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综合新闻» 北师大支持完成的四项科研成果荣获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北师大支持完成的四项科研成果荣获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授奖决定。北京师范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四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


数学科学学院李增沪教授主持完成的“关于带移民分枝过程的研究” 项目发现了斜卷积方程,提出了“斜卷积半群”的概念,给出了随机移民结构的数学表达;建立了多个连续状态带移民分枝过程的随机方程,给出了过程轨道的直接构造方法,并构造了相应的随机测度流,建立的随机方程被国际上命名为“Dawson-Li随机微分方程”,被认为是该领域“有力的工具”; 通过随机微分方程的强解构造了稳定CIR模型,证明了模型的强Feller性、强混合性和指数遍历性。该项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


心理学部李武教授主持完成的“有效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项目围绕有效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基于典型的非陈述性学习记忆和陈述性学习记忆,从有效学习的神经激活模式、高级和低级脑区在学习中的协同作用、如何让学习产生“举一反三”的效果等方面作为切入点,深入系统地揭示了有效学习的规律和机制。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在理解大脑学习的规律和机制的基础上提升学习效率以及矫正学习困难和障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该项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


水科学研究院王国强教授主持完成的“流域水系统资源-环境-生态协同承载力测度方法与提升技术” 项目基于流域水系统资源-环境-生态互馈机制,构建了“协同承载力”理论体系;以地物高光谱为纽带,突破了高精度地物特征跨地物观测和转换的难题,实现了数据跨尺度高精度连续获取;研发了“自然-行政”嵌套网格为基本计算单元的陆水一体化模拟模型,实现了流域水系统多过程、多尺度耦合实时模拟、评价、监测;研发并推广应用了“空间管控-优化配置-工程处置”的提升路径及技术要点,提升了示范区的协同承载效果。该项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化学学院闫东鹏教授主持完成的“新型超分子智能响应发光材料及防伪应用技术”提出了基于超分子组装化学原理,构筑新型智能响应发光材料以应用于防伪领域的新策略和新方案,突破了传统单一光致发光防伪材料的技术瓶颈,实现了产业技术升级。研制的20余种新型超分子智能响应发光体系,具有响应速度快、识别便捷、不易仿冒等特点。同时,面向智能响应发光材料的集成化和规模化应用需求,发展了多种组装方法,实现了系列材料的宏量化制备。该项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面向全国高等院校,每年评审一次,分设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青年科学奖,主要授予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2019年度全国315项(人)获奖,其中自然科学一等奖40项、二等奖80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7项、二等奖2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49项、二等奖86项(含科普类1项),青年科学奖10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