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十九大精神 |  工作动态 |  通知公告 |  专家解读
梁进社:美其道·慎其行
日期: 2016-04-01  信息来源:    

  是故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汉•董仲舒

       “治学严谨,关心学生,淡泊名利”,这是梁进社的学生们对他的一致评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位外表朴素,内心热诚的老师,用自己的严谨与负责为学生树立起了榜样。

       “不要做教书匠,要做有思想的教师”

       在教学中,梁进社主张教研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倾注了他的思考与体悟。他曾对师范生们说:“不要做教书匠,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这一份师长的忠告,也在他的身体力行之中,不断地被实践着。

       在本科生一年级上学期的课程中,梁进社有一门“地理科学导论”的入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由于自然地理偏向于自然学科,而人文地理则更偏向于社会学科,长时间以来,两门学科都是分开教学。梁进社认为,这样一门学科不能只讲人文不讲自然。在教学中,梁进社一直把自然和人文放在同一个框架里进行讨论,坚持将二者有机地统一在地理学课堂讲授中。

       为了让自己的讲授更充实,他会经常找自然地理方向的老师一起讨论,希望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大的帮助。

       梁进社以身作则,同时,他也总是鼓励学生们要善于自主学习。“在大学里,学习需要自主性,要想学好,就要主动去学。”梁进社鼓励学生们学习应该积极主动,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获得变得轻而易举,因此,常常会有学生尚思考不足就急于著文。梁进社针对这种现象,自有他的妙招。他要求学生尽量手写论文。对论文的字数他基本没有特别要求,但对论文的内容却严格把关。这就保证了让学生们对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有思维过程,才不至于固化”。

       对于很多初入大学的人文地理本科生来说,数学的应用让很多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了畏难心理。为此,在讲解难点时,梁进社总是尽量选择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学生对问题理解得透彻了,逐渐地,对人文地理学科博大精深的魅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梁进社也非常重视实践的意义,将实地调研和课堂讲解紧密结合。他常说的一句话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比公式更重要的是对现实世界的观察”。

       严谨于学,学而不止

       “梁老师是一个真正用严谨的态度来做学问的人。”每当提到梁进社,他的学生总钦佩不已。梁进社对自己和学生都严格要求,“大学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地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放纵自己。不仅课堂应该有纪律性,学生也要有很强的自我控制力,这样才能在大学生活中终有所得。既然是来上课,就要有上课的样子,不能懒懒散散。”

       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对待科研,梁进社一向严谨认真,对于细节要求臻于完美。

       在撰写《中国水土流失考察报告》过程中,梁进社发现研究报告中某处数据之和多出了0.1个百分点,立即将负责该章节写作的学生叫到办公室,指出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错误。那位同学不禁感喟,老师如此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他上了一堂终生难忘的治学之课。

       梁进社坚持每天来办公室,亲力亲为做科研。很多作图、计算数据等基础工作,他都选择亲自动手,以确保研究数据的精准。

       学无止境,学而不止。梁进社坚持学习,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范围。

       一次,他与一名学生同时购买了《计量经济学》英文原著教材。两个月后,梁进社打电话询问学生:“你看到多少页了?”

       “20页,因为英文读起来相对吃力,再加上被许多事情耽误。”学生答道。

       当得知梁进社老师已经读到几百页的时候,学生心里一下子变得紧张不安起来,“老师比学生还要用功,我实在惭愧,不敢再找借口,只有加倍努力。”

       这种孜孜不倦、学而不厌的求学、治学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们。学生们纷纷以梁进社为榜样,更加专注于学术。

       爱生如子,提携后辈

       潜心于学术研究的同时,梁进社不忘对后辈的关怀与提携。他不仅带着年轻老师一起做课题,还会为身边青年老师和学生们撰写论文提供思路。他无论是对年轻教师还是本硕博学生都很严格,有时甚至会把学生批评到流泪,而在生活中却对后辈们非常关心。

       学生小王依然记得,十年前,一个风沙漫天的日子,正在校医院住院的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能够吃到梁老师在家中亲手做好并冒着风沙送来的热腾腾的鸡蛋羹。十年后回忆此事时,小王依然感动不已,那种温暖恍如昨日。

       一个学生出国留学需要缴押金,但由于时间紧迫,没有集齐钱,于是向梁进社求助。不巧,梁进社当时身上没带钱,可是,他并没有推辞,而是立刻带着学生找到另一位同事,拿着存折去银行取钱,当场把钱交给了学生,并且事后对同事感谢不已。这种“不是父亲,胜似父亲”的感情,让这名出国留学的学生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

       一名在职博士生,由于工作繁忙,只能利用寒暑假来学校专心写论文。大年初一,梁进社一心惦记着自己的学生,主动放弃假日,早早来到了学校的办公室,为学生指点毕业论文的修改。

       这样爱护学生的事例还有很多。

       梁进社的一位1997级学生回忆,在他做硕士毕业论文期间,“梁老师拿给我两本厚厚的英文论文,说是自己去三里河开会,路过国家图书馆时,特地下车为我复印的”。至今,这名学生仍然清楚地记得老师眼中满满的期望。

       有一位学生的博士学位论文拖了两年一直未能成文,除了对他进行论文指导之外,梁进社担心学生压力过大,就经常开导鼓励他,私底下还让另外两位博士生平时多关照他。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位博士生终于顺利毕业。毕业后只要有机会,这位学生就会回校看望自己的恩师。一次闲谈中,学生谈到了正在做的课题和遇到的困难。“本来只当作闲谈,没想到两天后的早晨梁老师就打来电话,和我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后来,梁进社还带着这位已毕业的学生去找其他老师请教,为学生课题的进展给予全力的支持。
默默关注,全力支持,这就是一个师者对学生无私之爱的最好的诠释和注解。

       “得知导师被评为‘十佳师德标兵’,远在千里之外,感觉十分高兴。但细细想想,梁老师淡泊名利,无论当不当选,都是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梁进社的博士生蔡安宁恳切地说。
 

(梁进社,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记者:郝泽华 付家祺 蒋玉涵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Email: xcb@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