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研讨]“京师新传”暑期学术工作坊(第2期)开幕 国内外学者共同探讨智能时代的传播学前沿:新方法、新范式

[研讨]“京师新传”暑期学术工作坊(第2期)开幕 国内外学者共同探讨智能时代的传播学前沿:新方法、新范式

2019年7月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京师新传”暑期学术工作坊(第2期)开幕。此次工作坊主题为“智能时代的传播学前沿:新方法、新范式”,旨在邀请传播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针对智能时代的传播学问题展开多层次、多角度、跨学科的交流与探讨,重点讲授网络舆情研究方法与范式、认知传播学研究方法与范式、计算传播学方法与范式等,以便拓展目前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视野,加强中西传播学学术共同体的交流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程红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智能传播暑期工作坊的开展不仅对于北京师范大学“双一流”的建设有重要贡献,而且在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对推进智能传播未来研究的建设以及智能时代的传播范式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介绍了此次工作坊的总体情况。此次工作坊共收到来自国内外近90个学校的170多份申请简历,包括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英国华威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等。学员递交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研究成果等在内的基础材料,由工作坊学术小组进行遴选。经过专家学术评审,共有32名研究者入选为工作坊正式学员,有32位研究者入选旁听学员。为期六天的工作坊主要包括教授讲座、实验室参观、Mini工作坊等议程,力图以多样化的形式给教授和学员提供充分交流与探讨的机会。他在发言中表示,过去我们还处于追赶国际新闻传播学发展前沿的阶段,而如今在新的形势发展下,我们站在了共同的基础之上,不仅仅需要“弯道超车”,甚至还要“换轨超车”。希望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凝聚更多的力量,结合更多的资源,共同推进智能时代的传播学发展。


香港城市大学祝建华教授代表授课教师寄语工作坊学员,希望他们发挥参与性和主动性,课前阅读文献并积极参与讨论,以获得更多收获。会上,喻国明教授为工作坊授课教授代表颁发纪念奖牌,并赠送纪念品。


开幕式由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洪忠教授主持。授课教授代表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及数据科学学院祝建华教授、美国雪城大学传播学院Lars Willnat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王长潇教授、院长助理万安伦教授,以及徐敬宏教授、吴晔教授、宋素红教授、吴冬艳教授、刘茜讲师、杨雅讲师等参加开幕式。工作坊还邀请到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Tom Reichert教授、美国德州理工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Paul Bolls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传播系洪浚浩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文继荣教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刘伟副研究员等授课嘉宾。


首场讲座由喻国明教授讲授,题为《智能传播时代传播学科的发展逻辑与路径》。他认为,认知神经科学为传播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传播学与心理学、生理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是传播学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此外,互联网是我们社会的操作系统,互联网能够激活个人的微资源等,互联网的上半场是扩大规模,互联网的下半场是连接社会要素、商业要素、生活要素等。


张洪忠教授为学员们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和社交机器人的前沿研究,传播学研究正面临着“人+社交机器人”这样一个充满全新挑战的社交媒体生态,我们要重新定义信息空间中的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工作坊第三场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文继荣教授讲授,题为《数据与智能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他分享了大数据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的基础理论以及典型AI的进展与前沿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与学员们探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新范式。


20190715156318213227309940.jpg


学员们相继表达了他们对于工作坊的看法与感想。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生赵汗青说,“通过第一天的讲座,了解了智能时代传播学的前沿的方法、范式,希望能够和工作坊的同学和北师大的同学多多交流,能够为传播学理论做一些微小的贡献。”南昌大学旅游学院会展与经济管理系教师王雯认为“传播学的前沿范式在各行各业都有所体现,今天的讲座对于我来说非常受用,获益匪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