教育科研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他自发成立“星火学术成长营”工作室,培训提升了50多名青年教师的科研素养,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数读育人


2020年率先设立“志远计划”,面向当时尚未脱贫摘帽的52个国家级贫困县定向培养基础教育高素质师资,首批成功录取147名学生。


2021年实施“优师计划”,以“省来县去”原则招录401名本科定向就业师范生,在珠海校区培养,招生范围扩展到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


2020年筹资实施“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当年到县级及以下基础教育领域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是过去5年平均数的两倍,2021年“启航计划”第一批入选的186名优秀毕业生已奔赴中西部基础教育一线工作。


2014年起实施“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覆盖全国中小学校达到6700多所,中西部欠发达地区400多所,打造广大教师互帮互助的成长共同体。


2014年以来,通过“国培”等各项培训任务,累计培训教师、校长园长、教育管理人员、科研人员130余万人次。


2021年暑期期间,乐育书院共派出25支教育实践队,264名队员,支教地区覆盖10个省份、19个城市乡村,为支教地区学生开设16个学科、200余门课程,总授课时长超4万分钟。


北师大珠海校区创新“学院+书院”协同育人方式  帮助每位师范生实现“教师梦”


晚上10时,未来教育学院的公共讨论区依旧灯火通明,伴着湖光山色,同学们带着笔记本围坐在老师身边,听取他们耐心细致的答疑。这样的场面,已经成为北师大珠海校区的校园一景。


2019年9月5日下午,启用不久的北师大珠海校区迎来了第一位“大咖”——北师大资深教授、中国文字训诂学泰斗王宁。她为本科新生开讲通识课程《说文学入门》。


20210910163126065328102210.jpg

王宁教授给学生授课


在未来教育学院的组织下,国家两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大批知名教授接连出现在珠海校区的课堂上。


去年7月,北师大珠海校区乐育书院正式成立,以创新的方式探索与培养“大国良师”目标相适应的“学院+书院”协同育人模式。


“乐育书院就是未来教师的成长平台,学生类型包括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定向就业师范生,书院承担着面向国家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广东省粤东粤西粤北欠发达地区,尤其是面向刚刚实现‘脱帽’的832个国家贫困县输送合格教师人才的战略任务。”乐育书院副院长兼直属党支部副书记闫虹庚说。


20210910163127841472203946.jpg

“优师计划”首批新生入学


乐育书院为公费师范生和优师计划定向就业师范生打造了全方位的成长支撑体系,打破了传统学工模式,建立了全天候住宿时的书院育人保障。在乐育书院,学生不仅能够和专任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结成长期导师,还能与校领导、校长名师、热心企业家组成短期导师,并有多种朋辈辅导项目供学生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乐育书院在育人机制上的创新,体现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品牌活动。闫虹庚介绍,目前,书院已经成立A-STEM创客、南薇有声等20多个兴趣小组和高尔夫入门、女子健身与搏击、古典乐舞等10多门特色课程。书院还通过邀请全国知名教育家、好校长好老师、优秀公费师范生校友来校进行讲座和沙龙,打造教师素质提升平台,不断引导学生投身基础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


乐育书院培养的学生中,有不少在求学过程中面临经济和学业的双重压力,负担较重。书院为这部分学生织密了防护网,不仅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两免一补”的资助政策,还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广泛开拓助学渠道,构建了“奖贷助勤减免补”这一完善有效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真正体现了“扶上马、送一程,服务终身”。


闫虹庚介绍,2020—2021学年,共有23%的公费师范生、54%的“志远计划”学生被认定为家庭困难学生,乐育书院在经济上尝试多方筹措,过去一年中,公费师范生和“志远计划”资助金额超过500万元,实现了高资助面、高资助额、高满意度的资助目标,确保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不受影响,切实帮助每位学生实现“教师梦”。


 


原文刊载于《南方日报》2021年9月8日A12版;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1-09/08/content_7962473.ht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