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师大人物» 董路:夫险以远,勇而至焉

董路:夫险以远,勇而至焉

 

人物卡片

 

20180927153801716999409225.jpg

 

董路, 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获奖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鸟类物种形成模式及过程、雉类的保护遗传学与鸟类血液寄生虫的遗传多样性及影响因素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及北师大教学改革项目各1项。2015年入选中国科协首批“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计划。承担本科生《普通动物学》、《普通动物学实验》、《鸟类学》和研究生《系统与进化生物学》等课程。指导本科生生物学野外实习。担任2012级励耘试验班(理科)辅导员工作。


“一讲课就让人自觉放下手机的法术”

 

这是董路在师大的第十八个年头,也是他成为教师的第六年。

 

谈及第一年参评就获得了“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这个奖项时,董路再三表示非常荣幸,对他而言,拿到自然基金项目都远比不上这个荣誉,因为“十佳老师是同学们选出来的,同学们的评价是至高无上的”。从宋杰老师到张雁云老师,董路的师大学生时代是一路听着十佳教师的课成长起来的,张雁云等老师“教学是本分”的思想也深深影响了这个青年教师,更增加了这个荣誉在他心目中的分量。

 

20180927153801458059505846.jpg

董路在讲课

 

自2012年留校任教以来,董路承担了《普通动物学》《普通动物学实验》《生物学野外实习》和《鸟类学》等本科专业课程,平均每年超过64学时。他认为学生们推选自己是多种原因促成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好玩,动物学、鸟类学是生动的,也是有用的。如在动物学课程中他负责讲授无脊椎动物,同学们往往不了解这些微小的动物,但其中很多类群跟人类的疾病有关,学习了它们的基本特征便能知道如何简单防治,可以服务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而且无脊椎动物还是科学研究经常利用的的模式动物,个体小而贡献大,这就调动起了学生们的学习乐趣和兴奋感,学生们评价他拥有“一讲课就让人自觉放下手机的法术”。而且,《普通动物学》等课程是大一的专业基础课,生科院每个年级的学生他都要教一遍,至少在生科院里积累了口碑,再加上他常带着学生进行野外实习,在2012至2016年还担任着励耘理科实验班的辅导员,课堂内外反复接触,学生们为他“乐观阳光的心态”所感染,给他的评教分数多年都在4.8分以上。此外,他南极、西藏的科考经历,想必也吸引了不少学生,让他们意识到,原来师大的老师也可以有很多机会去“上山下海”!


喜欢挑战、充满好奇心

 

董路的课程除了好玩,还强调科学思维的训练,开学第一课他总会问学生们什么是动物,到底哪些特征是动物的最基本特征,这让学生意识到他们之前从来没有从科学的角度考虑过这么简单的问题。传统的实验课以观察和画图为主,而他的实验课总是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去提问题,去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在每个环节为学生设置挑战,驱动学生开动脑筋。他也把自己的课程看作是帮助学生完成高中到大学过渡的课程,鼓励他们从“一言堂”的模式中脱离出来。学生们可能一开始不适应,但年轻人总是喜欢去应对挑战的,当学生们慢慢开始思考、提问时,董路表示自己有时甚至会“招架不住”,要不停地查阅书籍和最新研究成果来解答学生的疑问,而他也很享受这样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他的不少课题灵感就来源于学生们提出的问题。

 

20180927153801594009202951.jpg

在青海湖进行鸟类调查

 

好奇心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动力源泉。董路表示自己天生好奇,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而自己的研究对象也令自己长期保持着好奇之心,虽然鸟类的物种数并不多,但形态、颜色、行为等等千变万化,就像我们院子里的麻雀,它们身上永远有新鲜事在发生,你以为很熟悉它们了,但要准确描述它们与近似鸟类的区别,也并不是那么容易。而在我们北师大的校园内,仅春天迁徙路过的鸟类就能超过80种,有记录的鸟类超过160种。我们冬天最常见到的乌鸦,你又能知道它们夏天都去了哪儿吗?鸟类这个丰富多彩的研究类群让他时刻保持着新鲜感。

 

 始终精力充沛的师长们也引导着董路在教学科研的路上不断探索。他的办公室对面就是郑光美院士和张雁云老师的办公室。郑先生已经八十六岁了,但他每天都保持着充沛的精力,每年野外实习还带着学生上山开展小专题研究。周围的师长们都保持着对事物的持续探索精神,也“逼”着自己不断前进,董路笑称自己虽然已经“奔四”,但跟郑先生比起来还是年轻半个世纪,更应该花精力去钻研、去探索。


“学生的成长总还是需要时间的,我也是。”

 

董路在培养学生方面也非常重视科学思维的训练,“来到这个一流的学校,一流的学科,就是要做一流的科研工作的”。他相信,三年的时间里,学生不仅是完成一个课题,更重要的是提升处理困难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董路反思自己,培养学生的经验还在慢慢积累,“学生的成长总还是需要时间的,我也是。”

 

其实董路跟师大的缘分远远不止十八年。中学时代,董路就是在师大附中度过的,教他的老师基本都是北师大毕业的,受到中学老师的影响,骑着自行车到北师大逛了一圈之后,他便早早将北师大定为了自己的目标。来到北师大以后,董路在郑光美院士、张雁云、张正旺等老师的影响下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既然喜欢鸟类,北师大的鸟类研究组是国内最领先的,就留在师大,一直一直做下来了。”他说:“十佳教师颁奖典礼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个成年礼。十八年是孩子降生到成年的历程, 十八年的时间对培养我的母校也有一个交代,或者是一个献礼。”

 

20180927153801462823602070.jpg

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师团队

 

“夏云暑雨,冬月祁寒,夫险以远,勇而至焉。越过险峰雪原,驰骋极地雨林,南极冰川看到华夏目光,世界屋脊听到人类跫音。三尺讲台,生命故事引人入胜;一片丹心,生态文明薪火相传。他是智勇兼备的科学家,他是桃李天下的好老师!”十佳教师的颁奖词可以说是董路的最佳写照。收获“十佳教师”的荣誉之后,董路打算在教学上精益求精,前进的道路是没有尽头的,他将通过录课的形式细扣教学细节,思考如何将经典的教学内容与科学前沿及新的教学手段等结合起来。在科研上,董路仍将主攻利用分子生物学、基因组等工具回答进化问题,南极、西藏都踏足过的他,来年将前往哈佛深造,加快自己思维方式的转变,谈到未来,他面带微笑:相信是很有挑战的一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