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论坛]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举办第十一届中国外语博士论坛

[论坛]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举办第十一届中国外语博士论坛

12月9日至1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承办、《中国外语》编辑部协办的第11届“中国外语博士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新时代中国外语博士培养与学术创新”,旨在为中国外语界中青年学者搭建科研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论坛设置了主旨发言、期刊主编论坛和平行论坛,邀请了8位国内知名专家作大会主旨发言以及10位外语类核心刊物主编与青年学者进行交流,来自全国各地的博士生及青年老师在平行论坛进行发言,共200余名与会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7d86a5b1612e484a9e0c93136325f0b6_副本.jpg

论坛现场


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王德亮教授主持。《中国外语》首席编辑艾斌致开幕辞,代表《中国外语》编辑部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苗兴伟教授致欢迎辞,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参会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王德亮


艾斌


苗兴伟


本次论坛的与会专家围绕“新时代中国外语博士培养与学术创新”这一主题作学术报告。第一天有四位专家作主旨发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建达教授分析了使用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评估学生外语语用能力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它们对语用评估的启示。天津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王铭玉教授介绍了自己的语言符号学学习之路——从语言符号学之梦,到语言符号学之行,再到语言符号学之志。清华大学教授封宗信探讨了在国别区域研究的国家需要和一级学科建制驱动下新时期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问题。大连外国语大学教授、《外语与外语教学》主编邓耀臣从语言文字典籍外译及数字化现状分析入手,重点介绍了大连外国语大学近几年在该领域取得的成果以及面向语言文化传承和文明交流的数字人文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主旨发言


第二天上午,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王立非围绕语言服务研究的基本问题,论述了语言服务的概念和分类、多学科理论基础、重点研究领域、跨学科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提出国家语言服务能力的研究框架,为加快语言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出思考和建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郭英剑对哈佛大学近二十年英语文学类博士论文的选题做出考察,强调这些论文在选题方面的特点对于国内相应专业的博士生与硕士生在学位论文定题方面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现代外语》主编冉永平的发言结合了近年来语用学、话语研究等代表性前沿成果,展现了语言学研究所具有的时代性特征,以及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为语用与话语研究提供了语言以外的问题思考。北京师范大学日文系教授李炜分析了晚清时期日本学人的“中国文学史”著作被译介到中国的现状与问题,并指出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系统的梳理与考证去发现及纠正。


主旨发言


期刊主编论坛环节邀请了10位外语类核心期刊主编参加,五人一组分两个场次进行,包括来自《外语教学与研究》主编王克非、《现代外语》主编冉永平、《外语教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副主编吕生禄、《外语与外语教学》主编邓耀臣、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主编苗兴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主编陈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主编周长银、《山东外语教学》主编王卓、《中国外语》编审艾斌以及《俄罗斯文艺》主编刘娟。主编们介绍了各自期刊的办刊特色、审稿流程以及投稿注意事项等,并殷切希望当代的青年学者能够潜心研究,争取在国内外期刊发表高质量的文章,参会代表们也积极提问,与主编们进行了近距离的交流与探讨。



期刊主编论坛


在平行论坛环节,16个分会场共150余位参会者进行了发言,每场都安排了国内顶尖学者作点评专家,主要议题包括:语言学研究的进展与前沿、外国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外语教学研究的前沿与动态、翻译研究的新发展、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前沿、国别与区域研究动态等,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研究,专家们针对不同领域的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点评,与参会代表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平行论坛照片


下一届中国外语博士论坛将在浙江师范大学举办,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项伟代表承办单位发言,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学科建设的卓越成就,并诚挚地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到浙江师范大学相聚。


项伟


论坛闭幕式由苗兴伟主持,由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党委书记艾忻致闭幕辞。艾忻指出,“新时代中国外语博士培养与学术创新”是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话题,对于推动外语学科的繁荣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她还代表组委会感谢了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分享、各位博士研究生的积极参与及所有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艾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