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正从总体布局的“大写意”向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铺展。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实践,境外经贸合作区创新了对外投资合作模式,推动中国与所在国经济开放包容发展,受到广泛关注。携手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广泛共识。
今年以来,笔者先后到埃塞俄比亚、白俄罗斯、老挝等国就“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区发展问题进行实地调研,结合之前在泰国、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等国所做的类似调研,深深感到促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质量发展的六个特点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加快了在境外建设经贸合作区的步伐,以促进我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的国际产能合作,推进相关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实现共同发展。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很多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得很好,也有的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初步概括起来,发展较快、质量较高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一般都具备几个明显的特点:
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完备。这些经贸合作区通常位于交通便利之地,离机场或港口近,离城市中心也不远,甚至在两国或多国交界处,确保其市场腹地广阔,比如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建设的中白工业园、在泰国建设的罗勇工业园等。同时,基础设施条件完备,既包括能够满足入区企业基本需求的基础设施条件,比如水电路气等,也包括技术性较强的基础设施条件,比如通信、互联网等,还包括一些配套的社会层面的基础设施条件,比如教育、医疗等。
产业定位清晰、准确,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经贸合作区内,可以是以一个主导产业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可以是多个产业在园区里共同发展。这主要根据不同经贸合作区及其东道国的具体情况而定。最重要的是,真正实现优势产业在特定空间的有效聚集,最好是能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独特产业体系。
入园区的企业质量高,且多元化。园区吸引了在特定的产业链里具有较强引领力和影响力的企业,这些企业生产效率高,创新能力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入驻的企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国别上尽可能多元化。
园区管理委员会和企业与东道国和投资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尤其是东道国政府愿意提供有法律保障的优惠条件和相关制度安排。
经贸业绩表现好,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落脚点。这方面的体现指标很多,主要包括吸引外来投资的数量、园区所生产的产品的出口情况及其创汇收入情况、为东道国所创造的GDP数量、为中国创造的境外收入情况、为当地创造的税收以及就业机会等。
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境外经贸合作区除了要在经贸方面有突出表现外,还要在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扶贫等可持续发展方面作出成绩,为东道国有效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走深走实的基本经验
经过多年发展,很多境外经贸合作区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总结,目前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几点高质量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开展更加深入调查研究和更进一步的探讨。
一是构建起经贸合作区内良好的产业集群体系。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一个不同产业落地的空间载体,即使是建设“产城融合”综合体,也是以产业集群落地为前提条件的。凡是发展得好的经贸合作区,都有很强的产业支撑,如果有一些对上中下游产业具有更强带动力的企业入驻,则效果更好。例如中策橡胶等企业入驻泰中罗勇工业园之后,一批与这些公司在经营上有关联的上下游企业也随之进入园区,对近几年该工业园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当然,泰国政府及时改进服务、改善交通条件等因素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利用境外经贸合作区平台,构建起中国与东道国以及其他国家之间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里的大部分企业,都在中国与埃塞俄比亚、美国、欧盟国家的产业体系之中构建起了不错的合作共赢关系,这一方面有利于加速埃塞俄比亚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另一方面满足了欧美市场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以及中埃之间的产能合作发展。
三是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优势,利用多方力量建设经贸合作区。目前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主体已经实现多元化,既有国企,也有民企。比如,中白工业园区的建设主体就是国企,而泰中罗勇工业园的建设主体则是民企。笔者最近在老挝调研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时,发现位于老挝一方的磨丁经济特区就是由一家来自云南的民企开发的,仅仅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就在老挝北部与中国云南西双版纳交界处的磨丁初步建设起一座新城,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人叹服。
四是在借鉴中国经济开发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东道国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将长远发展与当前实际紧密结合,确定实事求是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的质量标准,不追求一步到位,但强调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逐步达到高标准。
五是赢得东道国政府积极的大力支持。一般而言,东道国都会对中国投资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提供较好的优惠条件。仍以中白工业园为例,白俄罗斯政府为中白工业园提供了各方面的优惠条件,不仅提供了良好的区位,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而且还为工业园的开发建设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为园区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推动经贸合作区行稳致远
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而实现经济独立和民族振兴方兴未艾。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代表的“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之所以得到广泛支持,主要是因为其反映了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促和平、谋发展的愿望。今后在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区过程中,我们应着力加强在产业、市场、投融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探索,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又好又快发展。
培育优势产业。从长远看要综合考虑四个层次的产业发展需要:一是经贸合作区本身发展所需要的优势产业;二是东道国实现工业化所需要的优势产业;三是投资国通过东道国和其他国家开展更加有效的国际产能合作的优势产业;四是国际市场所期待发展的产业。当然,要做到这四个方面都很匹配的发展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可以分步到位,同时重点考虑发展全球市场需求旺盛的特色产业。
多层次地开拓市场。基本思路是从东道国的市场,包括中国在内的投资国的市场、东道国所在的区域市场和全球市场这四个层次进行开拓,扩大市场辐射范围。值得一提的是,东道国与中国要在产业、经济、金融、社会等方面建立更加密切的互动关系,进一步构建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展投融资渠道。就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而言,资金融通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需要创新投融资机制,最重要的是设计一套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融资机制,比如发债、上市、专项基金等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PPP、BOT等模式。
要特别重视可持续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区一定要把建设可持续发展合作区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结合东道国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规划而推进相关工作,努力实现经贸合作区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全方位发展。
注:本文转载自《光明日报》2019年7月28日第08版,作者胡必亮,为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新兴市场研究院及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原文链接:http://news.gmw.cn/2019-07/28/content_330335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