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综合新闻» 第五届孔子新汉学计划·京师哲学暑期学堂结业典礼暨学术成果展举行

第五届孔子新汉学计划·京师哲学暑期学堂结业典礼暨学术成果展举行

7月15日,第五届京师哲学暑期学堂“中国思想与现代文明”结业典礼暨学术成果展在京师学堂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孔子学院管理中心主任肖铠、哲学学院院长吴向东、哲学学院院长助理田书峰参加活动。结业典礼由田书峰主持。


1563508511996036837.jpg


学员们对自己在过去两周的所思所获进行了展示,分六组依次做学术报告,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顾彬、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刘笑敢、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劳悦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Thomas Micheal等专家学者对展示进行点评。


1563508512632058549.jpg


第一组学员以意大利汉学家利玛窦引入,介绍了当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手段、过程和成果,总结了在当时进行文化传播所面临的困难,并结合当下的文化交流,对儒家思想与基督教进行了对比。第二组学员以“天”为逻辑线索,阐述了对儒家的“仁和”思想、孟子的“仁理义”、老子的“道”思想的理解,从邻里亲朋到国际关系,该组学员以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示了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成果,并且学以致用,为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提出了独特的哲学理解。第三组学员立足“无为”的主题,通过对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的细致区分,阐释了对中国思想中“对立与和谐”的理解。第四组学员围绕如何使人更幸福这一历久弥新的哲学问题,通过对孟子与荀子的比较研究,从心知与言行两个方面做了阐发,认为中国的家国思想为破解绝对化的个人主义提供了可行的方案。第五组学员聚焦于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介绍了墨子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描绘了墨子思想的基本脉络,详述了墨子的“兼爱”思想,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大家展现了他们眼中的墨子。第六组学员认为无论东西方,人总是要直面“死亡”这一主题,如何对待死亡就成为中西方思想的独特交汇点,在几位学员的通力合作下,古今中外多位思想家纷至沓来,呈现出人类文明形成以来的“死亡”思想地图。


1563508513427094549.jpg


学术成果展示后,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讨论,评选出第六小组为优秀学术展示一等奖,第三小组为二等奖。


1563508516423009880.jpg


1563508517352009297.jpg


随后进行了毕业赠言和结业证书授予仪式。大家一同观看了本届暑期学堂的视频集锦,回顾了精彩瞬间。


1563508520161080579.jpg


周作宇认为在本次暑期学堂中,大家都展现出了对中国文化浓厚的兴趣和有深度的了解,为北京师范大学注入了更加多元的生机和活力,为中国文化的发扬做出了努力,为世界文化的交流贡献了力量。同时,他对大家顺利结业表示祝贺。


1563508522416048033.jpg


吴向东表达了对学校、学院老师和项目助教的感谢。他肯定了学员们带来的新思路、新视角,这是思想的碰撞更是文化的交流,是它们使这个夏天充实而有意义。他希望大家能够记得,北京师范大学将永远会是各位学员在中国的一个家。


1563508523784011241.jpg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刘笑敢向大家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为期两年的MA中国哲学研究生留学生项目。项目中的很多老师均为国际知名学者,有非常强的专业背景和多年的教学经验,能够为大家在中国哲学方面的学习提供很大的助力,期待新学员、新朋友们的加入。


周作宇和吴向东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并与学员合影留念。


1563508524872084995.jpg


      本届京师哲学暑期学堂主要表现了如下三个特点:讲员团队的国际性、学员团队的多元性、课程设计的思想性。担任此次暑期学堂的讲员都是在中国哲学和中西比较哲学领域深耕多年、造诣极深的世界知名学者。共有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42名学员参与了此次暑期学堂,其中不乏有一些来自牛津大学、耶鲁大学、慕尼黑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更有来自意大利、加纳、俄罗斯、孟加拉国、波兰、土耳其、韩国等1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7位学员参加,他们拍摄了相关宣传片,极大地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资源共享和文化交流,助力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课程内容强调哲学性和思想性,目的是不只是让外国学员们能够直观地感受中国、体验中国文化、看中国,更能够通过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学习而“思中国”,通过大师的学术讲座、小组沙龙、文化古迹观摩等形式,切实地让学员们开始“思中国”, 增加他们对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的喜爱和理解。


京师哲学暑期学堂欢迎来自全球各地的中国文化爱好者实地访学,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交流贡献力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