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师大人物» 波罗:5个月拿下汉语的尼日利亚小伙

波罗:5个月拿下汉语的尼日利亚小伙

 

 编者按:北京师范大学校园里,有来自非洲30多个国家的150多位留学生,他们感受着中国的日新月异,感受着中国人民的兄弟之谊,铭记木铎钟声,传播大道于天下,作中非友谊的筑路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筑梦人和建设者。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与党委宣传部开设“来自非洲”专栏,让来自非洲的同学,讲述他们的精彩故事。

 

20180921153751076634901516.png

波罗,新闻传播学院2016级本科生

 

 

“我的情也真,我的爱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

 

伴随着邓丽君悠扬细腻的歌声,波罗逐渐进入了梦乡。

 

波罗学习汉语的第一个月,他和他的朋友为了在声乐课上表演中文歌曲,通宵播放中文的歌曲,这是波罗学习外语的利器之一——创造最大程度的语言环境。

 

语言天才

 

在学习中文之前,波罗的专业是法语,从法语“小白”到熟练掌握,波罗只用了九个月。“时间,我用了很多很多时间,我属于那种要做一件事情,就把所有的精力、时间放在那个事情上。”波罗在尼日利亚的学校,法语课是从上午一直学到晚上,给同学们创造60%或者65%的法语环境。除了白天的课程,学校还会在晚上组织各种法语的论坛、辩论赛等活动,并且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在这种情况下,波罗依然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目标:“我是要第五个月必须能够写,因为我们当时有机会去多哥,也是非洲的一个小国,也是说法语的。我就规定自己第七个月之前必须可以在那里生活。然后我就按照那个目标去完成,第9月个学下来法语之后,第10个份直接去贝宁,我就基本上没有问题。他们(朋友们)都觉得很惊讶。”

 

 

波罗学习汉语的经历更是传奇,相比法语的9个月,波罗5个月就拿下了汉语这个“最难的语言”。除了放中文歌曲创造语言环境,波罗还努力寻求说汉语的机会。在课堂上还有学校的各种汉语活动中,都有波罗和他的朋友积极的身影。班里的有些同学比波罗学习汉语要早半年甚至一年,但是波罗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已经超过他们。

 

20180921153751111339203329.png

 

为了进一步练习中文,波罗在能够用汉语熟练对话后,通过学校的老师联系当地的中国公司,寻求中文实习的机会,得到了一个翻译工作。“我那个老板因为是个浙江人,说的不是普通话,我很难听懂,但是也要努力跟他学习,能帮上忙就尽量帮。”因为工作强度过大又要兼顾学业,波罗两个月后就不得已放弃了这份工作,但是这份经历让他收获很大,汉语能力增长了不少。

 

命运之路

 

提及当初为什么选择中文,波罗的原因有些说不清道不明。“当时就不想学法语了,不喜欢。当时也有其他的语言比如说西班牙语呀,意大利语啊可以学,但是真的是没有兴趣,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波罗笑了笑,“可能是因为当时在那个学校中文要比我学法语便宜。而且我们上法语的课是整天,汉语就下午,钱又少课又轻松。”

 

看似一切客观条件巧合的堆积可能是一个好的开始的理由,但不一定是坚持下去的理由。不同于法语学习,因为知道汉语的难度更大,波罗并没有再给自己设定硬性的时间目标,但是令所有人吃惊的是,他竟然五个月就学会了汉语,比法语还快。也开始感到汉语“很有意思”,慢慢地就爱上了。在回忆起自己汉语学习的过程中,波罗抽丝剥茧,发现了那些自己与中国文化或明或暗的联系。“小时候喜欢Jackie Chen,喜欢Bruce Lee,看到这些东西就感觉被吸引了。还有就是学校里那些中国老师都很好,有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工作了20多年的老师。”

 

老师波罗推荐到中国进一步学习中文,他在河北经贸大学孔子学院修读一段时间后,来到北京师范大学。

 

20180921153751212813106663.jpg

 

在北师大,波罗担任了北师大在非洲地区的宣传大使。他创立了北师大留学生办公室的新媒体团队。很短的时间里,已经拥有二十多名成员,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团队创立初期,波罗倾注了很大的心血“我在暑假准备了整整两个月。天天跟老师商量,有时很晚才睡觉,只要一有想法就会写下来。我也看了很多别的学校,比如国内的学校像北大、清华,国外的一些跟北师大有合作的学校,学习他们的新媒体平台是怎么运营的。”

 

为了加大对非洲地区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北师大,波罗联系了自己在尼日利亚做公共关系的朋友,咨询了他做新媒体平台的经验。仅仅一个月,Facebook上的关注者就超过了五百人。

 

 20180921153751136293801044.png

波罗的新媒体团队的创立的北京师范大学留学生办公室Facebook页面

 

背井离乡

 

  自从2015年9月份来到中国,波罗已经三年没有回过家了。谈到家,原本情绪高昂的波罗声音变得低沉起来。“想家是肯定想,想了就给妈妈打个电话或者视频。他们(家人)在聊周围发生的事情的时候,我不喜欢听。”因为只有不去了解,才能克制住自己的思念溢出。不回家的原因,经济因素是首位——“太贵了!我往返至少一万。”

 

  其实,留学生在中国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优裕。据波罗介绍,除了自己考取的北京市奖学金可以帮他提供学费以外,其他的都要自己承担。刚来中国的时候,正值尼日利亚经济低谷,奈拉与人民币之间汇率极高。拿奈拉换人民币太麻烦,波罗决定赚人民币花人民币,不再向家里要钱。为了腾出时间勤工俭学,波罗第一学期只选了很少的课。因为留学生不允许在校外打工,他就联系老师,去留学生办公室那边做教师助理,在前台帮助其他留学生办理业务。其实在众多留学生里,算上各种奖学金或者勤工俭学的劳务,波罗已经是较高收入的,但是在每学期上万元的住宿费和生活费面前,生活依然不富裕。为了坚持学业,波罗只能放弃回家的机会,用剩下的钱继续学习,追求自己的梦想。

 

追求梦想

 

波罗在北师大选择了新闻传播学院。“中国这边机器啊什么的都比较发达,比我之前的那个学校要好多了。在之前那个学校人多机器少,就没有那么多机会,但是在中国机器多,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尝试,去学习。”

 

虽然在中国学到了各种理论实践的知识,但是身边的好多朋友在追求更高学历时都去了美国继续读书。而且传媒产业的众多理论也是来源于美国,带到这边来学习,波罗有时候就会开始考虑去美国继续深造。

 

20180921153751226402905628.jpg

 

虽然身在他乡,但是波罗依然心系祖国。谈及梦想,波罗提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一部纪录片《伊卡洛斯》,该片记录了一名美国单车运动员和一位俄罗斯专家在国际体坛引爆严重丑闻后,一场对用药行为的调查引发了全球追逐战的故事。波罗最想干的就是拍一部这样的纪录片,一部有新闻性质的纪录片,而镜头对准的是尼日利亚。“我们那边这样的片子比较少,像尼日利亚、贝宁这些非洲国家,这方面相对来讲是欠发展的。所以未来拍片必须回去。比如我要拍一个中国的故事,我肯定不如你们。就算要讲得特别好,也只能是从我的角度来,但是你们往往要比我还要好。所以不如我直接回去,我就给你们讲尼日利亚的真实故事更好一些。”

 

下学期,波罗就要决定是留在中国还是去其他地方。关于未来该向哪儿去,波罗目前还没有想好,唯一定下来的事情就是35岁之前要把这个纪录片完成。关于未来,波罗说:“我知道我想做什么就行,但是我不想说怎么做到。因为我不知道我明天会发生什么,如果你现在定了,而你没有按着你的要求发展,你可能很失望,可能觉得啊我不行就退后了,就还不如我只是定一个方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