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师大人物» 郑伟:三尺讲台育桃李 一片丹心寄校园

郑伟:三尺讲台育桃李 一片丹心寄校园

人物卡片

20180905153611232003409066.jpg

 

郑伟,哲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获奖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辩证法。著有专著《经验范式的辩证法解读: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研究》、《经验与星丛: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研究》,发表学术论文《阿多诺的“经验”概念解析》、《概念同一性与对象多元性的理论建构及其超越》、《市场经济中的前现代价值观及其后果》、《正义的主体及其边界》等。讲授本科生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哲学概论”,硕士生课程“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思主义哲学史专题研究”(合上)。

 

 

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已由全校本科生一票票投出,这个由教务处、校团委、校学生会联合主办的活动一直以来备受本科生喜爱和欢迎。同样,荣获“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的教师们也备受鼓舞。

 

20180905153611157657904846.jpg

“十佳教师”颁奖现场

 

当被问及荣获“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是什么样的心情时,郑伟说:这是一种“突如其来的荣誉”。它既是同学们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肯定和认可,更是一种鞭策。郑伟认为,自己能够有幸获得“十佳教师“的称号,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与同学们形成相互尊重的学术氛围,与大家在课上课下开展愉快真诚的互动交流,实现教学相长;二是想方设法把各位同行老师的帮助、指导和建议切实体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提升教学质量;三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他能有更多的动力,更大的信心去做好自己的工作。

 

2012年,郑伟来到北师大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随着教学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发现自己这项“工作”的态度由一开始的“喜爱”和“珍惜”变成了“尊敬”乃至“敬畏”——“来师大工作已经有六年了,讲台上的教学经验,学生的亲近、尊重与认可,这些使我对教师这一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他认为,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这种基本的技术性层面,“教师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教师本身更是内涵着非同一般的道德要求”:它贯穿在从业者的每一个具体行为中并外化为“言传身教”。

 

从2012年起,郑伟就承担了哲学学院思政班的班主任工作。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他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暖男”班主任。对学生们的学业和生活,他认真负责,时刻保持着关注,积极支持和鼓励班级活动的召开。同学们在学业和生活中感到迷茫与困惑时,都愿意找他交流。面对学生们的需求,郑伟也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同学们解决困难,给他们以开导和引领,他的亲和力和平易近人也得到了学生们的爱戴和尊敬。

 

 

1.教学相长的课堂,亦师亦友

 

郑伟对自身工作的态度是,“教师对自己一定要有一个较高的理想追求,不然就会很功利地对待自己的职业和学生。即使这个要求永远也不可能完美实现,也要时刻去追求”。在教学之初,郑伟表示也曾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如对自己的讲课方式是否为学生所接受以及对课堂纪律的担心等。在很多同学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类的课程,从中学时代就在接触:他们已经听了很多年,来上课一开始更多地是因为这是一门“必修课“。郑伟说:“我有一个亲戚,考上了一个理科的大学。每次上课她和同学们都要提前去抢‘好座位’。我就问她,‘理论课还用抢座位吗?’她的回答出乎我所料:‘有!最后一排!’”。这不是一个笑话。如何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参与这门课程并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是一个使课程“活”起来的前提性条件。郑伟进行了很多尝试。其中,值得分享的就是规则课堂——上课之初,就把课程的要求和评分的各种标准,以及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老师的权利界限跟学生们交代清楚,从而创建一个比较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同学们首先意识到了自己的主体性,自觉学习才会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郑伟会用自己的教学方式,跟大家交代清楚,课程到底想要教给同学们什么东西,避免死记硬背。通过一些风趣幽默的方式,与学生们进行课堂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用心授课的郑伟,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和比较有个性的学生,面对这样的情况,郑伟会选择在课前或课后和这些学生聊几句。这样的互动,会让师生的关系有所改变并互相尊敬,情况慢慢地就会有所改善。

 

20180905153611173118207380.jpg

 

“看到有那么多的学生选我的课,认真听讲,这让我很欣慰,虽然有时候也会有些累,但能看到那么多的学生愿意并且能够在自己的课堂上学到东西,我也很开心。”郑伟表示,在北师大任教6年中,他慢慢地对课程有了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教材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的知识和道理需要老师来进行补充和传授。“老师最有效地教学方法应当是按照学生们的理解方式来进行引导,并且结合学科最前沿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们才会主动地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融入到课堂生活中来。”同时,马哲的课程,需要把最前沿的知识和学生的教材良好地结合起来,这就对老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是否形式精彩和内容深刻,直接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在对课程进行讲授的过程中,也是对我自己科研工作的梳理,知道了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这些年来的教学工作也与我的科研内容相结合,我在一边教学一边进行着自己的学术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北师大教学的这六年,无论是课堂上的教学,还是在学校里的工作,都让我感到很愉悦,这让我找到了一种职业幸福感。”

 

2.浓厚的学科兴趣方有深刻的教学经验

 

对于马哲一类的课程教学,培养出浓厚的学科兴趣是首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它当作自己的工作并认真负责地对待。郑伟在本科时学习思政专业,那时他就对文中经常引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时常去图书馆读阅马克思主义经验原著。没想到,读的越多,兴趣也越大。在浓厚兴趣的引导下,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直到博士后,一路走来。

 

郑伟的学习生涯以及现在的教学工作已经离不开马哲的学习和研究,可以说,马哲已经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了。“现如今,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一方面做好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洗礼,不断对其加深理解,提升自己的社会修养。第一点,我一直在做,也一直在努力。第二点,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目标,我们应当不断地运用马哲的原理,结合自身所面临的各种新环境,克服自己的缺点,不断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熏陶下,提升自我修养。”在日常生活中反思自己,并提升自我,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课程所要教给学生的一个重要东西。马哲的教育,不仅在于告诉我们认识和发现社会规律,也在告诉我们由己及人地认识和改善这个社会,这也是我们所有师生以及社会人士能够获得幸福感的理论前提。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那些在课堂上比较有吸引力的老师往往都是遵循着师生平等的要求。“我们应当知道在讲台上,老师的授课虽然是老师在进行知识的传授,但这同时也是学生们进行听讲并进行筛选审视的一个过程。”郑伟认为,老师在课堂上可以要求学生,比如布置作业等,但对待学生应当给予足够的尊重和平等的交流,不应该有师生的等级意识,否则,就会很难被同学们所接受和认可,很难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传授知识。所以,老师应该对自己做出严格的要求,同时,对学生平等对待,这样就很容易取得相互的尊重。这也是他一直身体力行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课堂上,一个老师的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学生们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去言传身教,去和同学们一起去做。“学生们可能会有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老师的职责或许就是在支持他们的同时,寻找到其喜好和学术的平衡点,教育并帮助其在学业、学术上取得进步和成果,从而在与学生的长期共同努力之下,以期使得其学业获得进步,学术能力也有所提高。”

 

教师不仅仅是辛勤的园丁,他们更以自身的行为和素养指引着学生。言传身教,他们的博学和修养,影响着一代代学子。郑伟说,他的这种认识,来自于培养他的老师们——“我们都有自己的老师。我们向自己的老师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工具性的知识,同样也会学到做人的境界”。郑伟认为,自己的老师们传承给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人生财富:一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当结果没能达到自己期望的时候,不要忙着去抱怨,应该先考虑自己是不是在哪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自己在哪方面没有做到位,在哪里还有进步的空间。二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心、到位。一定要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不要总想着给自己找借口,推卸责任。万一失败了,就要记住教训,总结经验,以后尽可能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三是在不违背道德和法律的情况下,宽容地对待他人。郑伟认为,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们的人格修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又一丝不苟的人格和学术魅力深深的折服了我,即使我学业有不到位的地方,导师也会给予我最大的耐心和鼓励,传授方法,帮助改正,告诉我该怎么更好的完成,这让我受益颇多。正是这种良师益友的关系,给了我巨大的动力,让我丝毫不敢懈怠自己的工作并努力提升自己的修养。”郑伟表示他从自己老师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也一直在努力进步,更重要的是,他愿意传承老师们的那种良好的修养和崇高的师德。宁静致远,克服自我,正如北师大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踏实做好工作,追求高尚人格,用心培养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一名良师。

 

“在北师大的工作生活中,能够深切地感觉到自己就像北师大大家庭中的一员,有很强的归属感。温暖的工作环境和对工作的喜爱,使得我对自己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和动力。”学校老师之间那种君子之交,融洽的氛围也深深地吸引着他。“在学校的各种氛围都越来越好的情况下,更要做好自己,严格要求自我,提升素质,为祖国培育一代一代的优秀青年。” 最后,郑伟特别强调,“十佳”典礼的颁奖词他“实不敢当”——“这是我终生追求的目标,也是我所理解的‘至善’的境界”。

 

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郑伟老师颁奖词

 

“台上台下,学为人师;课前课后,行为世范。高山仰止,淡定从容,他用和风细语般的话语荡涤学生心灵的尘泥;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用充满激情的投入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一颗颗求知的心。静能寒窗苦守,韦编三绝;动能点石成金,琢璞成器。郑伟老师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将最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最大的不平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