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综合新闻» “第四期中华文化国际青年研习项目2023暨第八届京师哲学暑期学堂”开幕

“第四期中华文化国际青年研习项目2023暨第八届京师哲学暑期学堂”开幕

7月10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学院承办的“第四期中华文化国际青年研习项目2023暨第八届京师哲学暑期学堂”在京师学堂京师厅开幕,来自新加坡、巴基斯坦、意大利、加拿大、巴西等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名青年学者参加本次研习活动。本届项目的研习主题是“儒家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旨在促进国际青年学生深入了解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考儒家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就中国文化如何解决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难题进行深入研讨。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郭沂,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学院院长吴向东,哲学学院中国哲学研究所副教授Thomas Michael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哲学学院院长助理代海强主持。


郭沂首先转达了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刘延东对与会嘉宾和师生的诚挚问候,强调了国际儒学联合会的初心使命;回顾了“中华文化国际青年研习项目”的发展历程及贡献,呼吁各国青年,勇担历史重任,以宽广的胸怀、扎实的学养、坚定的意志,携手共进,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本次研习项目以儒家思想为范例,汇聚全球智慧,共同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意义,以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贡献。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郭沂教授致辞


周作宇对参加本次活动的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对国际儒学联合会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对参与此次项目的授课老师、组织者和筹办人员表示亲切问候。他指出,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难题。中国式现代化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周作宇指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现代化难题的重要启示。他希望参加本次项目的学员秉持促进文明相互理解、互学互鉴的理念,通过切磋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为架起不同文明沟通的桥梁,为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WechatIMG335_副本.jpg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教授致辞


吴向东对国际儒学联合会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向学校对本次项目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并向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各国青年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他希望通过本次研讨认识并了解传统中国与当代中国,在世界文明的视野下理解儒家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系,在中华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反思当代世界和人类文明面临的诸多矛盾、困境和挑战。吴向东希望大家共同携手,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永续和平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学院院长吴向东教授致辞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员代表魏倩倩(Wei Qianqian)发言。她认为历经千年而不衰的儒家文明对于促进现代中国的和谐发展,乃至现今的全球文明,都具有重要意义。她认为本次研习项目的三个分主题涵盖了人类文明的过往历程和未来出路,是连接东西方文明共同关切的桥梁,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她引用《礼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来表达自己对即将到来的研习项目的期待。她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与各国青年学者共同学习,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同时拓宽全球视野。


学员代表魏倩倩发言


本次研习项目邀请到来自全球10所高校的12位知名学者,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向东、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黄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霞、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赟、中山大学教授陈立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祥俊、香港大学教授Daniel Bell、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劳悦强、韩国西江大学教授Soyi Chung(郑素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教授孙伟等。期间专家学者将围绕“儒家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对话“等主题开展授课。


截至2023年,京师哲学暑期学堂已经连续举办八届,中华文化国际青年研习项目已经举办四期,活动内容丰富,包括讲座研讨、文化参访等内容,为促进世界各国青年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增进各国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