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为推进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教学的双向融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值此“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历时已满廿年之际,2020年10月17日-18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在线召开“扎根实践的教育信息化理论创新”主题研讨会,旨在回顾二十年里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及其团队扎根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学实践研究经历,并由此形成的丰富的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成果,展望未来教育信息化理论以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之路。
此次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大中小学、科研机构等不同组织主体的嘉宾代表从不同维度诠释了“中国特色创新型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畅谈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的专业引领、理论深耕、社会价值,回顾二十载扎根课堂的“跨越岁月、峥嵘路途”,展望新时代“扎根一线、技术融合”的理念传承、模式传承、发展传承、学科传承和实践传承。来自北京、河北、天津、新疆、甘肃、贵州、广东、深圳、安徽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试验区课题负责人代表和教师代表线上参会。北京师范大学吴娟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张文兰教授等主持年会活动。北京师范大学官博、百家号,央广网教育,腾讯课堂实时直播,播放总量达360余万人次,观看人次达78万,广受社会各界关注。
北京师范大学吴娟副教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中央电教馆副馆长韩骏高度肯定了跨越式项目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成果,并对坚守教育技术创新实践的何克抗教授及其团队表示敬佩。他指出,项目基于我国教育教学发展实情,扎根一线,深耕课堂实践,通过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深入应用,从根本上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助力了农村中小学各学科教育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大幅提升,探索了利用教育信息实践促进教育发展的模式,实现了优质教师资源、数字教育资源和以互联网为媒介人与人之间的资源连接和共享,促进了中国教育均衡、公平发展。
中央电教馆副馆长韩骏开幕式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感谢社会各界对何克抗教授事业的大力支持。他指出,扎根课堂实践,注重理论创新,笔耕不辍、勤奋执着的教育行者是何克抗教授的真实写照,是学生们和一线教师学习的榜样。他强调,何克抗教授秉持的扎根实践的精神与新时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宗旨一脉相承,唯有接中国地气的教育试验项目,才能培养出一批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根基,且能够解决中国教育实际问题创新性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开幕式致辞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表达了对何克抗教授及其团队的敬意、祝贺和期待。他表示,对何克抗教授及其团队深耕课堂解决实际问题、扎根中国大地的教育精神表示敬意;对团队20年在课堂上的实践成果、在学术上的理论建树表示祝贺;期待在科技赋能教育的新时代跨越式团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开幕式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教授作“中国特色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报告。他期望,大力倡导、宣传和推广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接中国地气的“中国特色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教授作报告
原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主任王珠珠从教育技术研究历史、跨越式教学的发展特点和教育技术未来发展三个方面作“深入教学一线的教育技术研究回顾与展望”的主题报告。她认为,跨越式项目是中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内一张亮丽的名片,对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原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主任王珠珠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教授作“教育社会实验下的教育创新研究——兼谈‘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的社会意义”主题报告。他对何克抗教授的研究表达了高度敬佩和感恩之情。他认为该项目从中观尺度上考察是一种典型的教育社会实验研究,形成了与教育快节奏变革期相适应的学校教学实践与高校学术研究双向互动的新型教育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启示。
余胜泉教授作“建构主义理论与建构性教学”的主题报告,回顾了何克抗教授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历程以及智能时代的建构主义理论对现阶段教育发展的指导作用。该理论之所以引起强烈反响,得益于他让建构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上赋予了新的内涵与应用。面对智能时代的教育挑战,新型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建构性教学,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仍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吴娟副教授作“创造性思维理论”的主题报告。她重点分享了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核心要素与培养。她谈到,创造性思维理论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奠基性理论,倡议在现实中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马宁副教授作“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的主题报告。她以时间线的方式梳理了何克抗教授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发展。她认为,该理论系统地构建了中国特色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体系,揭示了整合的目标、内涵、方法,为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提供支撑,为教育信息化实践提供了解决方案,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林君芬以自身作为学生、参与者、教育技术工作者三种身份分享何先生的“新型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该理论更强调学习活动的高阶思维培养,在实践过中,让其对课程实施的整体思维上发生改变:观念重塑、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在工作中,她作为教育信息化政策研究者,教改和课程项目推动者,推动基础教育新生态及全生态链闭环设计,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改革。
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孙众教授作“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主题报告。她谈到何克抗教授的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是在批判继承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参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的实践经验,创造出来的有关母语教学的全新理论。该理论对于信息化环境下实现母语教学在质量方面的大幅提升(即跨越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与作用,是写在中国大地上体现中国学者文化自信的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陈玲副教授作“语觉论”的主题报告。她分享了何先生关于“语觉论”的核心观点及该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改革。她认为,跨越式项目二十年的可持续发展也验证了改革的成果经得住实践检验,而这也正是语觉论最大的社会价值。她指出何先生的整个理论体系是围绕教学实践去出发,以重大教育实践问题驱动开展理论探索和创新。她感恩何克抗教授的教诲:教育研究主阵地是扎根一线课堂,要做顶天立地的教育行者,理论的创新要解决真实的教育实践问题。
1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指导教师、课题校等50位嘉宾,以沙龙形式,感恩何克抗教授及其团队引领,畅谈二十年的跨越岁月凝聚跨越人的教育行者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心系教育的家国情怀,扎根课堂的理论创新精神,“聚焦难题,严谨治学”的学术精神,“敢为人先,无畏前行”的改革精神,“不忘初心、多年如一”的执著精神,“不畏艰苦,躬行实践”的献身精神……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跨越之路二十载,跨越之校百余所,跨越之师千千名。“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20年的扎根实践、技术融合,经历了几个阶段:聚力克艰辟开篇,理论实践谋发展,完善延伸落深度,继往开来寄展望,终将星火燎原。新时代下人工智能教育背景下,跨越式在理论、模式、发展、学科、实践方面实现了有效传承。
“跨越式项目的开篇”沙龙活动
“跨越式项目的发展”沙龙活动
“跨越式项目的深入”沙龙活动
“跨越式项目的展望”沙龙活动
闭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武法提教授进行年会闭幕致辞。他对何克抗教授表达崇高的敬意,对与会嘉宾表示深深的谢意。他感动于何克抗教授坚定的理想信仰,扎根于中小学课堂,把研究做在中小学的课堂上,把文章写在中国大地上;感动于跨越式旺盛的生命力,感动于坚守跨越式项目的实验校;同时触动于二十年跨越式项目深厚的影响:培养了200余名扎根一线、服务基础教育硕博士人才;推动了大江南北10余区域、百余学校、万名师生的参与试验,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推动了偏远地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最后,他祝愿跨越式项目持续发展壮大,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再写华章,再续未来二十年的辉煌。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武法提教授闭幕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