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成果]《中国20年特大事故大数据分析报告》发布 为国家安全应急事故调查与安全预防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成果]《中国20年特大事故大数据分析报告》发布 为国家安全应急事故调查与安全预防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2018年4月24日,“京师中国传媒智库发布”第19期《中国20年特大事故大数据分析报告》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举行。

 

  此次报告由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张华平发布,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主持。互动专家有赛飞特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李彪,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吴晔。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洪忠教授、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王长潇教授、新闻传播学院徐敬宏教授等嘉宾也出席会议。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大数据搜索与挖掘实验室联合赛飞特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灵玖中科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发布《中国20年特大事故大数据分析研究报告》。该报告收集整理了二十年的特别重大事故的基本信息、调查报告以及舆情数据,通过对特大事故发生时间、地域、行业、伤害、原因、追责、舆论等多个维度展开大数据分析,采用语义分析技术,从客观的数据出发探寻事故特征、规律与致因机理,为国家事故调查与预防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我国特大事故总体数量呈减少态势

 

  安全事故频发始终牵动着国人的神经。从总体趋势来看,我国特别重大事故数量在明显减少,表明国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职能的举措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行业分布来看,采矿、交通运输业仍然是特别重大事故发生的集中领域。从事故追责来看,国家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主体追责、处罚程度越来越严厉。从事故原因分析来看,人的主导因素越来越显著。从事故引发的舆论反馈来看,社会各界力量关注与参与度越来越高,政府与民众在安全生产监管上正趋向良好的互动关系。

 

  特别重大事故,其损失之惨重、影响之深远往往是灾难性的,严重影响到民众生活的幸福感。“民之安危,国之根本”,安全生产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及以上死亡,或一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从1997年到2017年,我国平均每年要发生8起特别重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超百亿,死亡近万人,令人扼腕。

  

  冬夏两季或为事故高发期  安全生产应为首要意识

 

  报告指出,过去二十年中相较于春秋两季,冬夏季节中发生的特别重大事故要明显频繁得多,7月和11月分别是两个峰值。这主要是由于,冬季寒冷、冰冻、多雨雪,极易给生产设备带来损害,道路条件极差,这也是冬季坍塌和运输事故高发的原因,另外年底生产赶工期,突击生产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夏季作为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特色的季节,高温多雨,生理上容易引起人的疲劳,生产条件上则容易影响各种危险设备,尤其是带有易燃、易爆、易挥发物质的设备。所以夏季不仅容易出现烫伤、淹溺等情况,也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事故。

 

  同时冬夏两季是大中小学寒暑假所在时段,鉴于以上分析结果,学校和家长十分有必要加强学生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以防出现险情。

 

  过去二十年中,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里,有30个都发生过特别重大事故。发生数量最多的五省分别是山西、河南、黑龙江、重庆、陕西,事故发生总数量近乎全国的一半;“前三甲”又占据总死亡人数约三分之一。这是由于,采矿属于高危工作,而三省采矿业均十分普遍,所以采矿业事故占据了该三省二十年特别重大事故的绝大部分比例。然而报告明确指出,事故与死亡人数没有必然联系。二十年来,虽然采矿业发生的特别重大事故数量最多,远高于其他形式的事故,但是事故平均死亡人数只有水上交通的一半,比化工行业少四分之一。

 

  张华平教授指出:“不是事故高发就代表人员伤亡数多,各行各业都要重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否则代价极为惨重。”

  

  人人都是发声者:微博成为突发事故“第一报道现场”

 

  报告中以“天津大爆炸”事故为例,对以新浪微博为平台的舆论进行了分析。关于天津大爆炸的第一时间爆料由新浪微博用户于8月12日22时54分首先发出,之后8月13日23时,腾讯网才作为公众新闻媒体首次发声。

 

  事故发生一周内,微博讨论量(原创+转发)超过两千万,只在8月13日单日就超过了一千万,第二天讨论量大幅跳水,只有不到四百万条。这也告诉我们,新媒体时代,事件热度、尤其是社交平台上的事件保鲜度只有区区一天,新闻及时性和即时性在当代显得更加重要。并且由于新媒体平台赋予人人都能发声的权力,舆论把控和导向难度系数相较于过去提高了很多,这给国家和社会稳定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大数据语义分析为国泰民安形成科学助力

 

  张华平指出未来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技术红利,确保事故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规律可循、责任可究,做到精准定位事故隐患、全面分析事故后果、安全治理有的放矢、落实安全事故责任。专家点评环节中,喻国明教授给出四点未来研究发展方向:建立事故预测模型、搭设风险评测系统,探索责任追究与事故发生关系,研究特别重大事故行业动态迁徙。深化了报告整体,并给出了十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赛飞特公司李迪董事长结合自身专业就化工领域事故大数据分析意义做了解析。李彪副教授和吴晔教授也都站在各自的学科领域给出了点评。

 

  据悉,《中国20年特大事故大数据分析报告》采用了北理工张华平博士研发的NLPIR大数据语义智能分析平台,该平台为报告自动采集各类数据、并做了进一步的语义分析,实现了语义智能的大数据分析。报告从大数据角度客观地分析安全事故,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提高风险感知的灵敏度、提升风险研判的准确度,加快应急反应的及时性,为我国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安全预防提供科技支撑。随着国家应急管理部的应运而生,新技术将在应急管理领域得到更大的应用,并对事故进行更为精准的预防,为社会的国泰民安形成科学助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