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头条关注» 【人民日报】王宁:情牵汉字六十载

【人民日报】王宁:情牵汉字六十载

20190121154806009995903050.jpg

《人民日报》刊载王宁先生事迹


20190121154805876132202847.jpg

题字:王宁


20190121154805905938700443.jpg

王宁在讲解中国汉字


20190121154805912555304458.jpg

王宁在国家图书馆主讲《汉字与中华文化》课程


人物小传


王宁,1936年出生,浙江海宁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她是国务院2013年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基础教育用汉字部件规范》《印刷楷体字字形规范》等国家规范由她领衔研制。年过八十,她依然奋斗在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第一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孜孜不倦。


“周三有一个研讨会,周四上午在北大有一场讲座,周五要给博士生安排考试,还在教育学院与北京特级教师有个讨论项目,周六是国图公开课的答疑课。这一周完全安排满了,采访只能下周。” 收到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著名语言学家王宁的信息,记者不由大吃一惊:一位82岁老人,日程满满当当,精力如此充沛!


一周后,新年元旦上午9点,记者来到王宁在北师大的住所。房间不大,光线柔和,家具饰物古朴简素。目之所及,最多的就是书。王宁笑说:“有时候忘记锁门也不会太担心,家里只有书。”


“我难以忘怀识字班的老人们”


在语言学界,无人不知王宁。她从《说文解字》中发掘出“小篆构形系统”,创建了“汉字构形学”与“书写汉字学”;她在汉字标准化、规范化方面贡献突出,领衔研制了《通用规范汉字表》……


谈起最初与汉字结缘,王宁笑言:“那可能是一种阴差阳错的缘分。”高中时,王宁学得最好的是数学,“毕业时想报考北大数学系。”但当时,国家缺少文科老师,北师大也需要优秀学生,学校就来做思想工作,“我就服从了安排,进入北师大中文系。”


1958年,王宁本科毕业,分配到刚刚建校的青海师范学院从事教学。“那时,我们都是响应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61年,王宁再次踏入北师大校门,成为一名文字训诂学研究生,师从著名文字训诂学家陆宗达先生。“毕业后,我本可以留京。但一想到青海的教育状况,觉得还是有责任,就又回到了青海。”


这一回将近20年。“回青海后,便迅速投入到农村的扫盲工作中。那时,老百姓对文化的渴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王宁说,“家长们往往主动把地铲平磨光、把树枝子削尖,让你教孩子写字。”


“我难以忘怀识字班的老人们每天蹲在村口,等邮递员送《人民日报》的场景。扫盲结束后,很多老人能认识500个左右的字,也可以简单阅读。”王宁说:“也是从那时起,我懂得了人民对文字的渴求。”


“师古而不复古,坚守而不保守”


1979年,王宁回到北京,先在北师大进修,随后开始协助陆宗达写书,后调入北师大成为其科研助手。


作为“章黄学派”的传人,王宁从不敢有一丝懈怠。“真正的中国语言文字学,应该是现代人能学能懂的;真正为人民的教师,一定了解‘师古而不复古,坚守而不保守’的道理;人文科学的创新建立在历史底蕴之上,只有从根本上对中国传统语言学有深入的认识,才能实现它的现代转型。”秉承着这样的理念,王宁对训诂学和文字学进行了理论创新和系统构建。


“以前,整理古籍资料,大量的工作都是依靠做卡片、跑各地档案馆完成的,不仅费时费力,也不全面、不系统。”王宁敏锐地感觉到,信息化手段在学术研究中非常有用,中文信息处理对中国文化的全球竞争力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正式成立,王宁担任所长。汉字所建立了以计算机为研究手段的古汉字与古汉语实验室,努力采用最新手段使传统语言文字学与现代接轨。“将理工科思维融入文科,这为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汉字所成立后,我开始陆续招收了六届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生攻读博士学位。”在王宁带领下,这支研究团队开始了碑刻典藏与楷书实用文字整理、中华大字符集创建等大型数据库的项目,实现了传统语言文字学研究的手段更新和学科的文理交叉。


“让更多的人重新拾回对汉字的热爱和敬畏”


“现在有很多形式主义的复古现象,但继承传统文化不是去复古,文化必须适应当代的价值观、放在现代话语体系中才能发扬光大……”


在捍卫文字与文化的道路上,王宁始终是一名顽强的“斗士”。“我对汉字感情很深,特别关注汉字的命运。”王宁说,“近些年来,种种对汉字的误解和错用不在少数。我全身心投入,把汉字的科学精神和审美特点展现在人们面前,让更多的人重新拾回对汉字的热爱和敬畏。”


于是,2015年,当国家图书馆社会部工作人员找到王宁,希望她担任国图公开课《汉字与中华文化》的主讲时,她一口答应了下来。“为了能在201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那一天按时开播,我们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做完了10讲的录制。”王宁告诉记者:“说实话,这不是件轻松的事。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只为了‘深入浅出’4个字。”


“应用和普及是对职业学者最大的考验,只有完全地通彻,才能把艰深的东西讲得通透。”王宁先生说:“一晃公开课讲完也3年多了。直到现在,还常有人给我发邮件,提出他们对汉字的疑问。这些邮件让我时刻沉浸在激情当中,为自己的语言文字自豪,为人们学习的热情感动……”


如今,耄耋之年的王宁依然奋斗在科研工作一线。“我正常是12点睡觉,有时事情多会工作到两三点,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起床。”


被问及何以保持精神矍铄时,王先生笑道:“我奉行‘三不主义’——不吃补药、不遵作息、不为闲事生气。”


相关链接


国家语委重大基础资源建设项目标志性成果 “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发布会在北师大举行


百年传薪 铸就辉煌——记“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北师大古代汉语教师团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