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综合新闻» 【中国教育报】 “课堂翻转”需实现规律性和灵活性统一

【中国教育报】 “课堂翻转”需实现规律性和灵活性统一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有的教学计划。随着开学季的到来,教育部和学校都遵循“停课不停学”的精神,充分调动线上、线下资源,在特殊情况下开展教学工作。应对这样的挑战,高校在线教学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以讲授法或教师示范为主。教师准备讲义、PPT,提前录制好授课内容,再发到微信群等社交软件,请学生在规定时间观看、学习。二是讲授、问答、讨论相结合的线上课堂教学,这种线上课堂形态为数较多。三是依托成熟的慕课组织教学的“翻转式课堂”,学生先在慕课平台观摩学习,完成相应学习任务,课上围绕学生的生成性问题由教师主持展开研讨。


北京师范大学本学期开设的“语文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属于“翻转式课堂”。这门课程是为本科三年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开设的教师教育类课程。过去的几个学期我们为北师大本科师范生上课,都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翻转式教学方式。本学期,除了要满足慕课系统本身已参加线上学习的4700多名学习者的需求,也对依托这门慕课的北师大本科师范生教学做了新的调整,力求实现教育规律性和教学灵活性的辩证统一。


发挥资源优势,对课前学习提出更高要求


为了保障学生在特殊情况下慕课课程的自主学习效果,我们主要做了两方面的改进。一是更好地发挥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优势。每周精选1小时左右的教学视频、5篇必读文献、10篇选读文献上传至慕课平台,并提出了比平时更严格的学习要求:学生要在课前观摩视频、阅读文献,完成300字左右的简要评析,至少提出自己希望在直播课上进行研讨的两个问题。这种学习要求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促使学生必须认真对待自主学习的内容和过程。


二是对学生课前提交的评析和问题进行批阅和梳理。在特殊时期,教师不仅对学生严格要求,也加大了教学投入,这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暗功夫”。教师和助教做好分工,及时收集和整理学生的评析,确保每名学生提交的学习内容都能得到及时关注、反馈,使学生具有“存在感”,深切感到被关注、被重视,以激发学习动力热情。


对于学生提出的希望课上讨论的问题,教师和助教进行细致梳理。每周日晚上8点前,学生上传问题,教师和助教在周一晚上之前阅读、梳理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统计和分析问题的共性特征,对问题进行归类,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做好问题综述的准备。在此基础上,研判和遴选值得深入研讨的3—5个问题,每个问题选择5个典型的学生表述,以全面、客观呈现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的思考。经过这样的精心遴选,既能避免因为面面俱到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又能充分发挥多角度思维方式的作用,强化学生思考的张力,形成课堂研讨问题的冲击力。


在遴选、呈现问题,制作教学PPT之后,我们还要再做两项准备工作,一是要设计如何引导学生研讨每个问题,特别注意研讨的路径和机制,这直接决定着研讨的质量;二是需要准备自己的观点或者补充资料,以便与学生进行分享。


重视线上线下差异,调整教学途径和手段


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还要直面直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是保证线上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在已开展的为期两周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切实感受到这种线上的课堂讨论,与慕课平台上可持续多时的书面发言和研讨不同,与线下面对面的课堂讨论更不同,它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经过对多个直播平台和线上教学工具的尝试,我们采用“腾讯会议”软件组织教学。为不影响网速,学生大多不打开视频,因此看不到学生的表情和反应,给教师随机应变、引导学生有效参与研讨活动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加之学生在家上网,网速参差不齐,更增加了参与的困难。


第一周上课因为没有经验,在等待学生发言时耗费了时间,讨论气氛也难以达到线下面对面课堂的热烈程度。授课结束后,我们及时反思,做出调整。第二周上课前,专门安排时间指导学生线上工具的使用方法,帮助学生熟悉本课程问题讨论环节的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这次课堂研讨的效果明显提升。为避免网速慢等因素影响学生观看课堂研讨的内容,我们提前把教学PPT发给学生,并在PPT上注明页数。讨论时,学生可以用手机使用软件来发言,同时在电脑上播放PPT,即使在讨论过程中出现卡顿,也不用担心造成内容错位。


实践表明,依托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展翻转式的线上教学,在观看视频、阅读文献、收集和梳理问题、批改和反馈作业等方面,充分体现了线上学习便捷性、交互性和个性化等优势。随着师生信息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两节连堂的线上课堂讨论也逐步变得便捷、高效。受限于网络授课本身不可避免的一些缺憾,与真正的面对面课堂讨论相比,的确还缺少很多情感方面的碰撞,小组讨论过程中对听说读写的现场训练和即时展示目前也较难办到。但课程满意度调研显示,学生们普遍感到对这门课程的收获非常大。


突出过程反馈,优化研讨与学习质量


课后及时批改、反馈学生作业,提升和深化学习质量,也是在特殊时期要加以强调的重点之一。每次课后都要求学生结合观摩的视频、阅读的文献、课堂上的研讨问题,自主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完成2000字以上的作业。每次课前,教师和助教要批改完所有学生提交的作业并进行反馈,这就意味着教师和助教的工作量非常繁重,会在这方面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这种最原始的“笔谈”的方式既可以增进学生的理解深度,又能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每当看到很多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深入而精到,表达清晰而顺畅,教师的批改也往往乐此不疲。


有学生认为这种依托慕课平台、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应特殊时期的教学。归根结底,教学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慕课平台的资源优势、教师对课程各环节的整体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不少学生表示疫情期间在这门课上得到了教师的密切关注,这是平时很少感受到的。不仅课前、课后每份作业都得到非常及时和详尽的批改,自己的疑难困惑也被作为教学内容呈现给所有的课程参与者。这种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对学生思想活动的重视,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网络信息技术使用带来的困扰,让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关系更近了。


总的来看,疫情之下的线上课堂教学虽然面临着很多新挑战、新问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其中最关键的一条认识就是,只要是教学活动,都需要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师在课程设计、授课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馈等各环节适当加大教学投入,持续地督促、组织、指导、帮助学生达成应然的学习目标,才能保障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