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论坛]“唐研究在当代俄罗斯”——京师论坛第八期

[论坛]“唐研究在当代俄罗斯”——京师论坛第八期

  2018年4月22日,京师论坛第八期“唐研究在当代俄罗斯”在北京师范大学主楼C区5049文学院会议室举行。本期由中俄学者共同对话,其中俄方专家有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东方学院院长斯米尔诺夫、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俄方院长易甫琴科、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汉语教研室主任斯托罗茹克、圣彼得堡大学孔子学院俄方院长梅利妮科娃,中方专家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马东瑶、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张冰,本期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正荣和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东共同主持。

 

  会议伊始,由李正荣教授介绍了本期论坛主题,四位俄罗斯学者分别讲述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经历。斯米尔诺夫教授研究唐诗翻译长达五十年,已出版了多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集,他称,并没有通过俄语找到最理想的唐诗翻译方式,唐诗中有一词多义、联想等方式,以杜诗为例,没有注释就无法让读者了解杜甫的伟大,注释过多则会影响诗歌的韵律;斯托罗茹克教授认为翻译的意义是引起外文读者的兴趣,并对自己所做的唐代宗教研究和元稹研究做了简单介绍。易甫琴科教授多年研究《孙子兵法》在唐代形成的典型注释,他以唐代文化的包容性为中心,讲到唐代儒释道和睦并存、互相补充,唐代出现汉语的一次转向问题。梅利妮科娃教授早年从事中国现当代思想史研究,近年来则把视角转向中国唐代妇女的法律研究,并把唐代传奇、墓志铭作为研究资料。她指出,武则天时代的一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就对唐代妇女的地位提升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中方方面,马东瑶教授指出,近年来各国汉学研究火热,我们对对英美日的研究更熟悉,却鲜在会议中见到俄罗斯专家的身影,这是一个很大的缺憾;张晓东老师则非常关注中俄电影的互动;张冰教授又把讨论点拉回诗歌翻译,他赞同诗歌翻译是相当困难的,同时质疑通用翻译理论的存在,认为翻译是实践活动、语言活动,形而上的指导有些脱离文本本身。

 

  在提问环节中,李正荣教授就“唐”的概念询问各位专家的意见,几位俄罗斯专家表示,曾经有人试图在中国历史中找到和文艺复兴时代、启蒙时代相对应的时代,这种说法还是以欧洲为标准,但中欧历史不能这样一一对比。俄罗斯学者一直没有把唐作为一个普通的时代,并且研究兴趣广泛,诗歌、政治、历史、法律、农民运动等各方面的研究层出不迭。目前在俄罗斯,中国古代研究难度过大,成果数量远不如当代研究,也是目前唐研究面临的一个问题。

 

 

  最后,几位专家分析了《秋兴八首·其一》几个不同版本的俄文翻译,并用俄语为大家朗诵了中国古代诗歌,南山诗社也为在场嘉宾吟诵了《夜雨寄北》,本期京师论坛圆满结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