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进展

高校“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趋势与规划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制定高校“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升高校在新形势下的数字化和智慧化水平,服务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北京师范大学于11月17日在英东学术会堂隆重召开高校“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趋势与规划研讨会。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120余所著名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与主管部门的领导、教育信息化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校内师生代表等共200余人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学习与开放教育”,与会代表围绕高校“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发展趋势,尤其是如何服务智慧学习与大学的开放教育进行探讨,并就如何做好“十三五”信息化规划进行交流和讨论。大会认为“十三五”期间,高校信息化对中国高校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对高校治理的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形态的重塑具有重要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董校长指出,探讨“十三五”时期高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与规划,特别是如何以信息化推动高校发展,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应用的需要,服务国家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董校长指出规划应从问题出发,分析“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不足,认为“十三五”时期高校信息化亟待破解两大问题,一是体制机制问题,二是实际应用问题。他强调,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也要系统总结“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发展积累的创新经验,要重点结合国家教育发展以及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合作共享破解体制机制难题,加强校园评估破解实际应用困难,要以系统、客观的数据评估出信息化在推动学生成长成材、素养提升、创新能力发展等方面,以及教师教学效率提升、科研质量提高、工作负担减轻等方面的实际效果,从而探索出一条能够真正解决中国高校实际问题的信息化发展之路,使更多的高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主持会议。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国科协副主席、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首先以《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展望》为题,指出了“虚拟现实+教育”的战略,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多方面的应用实践,重点分析了虚拟现实在仿真教学、技能培训、校园管理等教育领域内的应用。华中师范大学杨宗凯校长做了《互联网+: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动力》的报告,他系统论述了对高校信息化的理解,指出高校信息化重在“化”的过程。高校信息化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任务,是“一把手”工程,需要高校整体提高认识。要应对“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采取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战略,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分析了高校在创新理念、明确人才培养方向等方面的新举措。北京师范大学陈丽副校长以《MOOCs建设与高等教育变革趋势》为题做了精彩报告,她指出MOOCs的创新本质是优质资源和“互联网+”的服务模式,重点分析了以MOOCs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对高等教育生态体系的影响以及未来高等教育的变革趋势。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黄荣怀院长做了题为《智慧学习与智慧校园建设》的报告,重点介绍了智慧学习模型、智慧校园组成要素和智慧教育系统三境界图谱,展现了高校如何建设智慧学习环境,尤其是在教室等教学与学术场所的建设。





 
  在下午专题交流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蒋东兴理事长做了题为《关于高校“十三五”信息化规划的思考》的分享,他提出高校应以IT治理推动信息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重在结合学校实际需求达成共识,强调明确规划定位和机制保障,为高校“十三五”信息化规划的制定和开展提供了指导和借鉴。随后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4位信息化工作负责人分别就各校的“十三五”信息化规划以及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分享了各校未来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及规划内容。在互动沙龙环节,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戏曲学院等8所高校的信息化工作负责人围绕如何制定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信息化规划、“十三五”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难点和重点内容、“十三五”期间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十三五”高校信息化中如何规划学校大数据建设和应用以及如何规划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等五个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着力深化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推动信息化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服务创新,将有助于真正实现大学治理的现代化,实现高等教育形态的再重构。

(信息网络中心)