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头条关注» 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成立

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成立

10月26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原中国科协副主席、原甘肃省副省长刘恕,青海省副省长王黎明,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青海省教育厅厅长韩英,青海省科技厅厅长莫重明,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青海民族大学校长索端智,青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雄伟,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史培军,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赵海兴,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杨祖培,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晓兵等领导嘉宾、两院院士及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主持大会。

 

20181026154054959211600416.jpg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青海省副省长王黎明、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为研究院揭牌。

 

20181026154054964122206766.jpg

 

程建平指出,“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成立,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教育援青”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省校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内容。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中国教师教育的排头兵,希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色,以研究院建设为抓手,以对口支援帮扶为纽带,在教育援青工作中做出独特贡献。未来,研究院将紧扣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和高原科学研究前沿的需要,汇聚国内外众多科研力量,结合高原特色,在教育、历史文化、资源与环境、生物资源、健康和防灾减灾等领域重点突破,打造一个全新体制的新型智库、学术平台和人才高地。

 

20181026154054970439907568.jpg

党委书记程建平致辞

 

王黎明表示,青海省将全力支持“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建设,推进省校合作,实现生态强省。他希望研究院充分发挥人才智力支撑作用,以体现中国特色为目标、以突出政校合作优势为核心、以创新发展理念和组织管理方式为动力、以服务决策为导向,紧紧围绕青海、青藏高原以及国家和全球生态环境资源变化、教育科技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理论现实问题,形成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研究成果,成为政府决策的思想高地和科技参考,把研究院打造成在青海省、西部地区乃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智库品牌、人才高地和学术交流沃土。

 

20181026154054976628503783.jpg

青海省副省长王黎明致辞

 

雷朝滋对研究院的发展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求实,凝练目标、锻造品牌。坚持党的领导,秉持科学精神,大胆实践探索,着力打造成为党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新型智库和研究机构。二是求同,取长补短、协同共建。积极构建良好的科研学术生态体系,切实做到主动服务、密切配合、优势互补,有机融合并充分发挥高校的学术研究优势和政府的政策实践优势,实现省校共建成效的最大化。三是求新,创新范式、深化研究。不仅要出科研成果,更要出思想、谋战略,特别是在一些前沿应用问题和重要理论问题的研究上取得突破,切实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20181026154054985002508536.jpg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致辞

 

 

会上,青海师范大学校长、研究院院长史培军从指导思想、依据与目标、主要领域、管理体制四个方面介绍了研究院的建设愿景。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长陈发虎院士介绍了国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的相关情况。

 

20181026154054991994807870.jpg

青海师范大学校长、研究院院长史培军介绍相关情况

 

20181026154054998962806449.jpg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长陈发虎院士介绍相关情况

 

20181026154055006303100864.jpg

 

背景链接

 

 

为贯彻落实中央“教育援青”战略决策,充分发挥北京师范大学人才和科技优势,推进青海教育优先发展,在教育部的领导下,青海省人民政府和北京师范大学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互惠双赢”的原则,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合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依托青海师范大学,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建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双方共同在教育、水资源、生态、地理、环境等领域开展科研合作。

 

研究院将围绕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前沿和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着眼国际科技前沿,创新体制机制,集聚国内外一流人才,通过合作共建、优势互补,开展协同创新,把研究院建设成为高原科学的学术高地、人才培养基地、政策咨询服务基地及共建合作的体制机制改革示范基地。

 

研究院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高原教育领域。开展高原环境下的脑认知研究,着力研究高原环境下的脑认知规律,为高原地区人的智力开发、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及模式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开展高原地区双语教育的研究工作,着力研究从学前到中小学教育教学相衔接、师资与教学资源相配套、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的双语教学体系,切实提高我国高原地区的双语教育质量,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2.高原历史文化领域。充分挖掘高原地区的特色文化资源,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推进高原历史、文学、艺术等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全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着力提升高原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3.高原资源与环境领域。紧紧围绕国家保护高原生态环境的基本政策,就高原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演变与动态等涉及高原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研究,为高原民族地区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4.高原生物资源领域。开展高原极端环境下生物生长与发育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研究解决动植物和微生物等高原生物学发展动态中产生的新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推动发展高原新型现代化农业、林业和草业,满足高原生态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保障高原生态和食物安全,推动区域和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5.高原健康领域。着重研究高原地区缺氧、寒冷、干燥、紫外线辐射强等极端气候环境对人体的损伤、危害机制及其防治,为改善高原地区医疗保障条件,促进民生改善,提供可靠的科技支撑。

 

6.高原防灾减灾领域。有效发挥研究院人才优势,健全高原地区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协助地方政府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建立快捷、精准的灾情预警和评估体系,及时为灾害地区提出预防各类灾害的方案和应急响应技术,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推动建设高原地区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防灾减灾工作机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