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5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课题组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网络恶意推动传播现象舆情追踪与监测研究报告》。本研究报告分从电商企业面临的新媒介环境、当前电商企业营销竞争中互联网恶意推动传播现象的整体现状、电商企业面临的互联网恶意推动传播事件的传播特点与规律和相应对策与建议四个维度进行阐述。
在报告的第一部分,研究团队剖析了电商企业所面临的媒介环境,四个指出了新媒介环境给电商企业带来的变化:一是企业即媒介,一切行业都是传播业、所有企业都是媒体;二是“用内容打动消费者”成为企业传播的新思维;三是价值观认同与情感共鸣成为电商企业诉求的核心价值;四是“声誉成为易碎品”是社交媒体时代电商企业面临的新问题。
拼多多假酒事件的评论词云
在第二部分,报告通过采集2003年1月1至2019年12月31日的数据,对电商企业营销竞争中互联网恶意推动传播现象的整体现状做了一个纵向研究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恶意推动传播现象集中的领域逐渐从食品饮料转向电商;7-8月和11-12月是互联网恶意推动传播现象高峰期;互联网恶意推动传播现象的地区集中分布在一线大城市;“企业经营危机和夸大危害”为互联网恶意推动传播现象的主要攻击点;自媒体文章+收买记者洗稿为互联网恶意推动传播现象的主要手段;互联网恶意推动传播现象的疑似幕后黑手为头部企业之间的“捉对厮杀”。最后研究提取了互联网恶意推动传播现象的核心关键词,对社会话语场域中“黑公关”的基本社会认知做了进一步分析。
互联网恶意推动传播现象集中的领域
在第三部分,研究团队总结了电商企业面临的互联网恶意推动传播事件的三个传播特点与规律,即自上而下的洗稿模式和自下而上的水军模式为其主要传播模式;白名单网站和加V用户为互联网恶意推动传播的营销事件中两个关键节点;其传播形式及手段多元,通过八种手段交互使用实现目标。研究还构建了互联网恶意推动传播营销事件的传播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了传播特征值与阈值。
互联网恶意推动传播的营销事件的传播模型
最后一部分,研究团队针对互联网恶意推动传播现象的分析研究,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给提出了治理的对策与建议。他们认为,在微观层面主要可从技术识别及模型构建方面入手,运用人工预警模式、构建舆情核心敏感词库等方法对其进行治理。而在宏观层面主要从顶层设计、规制及建议入手,在法规法治建设、社会化治理体系建设与精准打击幕后金主三方面发力,真正实现对互联网恶意推动传播现象的高效治理,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网络环境。
舆情的多平台多级传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