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参与社会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我国有8500多万各类残疾人,处于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口达到3000多万。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时代背景下,残疾人通过就业实现脱贫对于打赢扶贫攻坚战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从目前来看,不管是残疾人就业率还是就业质量均有较大提升空间。为进一步推动残疾人就业研究的深入开展,提升残疾人就业机会、改善残疾人就业质量、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决定成立“残疾人劳动就业专业委员会”。
12月9日,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残疾人劳动就业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残疾人就业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残疾人劳动就业专业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副理事长、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程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尹建堃,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副主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扶贫办主任解宏德,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主任赖伟,中国就业促进会秘书长李燕萍,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共6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前,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会见了与会领导和嘉宾,就残疾人教育、残疾人事业发展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会议分别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杨立雄教授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张琪教授主持。
会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秘书长厉才茂宣布《关于同意成立残疾人劳动就业专业委员会的决定》,决定委任赖德胜教授为主任委员,杨立雄、黄震、李长安、张琪、朱永彬、廖娟为副主任委员,廖娟兼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超、杨维任副秘书长。
程凯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广大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发生的根本改变,社会对残疾的观念经历了从“残废”到“残疾”再到“残障”的巨大变化。他回顾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30年来残疾人事业不平凡的历程,分享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成立10年来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他分别用“感恩40年”、“感动30年”、“感谢10年”来形容在党的领导下、国家扶持下和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共同努力下残疾人事业改革创新之路。程凯指出,残疾人就业从“床外就是远方,窗外就是世界”的狭小空间转变到了能通过互联网等新型方式实现突破局限、稳定就业、感知外面的世界并融入社会经济生活的新时代。他认为,从国情出发,仍要坚持劳动福利型的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这一方向在当今更深刻的含义是在依法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和就业权利的前提下促进残疾人的社会融合与全面发展。最后,程凯希望新组建的残疾人劳动就业专业委员会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人道责任的情怀,朴实无华的学风,为残疾人解难,为社会文明立言。
尹建堃在致辞中表示,从政府的角度看,解决就业靠市场,政府制定好规则,营造好的环境和秩序,鼓励通过市场手段实现就业。另一方面,政府也对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实施公平保护。残疾人是整个市场竞争就业中的弱中之重,是需要重点帮助的一些群体,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扶助残疾人就业。这些年来残疾人就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要看到新的要求新的目标与残疾人的就业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残疾人就业工作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十九大提出来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习总书记说过一个不能少,实现这个目标任务非常艰巨。残疾人劳动就业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整个社会搭建了重要的窗口和平台,为社会认识残疾人了解残疾人,通过工作提升社会对残疾人的认同,用社会的资源和社会的力量共同来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推进残疾人劳动就业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主任赖伟、中国就业促进会秘书长李燕萍也在大会上对残疾人劳动就业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随后,举行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残疾人劳动就业专业委员会的揭牌仪式,程凯会长向专委会委员颁发了聘书。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残疾人劳动就业专业委员会主任赖德胜介绍了专业委员会发展定位和规划。他认为,专业委员会将致力于推动我国残疾人劳动就业及相关研究,为此,未来将围绕以下目标开展工作:(1)多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事实和理论依据;(2)建设数据库,与中残联合作建立和开发残疾人劳动就业数据库,为有关研究和政策咨询提供数据支持;(3)搭建平台,促进残疾人劳动就业研究的国内交流和国际交流;(4)队伍建设,吸纳和培养一批残疾人劳动就业的研究人才,壮大研究力量,使残疾人劳动就业研究融入劳动就业研究的主流,不断扩大残疾人劳动就业研究的影响力;(5)社会咨询,为残疾人就业相关的组织、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咨询服务,回馈社会。他指出,残疾人劳动就业专业委员会是个学术共同体,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把促进残疾人就业和残疾人发展,提升残疾人就业理论研究的水平作为分内的责任。要加强与其他专业委员会的交流与合作,相互交叉,相互支持。成员之间是平等的,要求同存异,兼容并包。
最后,与会专家就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残疾人就业问题进行了研讨。中国人民大学杨立雄教授从残疾人口结构变化的角度阐释了残疾人就业发展的趋势,认为城镇残疾人就业总就业人数的下降在于劳动力供给发生了很大变化,即残疾人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中央财经大学的黄震教授认为残疾人是具有特殊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源,科技赋能可以补偿残疾人缺失的功能,而新型技术赋能残疾人劳动力和新工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匹配。无锡市残联的副理事长朱永彬认为,应把残疾人当成资源,根据残疾人的要素,不断开发出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通过残联就业服务机构和社会机构专业化服务,进行人岗精准匹配,实现残疾人正规就业。首都师范大学的廖娟副教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残疾人就业研究进行了回顾,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既要立足本土也要放眼世界,强调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并重,注重数据库和案例库的建设,并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北京联合大学讲师王琦博士通过贫困盲人基本情况摸底筛查的调研发现,中国盲人贫困发生率为6.9%,需要在就业质量提升、就业培训定位,互联网+教育,以及政策制定等方面做出努力,在2020年实现高质量脱贫。上海众帮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牛志华提出要将残疾人创作的文化艺术品经过设计研发做成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以促进残疾人就业,改变过去残疾人文创艺术品无人问津的状态,并形成自己的品牌,让更多企业来模仿这种方式,促进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就业。
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和专家还有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冯善伟,民政部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刘振杰,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孟大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助理蔡宏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江燕、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市场研究室主任田永坡,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院长张洪杰,长春大学行政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黄晶梅,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李超,北京市东城区残联调研员、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汪凯燕,武汉阳光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黄银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