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成果]地理科学学部教授缪驰远团队在Nature Climate Change发表成果:揭示了北半球雪水资源悖论的成因及其对未来水资源管理的影响

[成果]地理科学学部教授缪驰远团队在Nature Climate Change发表成果:揭示了北半球雪水资源悖论的成因及其对未来水资源管理的影响

雪是北半球水资源的核心载体,其融化过程为全球1/6人口和1/4经济活动提供关键水源。然而,全球变暖正导致积雪量显著减少,威胁区域水安全与粮食供应。当前地球系统模型(ESMs)在模拟积雪变化时存在一个根本性矛盾——“雪水资源悖论”:ESMs显著低估冰冻天数(即模型认为“可供降雪的天数过少”,日均温度小于0 Co),却系统性高估雪水当量(SWE)。这一悖论现象直接导致模型对未来融雪水量的预测存在系统性偏差,严重误导农业灌溉配额、水电调度及生态基流保障等关键决策,加剧水资源短缺与生态风险。


基于此,地理科学学部教授缪驰远团队提出创新性空间约束框架,厘清ESMs中冰冻日数与SWE模拟的矛盾机制,为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科学依据,助力应对全球变暖下的水文极端风险。如图1所示,研究发现模型对小雪(1–10 kg m⁻²/天)的模拟存在显著偏差:其频率被高估27%(6.6天/年),导致小雪雪量较观测高28.3%(1,293 Gt),贡献了SWE总偏差的69.5%。可见,CMIP6模型因“细雨问题”高估小雪频率是导致雪水资源矛盾的主要原因。改进对流参数化与模式分辨率可减少虚假降水,提升寒区水文预测精度,支撑水资源管理。如图2所示,提出的空间约束框架显著降低了CMIP6模型对北半球未来寒冷天数及SWE预测的不确定性,构建了高精度寒区积雪数据库。如图3所示,研究进一步发现未来北半球融雪水量被高估12%-16%,其中北极流域生态及水电依赖型区域(如科罗拉多河)面临严重威胁。这一发现为全球依赖融雪水资源的生态脆弱区与能源系统敲响警钟,凸显气候模型偏差可能掩盖真实的水危机风险。


图1 1982–2014年期间北半球雪水资源悖论的特征与机制


图2 2041–2060年北半球寒冷天数与雪水当量(SWE)的观测约束预估


图3 2041–2060年北半球未来融雪水量的萌现约束


该工作近期发表在气候变化领域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上,该研究得到了重点研发项目(2024YFF08093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4A20572)资助。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为第一完成单位,缪驰远为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柴元方为第一作者。论文相关信息如下:Chai, Y.; Miao, C.; Gentine, P.; Mudryk, L.; Thackeray, C.; Berghuijs, W.; Wu, Y.; Fan, X., Slater, L., Sun, Q.; Zwiers, F。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58-025-02308-y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Scan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